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达庄. 免疫血液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65. [2] 向东,范亮峰,刘曦,等.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00例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2,24(1):11-15. [3] 朱雪,赵晓丽,赵德芳.不规则抗体致新生儿溶血病的抗体检测及分布特点[J].临床血液学杂志,2024,37(2):90-93. [4] HEALSMITH S,SAVOIA H,KANE S C.How clinically important are non-D Rh antibodies?[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9,98(7):877-884. [5] 李雄英,李聚林,许建荣,等.柳州市RhD阴性献血者血型抗原分析[J].广西医学,2016,38(5):737-73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血站部分)[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67-71. [7] 广东省医院协会.Rh血型抗原检测应用标准[S].2023. [8] 申卫东,周燕,唐秋民,等.南宁市无偿献血人群Rh血型表型分布调查[J].广西医学,2010,32(2):151-153. [9] 张爱,林洪铿,何觅,等.福州地区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20,42(2):125-127. [10] 马婷,杨江存,宋耀军,等.51283例住院患者与献血者Rh血型分布和分析[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8,34(1):70-74. [11] 汪全民,吴江亭,余司华.上饶地区无偿献血者Rh血型分布调查与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2,17(22):155-158. [12] 孙蕊娟,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地区供血者Rh血型系统抗原频率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3):253-254. [13] 孙亚纯,黎海澜,郭仲辉,等.Rh血型系统分型与相容性输血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22,35(3):272-274. [14] 蓝燕飞,钟明璐,陈小洁,等.红细胞Rh血型相容性输血临床意义与经济性分析[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25(6):783-788. [15] 李莺,朱永亮,许进明,等.Rh血型主要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可行性研究及效果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2(9):1305-1308. [16] 施艺璇,何苏英,彭永正.电子匹配信息系统辅助的Rh血型五抗原配合性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J].临床输血与检验,2023,25(3):379-383. [17] 沈健,施欣蔚,陈秉宇,等.临床常规Rh表型检测及配合性输血必要性和疗效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8):1146-1148. [18] 江灵,王华,王静,等.RhCcEe抗原配合性输血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22,35(9):168-170. [19] 王书亚,孔永奎,王莉,等.Rh分型同型输注对于反复输血患者的必要性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56(4):555-559. [20] 深圳市医师协会.Rh血型相容性输血指南(试行)[S].2021. [21] 青岛市医学会.Rh血型相容性输血指南(试行)[S].2021. [22] 四川省医师协会.Rh血型相容性输血指南(试行)[S].2023. [23] 吉林省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吉林省Rh血型相容性输血指南(试行)[S].2023. [24] 江西省输血协会.江西省Rh血型相容性输血专家共识[S].2022. [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输血医学术语[S].2020. [26] 潘凌凌,徐健,李显文,等.浙江地区重复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分析[J].浙江医学,2018,40(19):2171-21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