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引用排行

Baidu Google scholar CSCD Crossref WebOfScience Sciencedirect
文章出版日期: 一年内| 两年内| 三年内| 全部

当前选项: Baidu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快速血清学和微生物培养检测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
陈花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2): 131-13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3
摘要505)      PDF (746KB)(775)   
目的研究快速血清学检验和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14年1~12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40例进行分析,分别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咽拭子)与快速血清检验肺炎支原体抗体法进行检测,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法阳性率为86.25%,血清快速检测法阳性率为83.75%,两种方法阳性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生物快速培养法对年龄较小、病程较短的患儿阳性率更高,而血清快速检测法对年龄较大、病程较长的患儿阳性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阳性率均较高,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46)
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杰敏, 王杰彪, 梁满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4): 376-37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4.024
摘要577)      PDF (724KB)(1213)   
目的探讨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妊娠期孕妇352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各126例,全部孕妇均给予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口服葡萄糖50 g筛选试验(GCT)和空腹血糖(FPG)测定,对两组孕妇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HbA1c、GCT和FPG测定结果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HbA1c阳性率显著高于糖代谢正常妊娠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可作为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诊断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7)
15 959例术前及输血前患者感染性指标检测结果分析
陈姗, 欧阳春,李丽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6): 562-56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7
摘要372)      PDF (737KB)(609)   
目的 对术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测和分析,了解患者感染情况以避免医疗纠纷,并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必要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本院术前及输血前患者15 959例,所有患者样本采用化学发光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苍白密螺旋体抗体(抗-TP)检测。结果 在15 959例患者中,1 630例HBsAg阳性,阳性率10.21%,为4项指标中最高。消化肝病科是肝炎的高发科室,HBsAg和抗-HCV阳性率分别为34.59%和8.72%。混合感染以HBsAg 合并TP感染最高,构成比为43.37%,HIV合并HBsAg感染1例,合并TP感染2例。不同性别患者感染性指标中,除抗-HCV,其他3项指标显示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患者进行术前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不仅可为医疗纠纷提供证据,而且可为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提供管理依据,对患者和医疗机构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5)
31例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跟踪调查
孙海英, 范恩勇, 许守广, 黄文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1): 53-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1.015
摘要634)      PDF (756KB)(1214)   
目的 了解扬州地区无偿献血者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的跟踪调查情况。 方法 对22518例献血者先经ELISA法两次检测及NAT一次检测;对本血站HBsAg ELISA法双试剂阴性或单试剂阳性而NAT检测为阳性的标本,再送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罗氏核酸检测和乙肝“两对半”跟踪检测。对ELISA法HBsAg双试剂阴性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6个月后再进行跟踪检测。 结果 ELISA法双试剂阴性标本中上海科华NAT检测为阳性26例,占0.12%;OBI感染22例,HBV窗口感染期4例。OBI献血者的血液学特征以HBcAb为主,占100.0%,其次为HBeAb,占63.6%。31例送检标本乙肝“两对半”均出现HBsAg、HBsAb、HBeAb、HbcAb单项或合并阳性。 结论 核酸检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ELISA方法学的局限性,有效缩短窗口期,减少漏检的发生,降低经输血途径传播疾病的风险,从而确保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2)
输血产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36例的回顾性分析
王文婷, 谢霞, 崔颖, 杨世明, 穆士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20 (1): 36-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1.013
摘要694)      PDF (1158KB)(1119)   
目的 统计分析本院患者因输血产生的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用血情况,探寻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用血的措施。 方法 收集整理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22 306例输血患者资料,统计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试验结果,分析输血产生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几率及特异性。 结果 22 306例输血患者中,输血前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阴性22 215例,输血后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筛选试验阳性41例,阳性率0.18%(41/22 215)。其中36例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检出Rh系统抗体29例,占80.56%;Lewis系统5例,占13.88%;Kidd系统2例,占5.56%。36例患者中,有14例因输注红细胞类血液成分产生不规则抗体,有4例单独输注冰冻血浆或单采血小板产生不规则抗体,有18例输注含红细胞的多种血液成分产生不规则抗体。 结论 输血前对受血者、献血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和Rh抗原检测,给予不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的异体血液,可大幅降低因输血产生的不规则抗体,是确保临床输血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20)
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研究
李毅坚, 王堃成, 周念, 杜燕娇, 杨桂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4): 368-3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4.021
摘要376)      PDF (751KB)(705)   
目的对比研究新型溶血素与传统溶血素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9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每组45例),采集2组研究对象的血液样本,分别使用传统和新型溶血素进行血常规检验和结果比较。结果新型组与传统组的WBC、R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型组的Hb水平为(129.59±7.85)g/L,高于传统组水平(123.54±5.42)g/L,P<0.05。结论在临床血常规检验中,使用新型溶血素检测获得的WBC、RBC、PLT结果与传统溶血素相同,新型溶血素会使血红蛋白偏高,但由于误差在可控范围内,且可通过调整因数值予以纠正,从生物安全性和检测成本角度来看,新型溶血素用于血常规检验的优势更为明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8)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学检验分析
孙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2): 144-1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7
摘要638)      PDF (748KB)(1211)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改变,分析肝纤维化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肝炎类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及IV型胶原(IV-C)水平,分析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HA、LN、PCIII、IV-C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内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的加深,HA、LN、PCIII、IV-C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中度肝炎患者的HA、LN、PCIII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0.05),但IV-C水平与轻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肝炎患者HA水平与中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PCIII、IV-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A、LN、PCIII、IV-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以上两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中的HA、LN、PCIII、IV-C水平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对于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7)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分析
姚建云, 张欢, 戴学军, 倪卫英, 费梅君, 彭敬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3): 286-28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3.026
摘要396)      PDF (766KB)(243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5)
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比较
高晓云, 白薇, 王新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4): 336-34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4.007
摘要891)      PDF (714KB)(2462)   
目的 比较三种凝血功能检测方法对临床输血患者凝血功能评估的差异,探讨临床输血患者凝血功能评估的最佳方案。 方法 对60例临床申请进行血小板和/或血浆输注治疗的患者同时进行传统凝血项、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Sonoclot分析检测,分析三种方法检测凝血功能结果的相关性、一致性和差异性。 结果 三种方法中反映凝血因子活性的参数R、ACT、PT、APTT、INR呈明显相关;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的参数ANGLE、CR、FIB明显相关;反映血小板功能的参数MA、TP、PLT显著相关。参数R与ACT、ANGLE与CR评估果存在一致性,而其他参数评估结果的一致性较差,参数TP、INR与患者临床出血现象显著相关。 结论 传统凝血项检测、TEG、Sonoclot检测对应参数呈显著相关,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凝血功能状况,但是三种方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较差,不能相互替代。临床输血患者凝血功能评估应综合多项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分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4)
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者核酸和ELISA检测结果分析
林诗雅, 王淏, 李仲平, 梁浩坚, 谢君谋, 肖韶英, 郑优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2): 137-14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2.013
摘要574)      PDF (821KB)(1036)   
目的 分析2015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核酸检测(NAT)和ELISA的筛查结果,探讨NAT和ELISA并行的血液筛查模式下,两种检测方法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两种ELISA试剂和单人份核酸检测(ID-NAT)平行应用的血液筛查模式,对2015年广州市无偿献血者HBV、HCV和HI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病毒核酸进行筛查。核酸初检阳性标本取其血袋血浆进一步做核酸鉴别实验。对HIV-1 RNA鉴别阳性、ELISA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 结果 本中心2015年核酸检测标本合计300 250例,其中初检阳性2 874例,总阳性率0.96%;核酸初检单阳性628例,单阳性率0.21%;鉴别阳性数129例,总阳性率20.58%,鉴别阳性中127例HBV、2例HIV,未发现HCV阳性,其中1例HIV-1 RNA单阳性随访标本送广州市疾控中心经确证为阳性。酶免HBV、HCV和HIV与核酸检测结果比较显示:核酸与酶免HBV、HCV和HIV检测均为阳性共2 204例,2 333例HB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78%(1 829/2 333)核酸阳性;343例HC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66%(226/343)核酸阳性;92例HIV ELISA双试剂阳性标本中全部为核酸阳性。酶免单试剂阳性标本中6%(57/901)为核酸阳性,94%(844/901)为核酸阴性。酶免双试剂阳性中核酸阳性比例大于酶免单试剂阳性(P<0.05)。 结论 核酸检测能更进一步缩短输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发现隐匿性病毒感染,核酸和酶免检测在降低输血相关病毒感染风险中发挥重要的互补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3)
无偿献血者HCV RNA与抗-HCV及ALT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郭燕, 叶世辉, 蔡斌, 景媛媛, 巩晗实, 杨莹, 黄蕾, 段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5): 461-46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5.018
摘要403)      PDF (786KB)(786)   
目的 讨论无偿献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HCV R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结果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抗-HCV阳性标本235份,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RNA,速率法测定ALT,并对抗-HCV(+)/HCV RNA(-)标本进行追踪回访。 结果 235份抗-HCV阳性标本中,HCV RNA阳性140例(阳性率59.57%);抗-HCV S/CO值1~5实验组和5.01~9.99实验组,HCV RNA阳性率分别为34.29%、26.47%;S/CO≥10时,HCV RNA阳性率为81.68%,与其他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5.15,P<0.05;χ 2=39.41,P<0.05)。抗-HCV(+)/HCV RNA(+)与抗-HCV(+)/HCV RNA(-)组的ALT异常率分别为2.86%、1.05%,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0.88,P>0.05)。抗-HCV(+)/HCV RNA(+)与抗-HCV(+)/HCV RNA(-)组献血者的年龄分别是38.05±11.35岁和33.81±11.50岁,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P<0.05)。95份抗-HCV(+)/HCV RNA(-)标本成功回访23例,其中1份标本回访检测抗-HCV转阴。 结论 HCV RNA阳性率与抗-HCV的S/CO值有一定相关性,抗-HCV阳性的无偿献血人群中,ALT异常率与HCV RNA无相关性,感染者年龄与HCV RNA有一定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连云港市2008~2013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姚勇,石圆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1): 14-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4
摘要655)      PDF (796KB)(838)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季节变化、血型偏型以及临床用血增长速度和不合理性对采供血的影响,探讨临床用血未来变化趋势,为血站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连云港市2008~2013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悬浮红细胞各血型用量分布与本地区自然人群血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型、O型、B型、AB型。全血用量逐年减少,悬浮红细胞、血浆用量的增长幅度恒定,血小板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冷沉淀选择增长速率较稳定;通过回归分析选择合适的趋势线,可精确预测不同血液品种供应量未来值。结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具有季节性,应及时调整血液采供血计划;制定库存计划时有针对性设置不同血型最低、最高库存警戒线;应用回归分析预测临床用血量是可行的,可为血站制定年度采供血计划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2)
几种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比较
聂晓绚, 林俊杰, 白虹, 孙蕴华, 徐蓓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5): 495-49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5.030
摘要1118)      PDF (855KB)(2600)   
目的 选用较可靠的定量测试法测定献血者血红蛋白浓度,进一步提高献血者血红蛋白检测的精准率和可靠性。 方法 以血红蛋白检测的金标准法氰化高铁(HiCN)法为基准,应用血细胞分析仪为对照组,对血红蛋白目测试剂(硫酸铜比重法)和干式血红蛋白检测试纸进行对比试验。 结果 选择置信度P=95%对151例数据样本进行回归分析,优利特检测(y)与Sysmex基准(x)比较,y=0.892 2x+15.979,R 2=0.7461;Hemocue检测(y)与Sysmex基准(x)比较,y=0.949 4x+15.018,R 2=0.838 1。 结论 采用干化学法检测血红蛋白,在灵敏度和稳定性方面均能与血细胞分析仪相媲美,相应的精密度、准确度及线性完全符合检测需求,特别针对血站的初筛检验具有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以反馈干预为目的、由输血医师主导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聂志扬, 胡俊华, 李淑萍, 宫济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3): 217-22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3.003
摘要431)      PDF (891KB)(712)   
目的 探讨建立临床用血评估评价的方法和意义,建立高效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反馈干预临床,提高用血质量。 方法 制定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流程,在细化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对相关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加强输血医师对医疗过程记录的检查。 结果 内科治疗输血前评估由输血医师结合实验室指标和病历记录进行。围手术期用血风险评估需构建单病种术中及术后用血影响因素评分系统,以腰椎管狭窄症为例,评分4分以上患者的围手术期用血比例>50%。这些评估方法显著降低了申请量及发血量。输血后评价首先由输血管理信息系统按单病种或科室自动进行,对不合理用血病例由输血医师依据病历记录进行人工评价。 结论 以信息系统数据和医疗记录为基础,由输血医师进行个体化临床用血评估评价才能更好的反馈干预临床工作,符合循证医学和精准医学的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低危固定献血者献血前最佳血液初筛模式探讨
侯云, 冯秋霞, 杨忠思, 许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3): 284-2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3.021
摘要644)      PDF (901KB)(894)   
目的 针对低危固定无偿献血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探讨低危固定献血者血液初筛项目的最佳组合模式。 方法 选取2011~2013年街头初次献血者和集体固定献血者、2014年1~3月集体固定献血者,重点针对集体固定献血者中高校学生、重工业工人、企事业员工,进行血液初筛和复检Hb、ALT、HBsAg不合格率的统计分析。 结果 街头初次献血者与集体固定献血者相比,Hb、ALT、HBsAg初筛不合格率均偏高;集体固定献血者中企事业员工和重工业工人Hb不合格率较高校大学生偏低;企业、重工业男性献血者未进行Hb血液初筛,高校大学生未进行ALT血液初筛,检验阳性率与前3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血站应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相对安全的固定(重复)无偿献血者队伍;针对该人群分布特点,选择最佳的血液初筛模式对于不合格血液的报废没有影响,相应减轻了献血者的反感情绪,增加了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汕头献血人群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
林树波,肖泽斌,温国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1): 59-6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8
摘要596)      PDF (701KB)(1314)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中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的关联。方法对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出来的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于荧光定量PCR高于1000 IU/ml的进行DNA测序。结果所测样本存在9种HBV-M模式,各种模式都有一定比率的DNA活动性复制,测序标本均为HBV B型。结论献血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活动性复制,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全部为B型,可能是本地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1)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宋晓菲,翁伟,陈继中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1): 35-3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2
摘要699)      PDF (745KB)(85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确定其诊断临界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间住院患者,于入院当天用药前同时采集静脉血和相关体液标本,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定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外周血及相关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和鉴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感染患者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5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组81例、非细菌性感染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 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PCT、CRP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7.5(2.5~12.5)、70.5( 23.5~164.5);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2.5(2.5~7.5)、112(48~176);非细菌性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1~1)、49.5(16.5~115.5)、健康对照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0.07(0.03~0.09)、3(1~5),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感染组的PCT、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94,而CRP为0.969(P<0.05),2项指标联合 PCT的AUC为0.997。P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Youden)指数优于CRP。当PCT的最佳诊断点为0.195 ng/mL时,灵敏度达94.2%,特异性达100.0%、Youden指数为0.942,准确度为96.5%,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100.0%,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58和0.942。结论PCT对细菌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作用。可作为早期独立辅助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感染者PCT、CRP水平可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病毒核酸与酶联免疫检测在献血者中的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张美萍, 胡秀兰, 卢晓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5): 503-50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5.028
摘要649)      PDF (781KB)(724)   
目的 分析血液核酸检测(NAT)与酶联免疫法(EILSA)对血液病毒的筛查结果,提示血液NAT法对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 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从本站无偿献血者中随机选取19 464名为研究对象,集中采集血液样本,首先采取EILSA法检测血样,筛查抗-HIV、抗-HCV与HBsAg,然后采取PCR荧光法对无偿献血者ELISA阴性标本进行HBV、HCV和HIV进行核酸检测,从结果判断不同检测方法在血液检测中的效率,进而分析提高血液安全的意义。 结果 在HB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6.0%,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I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9%,与ELISA检测阳性率(1.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V检测中,NAT检测阳性率为1.8%,高于ELISA检测阳性率(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取先行EILSA法、后经NAT法检测的筛查方案,可有效避免漏检或误检,灵敏度和准确度有效提升,进一步保证血液质量和输血安全,可在血液筛查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CLIA与TP-ELIS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Meta分析
姚春红, 褚靖, 邓建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8 (4): 365-36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4.020
摘要546)      PDF (835KB)(1284)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Meta分析。方法通过检索PubMed、VIP中文期刊数据库、WanFang全文数据库和CNKI全文数据库476例文献,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25 413例患者,异质性检验χ2=2.05(P>0.05),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合并,综合结果显示相对危险度(OR)为1.01(OR95%CI:0.93~1.09,P>0.05),提示CLIA与TP-ELISA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LISA和CLIA法是手术和输血前梅毒螺旋体抗体筛查的可靠方法,可用于临床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谷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19 (6): 611-6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4
摘要695)      PDF (783KB)(926)   
目的 分析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RA患者156例及同期入院的25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抗CCP抗体、RF和RF+CC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 单指标检验时RF在RA患者中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1%、76.40%,抗CCP抗体为72.44%,92.08%;抗CCP抗体和RF双阳性在RA患者中敏感度下降,但特异性进一步提高。 结论 RF和抗CCP抗体在RA患者诊断中有较好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特异性,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被引次数: Baidu(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