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021, Vol. 23 ›› Issue (4): 540-544.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4.029

• 综述 • 上一篇    

血小板病原体灭活技术的临床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张永鹏, 洪缨   

  1. 610041 成都市血液中心
  • 收稿日期:2020-08-28 发布日期:2021-08-18
  • 通讯作者: 洪缨,女,主任技师,硕士,主要从事血液采集、制备相关研究,(E-mail)56527663@qq.com。
  • 作者简介:张永鹏(1973-),男,四川广元人,主管技师,本科,主要从事血液供应相关研究,(E-mail)510119859@qq.com。

  • Received:2020-08-28 Published:2021-08-18

摘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治疗性和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浓缩血小板(platelet concentrates, PCs)是一种重要的血液成分,但PCs通常室温储存,易被细菌污染。因此,PCs的安全性一直备受关注。病原体灭活(pathogen inactivation,PI)技术是一种通过加入或不加入光敏剂,经紫外光照射使病原体核酸失活,同时灭活淋巴细胞替代辐照,防止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transfusion associated graft verse host disease, TA-GVHD)的措施。就目前血液预警数据显示,尚未发现病原体灭活血小板(pathogen inactivation-platelet concentrates, PI-PCs)引起的败血症等其他输血不良反应,且与常规血小板输注无显著差异。PI技术对血小板使用也有一定程度影响,可能会加剧储存损伤,导致输后血小板计数增量校正值(corrected count increment, CCI)低于常规血小板,使血小板输注间隔时间缩短。本文就目前PI技术及临床应用作以下综述。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病原体灭活技术, 安全性,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