[1] 李月恩,王震亚,徐楠,编著.感性工程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25-39. [2] 丁满,程语,黄晓光,等. 感性工学设计方法研究现状与进展[J]. 机械设计,2020,37(1):121-127. [3] 张艳艳,卢亮,朱为刚,等. 街头可移动献血屋的设计与建筑[C]//中国输血协会第八届输血大会论文集.厦门,2016:62. [4] 黄小敏,陈汉妹,谭爱玲,等. 支持性心理护理与初次无偿献血者自我效能感、复献率的关系研究[J]. 黑龙江医学,2021,45(20):2237-2238. [5] 章亮,邹蕾. 基于KAP理论的浙江省大学生无偿献血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输血杂志,2013,26(12):1262-1264. [6] 赵轶伦,应上云,冒丹,等. 献血点选址建设中宏观区位要素的研究——以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为例[J]. 中国输血杂志,2020,33(9):994-997. [7] 张楚洛. 空间情境何以促进献血转化——W市街头献血的空间社会学研究[D]. 武汉:武汉大学,2022. [8] 王乾. 情感化设计手法在空间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D]. 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9] 陈义柱,庄小狮,汪峰,等.献血环境与献血反应关系的探讨[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0,24(3):77. [10] 罗婉青. 城市献血站情感化设计研究[D]. 武汉:湖北美术学院,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