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 第24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2-12-20
|
|
|
|
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CD166+亚群治疗炎性肠病模型小鼠的研究*
孟炜程, 陈要臻, 安宁, 张婧, 陈禹彤, 胡兴斌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693-69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3
目的 初步探讨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CD166+亚群应用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野生C57BL/6小鼠的股骨和胫骨剔除肌肉再去除骨髓细胞后,胶原酶消化获得骨相关间充质干细胞后,使用间充质干细胞富集试剂盒和CD166阳性磁珠分选试剂盒分选得到CD166+MSCs。使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IBD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小鼠平均分为CD166+MSCs处理组和对照组,CD166+MSCs处理组小鼠给予静脉输注CD166+MSCs,对照组给予PBS,每日观察小鼠的血便情况和记录体重,输注3 d后检测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并做病理切片组织染色分析,观察结肠组织病理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CD166+MSCs处理组便血程度明显减轻,结肠长度明显增加,组织病理学切片中的隐窝破坏较少,杯状细胞增多,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低。结论 对于IBD疾病模型移植CD166+MSCs可获得较显著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血小板添加剂SSP+与血浆保存血小板的对比研究*
卿芸, 周琼, 彭楷, 骆展鹏, 胡文杰, 邹海曼, 毛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698-70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4
目的 本研究通过选择经典的血小板添加剂SSP+,建立相对完整且可行的操作方案,比较其与血浆在体外保存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方法 随机选取重庆街头采血84人份(400 mL/人份),将同血型的6个新鲜全血用汇集白膜层(BC)方法制备为1个混合浓缩血小板,将其平均分为两份,分别用血小板添加剂SSP+与血浆保存血小板,在保存的第1、5、7天检测其血小板计数、pH值、MPV、血小板代谢指标、低渗性休克反应水平(HSR)、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和凋亡指标(AnnexinⅤ)等。结果 用血小板添加剂SSP+保存的血小板浓度、含量、容量、MPV、pO2在保存的7天时间内和血浆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的pH值与血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葡萄糖消耗低于血浆组(P<0.05),同时相应乳酸增加量低于血浆组(P<0.05)。 随着pCO2的含量降低,CO2的排出增多, 添加剂SSP+组中碳酸氢盐的消耗与血浆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添加剂SSP+组HSR高于血浆组,CD62p的表达和AnnexinⅤ均低于血浆组,所有样品在保存的第7天做无菌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储存至第7天,添加剂SSP+组pH值仍可维持在6.94±0.11,MPV维持在9.89±0.52。结论 加入经典添加剂SSP+的血小板在保存的7天内仍能够正常代谢,在血小板代谢、血小板活化、凋亡方面都具有更好的体外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冰冻PRP和冻干PRP的抗菌作用研究*
毛平平, 王淑君, 罗开云, 齐清, 赵广超, 栾建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05-70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5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冰冻和冻干形式对四种临床常见感染菌有无抑制作用,并比较抑菌作用差异。方法 使用血细胞单采机采集新鲜血小板,制备成冰冻PRP和冻干PRP。以冰冻PRP和冻干PRP为实验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采用涂布平板计数法计数,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白色念珠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是否有抑制作用。结果 对比生理盐水组,冰冻PRP组和冻干PRP组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且有显著差异;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抑制作用且促进其生长。在有抑菌效果的各时间点,冰冻PRP组与冻干PRP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有显著差异。结论 冰冻PRP和冻干PRP均具有抑菌作用,且有特定的抑菌谱和时效性,冻干PRP比冰冻PRP具有更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云南省地中海贫血儿童输血安全策略的研究*
陈蕊, 吕孟兴, 尹加忠, 沈经纬, 熊荣, 白云艳, 周文彪, 王旭, 杨琦, 屈柯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10-71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6
目的 制定云南省地中海贫血儿童输血安全策略,探讨策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策略实施前(2012年~2016年)、后(2017年~2021年)云南省地中海贫血高发的8个地州市接受一次及以上输血治疗的地中海贫血儿童2 620例,比较输血安全策略实施前、后意外抗体阳性检出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策略实施后,意外抗体阳性检出率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意外抗体阳性检出率从33.62%降至7.64%,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从4.31%降至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云南省地中海贫血儿童输血安全策略科学、合理、有效,应对地中海贫血儿童常规进行ABO、RhCcDEe和MNSs血型抗原检测和意外抗体筛查,可预防性输注与患儿ABO、RhCcDEe和MNSs抗原分型一致的血液,确保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抗-M抗体影响血型鉴定及对临床输血的影响*
谢惠益, 周载鑫, 杨玥, 王星怡, 李津杞, 牟显尧, 顾海慧,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16-7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7
目的 通过探讨抗-M抗体对血型鉴定造成的干扰,分析提前发现此类抗体对输血相容性检测和临床输血的必要性,进而探讨O型红细胞在日常不规则抗体筛查中的重要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输血科首次进行血型鉴定,其中18例反定型鉴定中O型红细胞对照管为凝集最终确定为抗-M抗体影响血型的标本,通过抗人球蛋白实验等方法进行抗体鉴定,用吸收放散试验及2-巯基乙醇等方法消除不规则抗体的影响,并对处理后的红细胞和血清进行正反定型确认实验,通过盐水法、凝聚胺法和卡式抗人球法进行交叉配血实验。结果 这18例O型红细胞对照管为凝集的标本中,16例正反定型不符;2例O型标本全自动血型仪正反定型相合,但试管法复核反定型时发现O型红细胞对照管凝集,自身对照管阴性,提示存在ABO系统以外的不规则抗体。所有标本经抗体鉴定均检出抗-M抗体,在37℃或抗球蛋白阶段能发生反应的IgM+IgG抗体有11例,14例进行了交叉配血实验,其中4例患者输注了悬浮红细胞等血液成分,无一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后疗效评价发现输注有效。结论 对于明确由抗-M类不规则抗体引起的正反定型不符或交叉配血不合的标本,血清经过吸收试验及2-巯基乙醇处理,可以消除不规则抗体带来的干扰,获得正确的实验结果,而在使用全自动血型仪鉴定血型中加入O型红细胞对照管则能提高抗-M类的冷反应性的盐水抗体的检测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术前贫血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输血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胡恒雅, 周小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21-72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8
目的 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贫血与围术期输血的相关性以及对预后转归的影响。方法 应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BLOOD)及SPSS软件对我院2019年4月~2022年4月89例进行首次择期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对其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查、围术期输血、预后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存在术前贫血,分为贫血组(n=22)和非贫血组(n=67)。结合单因素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探讨术前贫血对患儿先天性心脏病围术期输血量及术后影响。结果 本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贫血发生率为24%(22/89),两组患儿围术期血浆输注量、术中出血量、尿量、超滤量、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延迟关胸、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贫血患儿围术期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量更高,机械通气、ICU停留天数及住院天数均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7、0.005、0.003、0.005)。结论 术前贫血可增加围术期红细胞和冷沉淀输注量,延长机械通气时间、术后ICU停留时间、住院天数,为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观察*
魏燕, 刘宽, 李祥军, 彭娟, 王瑞含, 刘久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25-72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9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 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骨伤科就诊的45例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行PRP注射治疗)和对照组(25例,行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踝关节评分及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评分较治疗降低(P<0.05);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降低(P<0.05)、V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升高(P<0.05);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升高(P<0.05)、V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降低(P<0.05),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初次见效时间多见于治疗后24 h,观察组初次见效时间多见于治疗后2周和一月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8%(P<0.05)。结论 传统激素治疗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且易复发;PRP长期效果更好并可持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长达6个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ABO变异型B311亚型的鉴定及家系分析*
任倩, 李春苗, 刘兴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30-7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0
目的 分析1例儿童B311亚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生物学机制,并探讨其家系遗传规律。方法 先证者及其2例家系成员的ABO血型表型采用血清学方法测定,通过ABO基因第1-7外显子和启动子5'UTR区的测序分析来确定基因型。结果 3例家系成员中有2例亚型,其中1例为AB311亚型,1例为B311亚型,其基因型分型分别为ABO*A1.02/B311和B311/ABO*O.01.01。先证者基因序列分析显示,与ABO*B.01相比,B311存在启动子5'UTR区-35到-18的碱基缺失。结论 B311等位基因序列启动子5'UTR区-35到-18碱基的缺失,可能降低启动子的活性,从而导致了B抗原表达减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回顾性分析老年骨科患者用血特点及影响因素*
魏超, 胥俊越, 席朝运, 赵锦阳, 关迺喆, 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36-74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1
目的 探究老年骨科患者用血特点和异体输血影响因素,为此类患者临床用血管理提供思路。方法 纳入年龄≥60周岁骨科患者648例,其中住院期间手术患者598例,保守治疗患者50例,比较分析手术和保守治疗两组用血特点。根据疾病分类和手术用血特点,本研究将59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分为8组,598例手术患者根据围术期异体输血情况,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比较两组间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围手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自体血用量、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死亡率的差别,并计算其P值。选择两组比较P<0.1的变量、手术分类和自体输血量等,建立多重多元logistics回归方程,最终分析得出影响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主要因素。结果 影响老年骨科手术围术期异体输血的变量为术前Hb(OR:0.948,P<0.001)、脑梗病史(OR:1.844,P=0.034)、术中出血量(OR:1.005,P<0.001)、术中自体输血量(OR:0.995,P=0.005)、骨科手术分类(OR:1.466,P<0.001)和术后D-二聚体(OR:1.111,P=0.038)。结论 术前Hb和术中自体输血量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的保护性因素;脑梗病史、术中出血量、骨科手术分类(输血概率由低到高)和术后D -二聚体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异体输血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多变量预测模型*
姚丹, 丁虹娟, 余韦, 高明明, 俞兆儿, 贾瑞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43-74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2
目的 建立严重产后出血(PPH)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多变量预测模型,为严重PPH时临床制定血小板输注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21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发生严重PPH并成功救治的产妇,共计319例。根据是否输注血小板,分为2组,血小板输注组(64人)及无血小板输注组(255人)。预测因子包括:年龄、体重指数(BMI)、分娩方式、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中重度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3倍)、产后出血量、是否存在不易准确统计的隐性出血(包括腹腔内出血、腹壁下血肿、阴道壁血肿等)、已输红细胞悬液的数量、分娩前的血小板计数、抢救过程是否发生失血性休克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确定预测输注血小板的影响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诺莫图预测模型。采用内部Bootstrap自测验证法进行诺莫图预测效能的评价,并通过绘制ROC曲线比较诺莫图模型与其他独立预测因素的诊断效能。结果 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小板前的出血量、输血小板前的红细胞悬液输注量、分娩前PLT数值、并发隐性出血、胎盘早剥、子痫前期、中重度肝功能异常为血小板严重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2、基于出血量、红悬输注量、分娩前PLT数值、隐性出血、子痫前期、胎盘早剥和中重度肝功能异常构建的诺莫图模型AUC值最高,为0.789。单独应用严重产后出血患者血小板输注的独立影响因素:出血量、红悬输注量、隐性出血、胎盘早剥、分娩前PLT数值、子痫前期、中重度肝功能异常预测血小板输注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689、0.518、0.611、0.641、0.531、0.529。结论 根据诺莫图建立严重PPH患者血小板输注的多变量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高,可指导临床提前准备血小板,为严重PPH时及时把控血小板输注时机、制定血小板输注方案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0.01 mol/L DTT处理意外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以消除达雷妥尤单抗干扰及临床适应性研究
赫喜荣, 张凡, 王娜, 王璐璐, 刘希曦, 芦宏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49-7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3
目的 探讨适用于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患者红细胞血型系统意外抗体筛查的试剂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方法 用0.2 mol/L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和0.01 mol/L DTT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用处理后的试剂红细胞对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13例患者血浆进行意外抗体筛查检测(微柱凝胶法),并对处理后试剂红细胞的溶血程度、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变化和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结果 两种浓度的试剂红细胞一致检测到,11例患者意外抗体筛查试验结果为阴性,2例患者存在意外抗体(抗-E);0.2 mol/L DTT处理的试剂红细胞在4℃保存第5天出现溶血,而0.01 mol/L DTT处理的试剂红细胞在4℃保存31天内,未出现溶血且红细胞计数与未处理试剂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等于0.59、0.40、0.78,均大于0.05);红细胞D、Fya、Fyb、M、N、C、c、E、e、JKa、JKb、Lea、Leb、P1以及S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的凝集强度保持不变,K、k抗原的凝集强度减弱。结论 经0.01 mol/L DTT处理后的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可用于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红细胞血型系统意外抗体的检测,有效排除达雷妥尤单抗的干扰并检出同种抗体。且可在4℃实现长期保存,减少了临时处理试剂红细胞这一步骤,节约了试验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孕妇产前血清学检查抗G抗体鉴定与分析
黄靓, 刘丹, 凤维杰, 刘盼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54-7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4
目的 对孕妇产前血清学检查中抗G抗体鉴定,区分抗G和普通抗D及抗D和抗C混合抗体,采用O型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吸收放散方法,区别鉴定孕妇抗G抗体。方法 选取较少报道使用的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法吸收放散,并通过ABO血型鉴定、Rh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抗体效价检测等试验鉴定抗G。结果 试验设计和方法能有效鉴定区别抗G和抗D及抗C。结论 采用O型ccDEE及Ccdee两种细胞作为吸附细胞,两步吸收放散方法,鉴定抗G抗体,细胞来源广泛,节约吸收时间,鉴定结果准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筛查策略探讨*
陈晓莉, 冯雅颂, 朱瑞, 蒋昵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59-76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5
目的 调查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在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中的流行情况,初步探索献血者戊型肝炎病毒筛查策略。方法 对2020年10月~2021年6月南京地区26 048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HEV RNA 6混样检测,同步开展HEV Ag检测,对HEV RNA和/或HEV Ag筛查反应性标本进一步做HEV IgM和IgG抗体补充实验,并对筛查反应性献血者进行持续随访。结果 南京地区献血者戊肝病毒抗原及核酸总不合格率为0.019%(5/26 048)。26 048人份献血者标本中检出3例HEV RNA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12‰,通过随访确认均为真阳性,同时检出2例HEV Ag反应性/HEV RNA无反应性,反应性率为0.08‰,未随访成功。结论 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戊型肝炎现症感染率处于较低水平;戊肝病毒核酸与抗原的检测不可替代,两者相辅相成,对降低HEV输血传播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献血者性别和年龄因素对悬浮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
何智纯, 徐蓓, 邱颖婕, 杨剑豪, 林俊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63-76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6
目的 对不同性别、献血年龄捐献的红悬液储存期末溶血率数据进行调查,为献血服务和血液质量控制相关研究提供切实数据。方法 在2012年6月~2021年6月质控抽检400袋规格1单位的悬浮红细胞,于第35天无菌取样检测储存期末溶血率,按照献血者性别和献血年龄分组统计溶血率数据。结果 纳入本次研究的400例储存35 d红悬液的溶血率数据,储存期末溶血率均数为0.20%,其中男性组高于女性组,18~30岁组溶血率分别低于31~40岁组与≥41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方程显示:相对女性组,男性组增加溶血率发生的风险;31~40岁组和≥41岁组较18~30岁组增加溶血率发生的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近10年的红悬液质量指标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数据表明献血者性别与年龄是影响溶血率的因素之一,为临床提供准确详实的质量指标参考范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表达与HCV-RNA载量及HCV基因型的关联分析*
杨艳艳, 白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67-77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7
目的 分析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核抗体谱(LIA-ANAs)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IA-ANAs的表达与HCV-RNA载量以及HC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4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93例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LIA-ANAs表达水平,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HCV-RNA载量,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HCV基因型,并对LIA-ANAs与HCV-RNA载量及HCV基因型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9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HCV-RNA阳性患者56例,阴性患者93例。56例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共有25例检出LIA-ANAs,阳性率为44.6%(25/56);93例HCV-RNA阴性的患者中检出21例LIA-ANAs,阳性率为22.6%(21/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 8)。将56例HCV-RNA阳性患者分为高拷贝量和低拷贝量两组,两组患者的LIA-ANAs检出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8 9)。此外,HCV-RNA阳性组抗细胞浆抗体阳性率高于HCV-RN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4)。HCV-RNA阳性组丙肝患者检出ANA滴度阳性的例数和HCV-RNA阴性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4 9)。本研究中患者HCV基因分型主要为1b型,占80.4%(45/56);但HCV各基因型患者血清检出的LIA-ANAs无显著性差异(P=0.244)。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与健康体检人群相比,血清LIA-ANAs表达显著升高;活动期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较非活动期患者LIA-ANAs表达显著升高,这提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需要定期监测LIA-ANAs,以防止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16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胡星, 江慧, 薛磊, 耿良权, 胡茂贵, 丁凯阳, 郑昌成, 童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73-77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纵膈大B细胞淋巴瘤(PMBCL)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评估、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及其生存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自2015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16例PM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特点,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6例PMBCL患者的中位总生存(OS)时间未达到,5年OS率为92.3%。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为 7(95%CI 6.5~15.5)个月,5年PFS为43.3%。至随访截止日期,16例患者中,1例失访,中位随访时间 25(95%CI 4~70)个月 ,14例(93.3%)生存,其中8例持续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ORR)为86.67%。4例难治复发患者,使用PD-1抑制剂ORR达75%。单因素预后分析表明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LDH水平、是否巨型包块、aa-IPI评分、PET-CT病灶SUV-max、Mum-1是否阳性、不同Ki-67水平均不是引起PMBCL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 PMBCL患者初始治疗使用含有利妥昔单抗的化疗方案,可改善患者总生存,但PFS改善不佳,需要新的方案以期待达到治愈的目的。复发难治PMBCL可考虑使用以PD-1单抗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血清IL-6、FGF-23水平与慢性肾衰竭血透患者蛋白质-能量消耗发生的关系
钟杰, 茹雪, 王安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77-7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患者发生蛋白质-能量消耗(PEW)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8年8月~2021年8月医院收治的150例CR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维持性血透治疗并随访24周,依据随访结束时患者PEW的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入院时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初始基线资料、实验室指标;重点分析初始血清IL-6、FGF-23水平与CRF血透患者发生PEW的关系。结果 150例CRF血透患者PEW发生率为24.67%(37/150);发生组患者透析不充分占比高于未发生组,初始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IL-6、FGF-23水平显著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透析不充分以及初始Scr、CRP、IL-6、FGF-23水平高是CRF血透患者发生PEW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决策曲线,结果显示,在高风险阈值0.0~1.0范围内血清IL-6、FGF-23联合预测CRF血透患者发生PEW的净收益率>0,有临床意义;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结果显示,IL-6、FGF-23与CRF血透患者发生PEW的关联强度成线性剂量反应关系(P<0.05)。结论 血清IL-6、FGF-23水平与CRF血透患者PEW的发生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PK/G6PD活性比值在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诊断中的意义*
胡国霞, 李津杞, 李津婴, 查占山, 屠晓华, 钱宝华, 杨江存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85-79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20
目的 评估丙酮酸激酶(PK)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活性比值在PK缺乏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自2015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输血科诊断为丙酮酸激酶缺乏症(PKD)的患者共40例,以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人群在血常规、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外周血涂片及PK与G6PD活性比值(ICSH推荐方法)之间的差异,分析各指标与PKD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KD患病组RBC降低、Ret升高、PK/G6PD比值显著降低(P<0.05)。PK/G6PD比值与PK活性的Pearson相关系数是0.913,且在评价PKD诊断时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72(95% CI:0.941~1.002)。家系杂合子PK/G6PD比值下降程度更甚于非家系杂合子。结论 PK/G6PD比值与PK活性具有同等的诊断价值,尤其是对网织红细胞增高,依赖输血的患者而言。对于隐性遗传缺陷的PKD,家系分析是确诊的有力佐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不同剂量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对60岁以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疗效的临床研究
汪小钰, 刘丹, 张旭晗, 孙光宇, 陈二玲, 周紫微, 薛磊, 童娟, 周莉, 郑昌成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91-79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21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蒽环类药物伊达比星(IDA)对于60岁以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2015年6月~2019年12月,本中心共诊断265例年轻(14~59岁)AML患者,回顾性分析了239例使用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IA 3+7)方案诱导治疗的患者,重点关注完全缓解(CR)率、复发以及不同预后风险组患者的长期生存。结果 在接受首次诱导治疗后,IDA 8 mg/m2组和IDA 10~12 mg/m2组分别有61例(65.6%)和103例(70.6%)患者获得形态CR(P=0.475),其中IDA 8 mg/m2组26例(42.6%)患者微小残留病灶(MRD)转阴,IDA 10~12 mg/m2组64例(62.1%)患者MRD转阴(P=0.048)。IDA 8 mg/m2组和IDA 10~12 mg/m2组3年疾病累积复发率分别为45.1%(95%CI:34.1%~57.8%)和49.6%(95%CI:40.7%~59.3%)(P=0.469)。IDA 8 mg/m2组3年总生存(OS)率为34.6%(95%CI:24.9%~44.4%)明显低于IDA 10~12 mg/m2组46.6%(95%CI:38.2%~54.6%)(P=0.038);其中预后中等组IDA 8 mg/m2组3年OS率为31.5%(95%CI:18.9%~45.0%),明显低于IDA 10~12 mg/m2组的为43.7%(95%CI:32.3%~54.6%)(P=0.043)。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IDA 8 mg/m2组和IDA 10~12 mg/m2组分别为32.0%(95%CI:22.7%~41.6%)和37.0%(95%CI:29.2%~44.8%)(P=0.319);其中预后中等组IDA 8 mg/m2组为25.4%(95%CI:14.0%~38.4%)稍低于IDA 10~12 mg/m2组33.3%(95%CI:23.0%~44.0%)(P=0.107)。3年OS率和3年EFS率无论在预后良好组还是在预后不良组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对于年轻成人AML患者,特别是对于2017ELN风险分层为预后中等的患者,使用伊达比星10~12 mg•m-2•d-1×3 d为基础的IA (3+7)方案诱导治疗能够获得更高的免疫学缓解和更好地长期生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尼洛替尼一线治疗CML获得临床深度EMR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江慧, 汪安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798-80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22
目的 评估分析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临床早期分子学反应(early molecular response, EMR)疗效,探讨影响获得深度EMR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患者,均给予尼洛替尼一线治疗,于治疗第3和第6个月采集外周血标本检测BCR/ABLIS水平评价深度EMR分子学反应,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21年12月,记录无进展生存期;并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深度EMR的影响因素。结果 尼洛替尼一线治疗3、6、12个月获得的EMR(3个月BCR/ABLIS分子水平低于10%,6个月BCR/ABLIS分子水平低于1%,12个月BCR/ABLIS分子水平低于0.1%)分别为82.3%、92.1%、86.2%,在3、6个月未获得EMR分别为17.2%、7.9%;3、6个月获得深度EMR(3个月BCR/ABLIS分子水平低于1%,6个月BCR/ABLIS分子水平低于0.1%)分别为68.6%、50.9%,在治疗12个月时获得主要分子学反应率(MMR,BCR/ABLIS 水平≤0.1%)为86.2%(44例);达MMR的中位时间为4(3~17)个月;不良反应:主要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4.4%)、血小板减少(6.7%)、贫血(2.2%),均为1~2级,可在短期内恢复,未出现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非血液学不良反应为皮疹(4.4%)、瘙痒(4.4%)、恶心(2.2%),可耐受且经对症治疗后可缓解,未出现剂量调整情况;生存情况:无进展生存期率为98%(50/5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尼洛替尼前病程、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外周血原始细胞及肋下脾长度均与CML患者获得深度EMR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临床参数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仅外周血有原始细胞、巨脾(脾肋下≥7 cm)为影响患者获得深度EM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深度EMR疗效是目前CML患者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 TFR)治疗时代的重要关注指标,尼洛替尼一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获得高比例深度EMR,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外周血有原始细胞、巨脾为影响患者获得深度EMR的独立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思维导图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单采术前宣教中的应用探讨*
朱灿, 陈立, 杨振兴, 张根玲, 苗莹莹, 李忠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803-80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23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供者单采术前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1年12月首次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单采治疗术的供者共67例,分为对照组32例(异体供者20例、自体供者12例),观察组35例(异体供者22例、自体供者1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口头宣教法,观察组在口头宣教的基础上结合思维导图进行宣教指导。在术前宣教结束后,通过焦虑(SAS)、抑郁(SDS)量表对供者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评;术后通过满意度调查问卷对供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观察组SAS、SDS负性情绪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运用思维导图对供者进行术前宣教,有助于降低供者的焦虑、抑郁水平,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和双方满意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我国血浆综合利用研究概述*
裴仁俊, 费章城, 潘波, 曹海军, 李长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6):
807-81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24
血浆是宝贵的资源,随着我国未来几十年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血浆采集将带来巨大冲击,如何提升血浆的综合利用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我国原料血浆的采集、血浆蛋白制品种类及制备工艺、血浆蛋白研究现状、促进血浆综合利用法规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目前我国血浆蛋白制品种类不断增多,促进血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但与国外相比我国生产厂家规模较小、新产品及新技术研发动力不足、血浆蛋白制品的深入研究欠缺,血浆蛋白制品企业重组并购,加强产学研合作,科研实力的提升将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