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临床输血与检验 ›› 2021, Vol. 23 ›› Issue (2): 242-245.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2.023

• 个例报告 • 上一篇    下一篇

一例血浆置换在马凡综合征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中的应用

冯子阳, 查占山, 周载鑫, 唐河山, 余咏潮, 钱宝华   

  1. 200433 上海,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输血科(冯子阳,查占山,周载鑫,唐河山,钱宝华); 心血管外科(余咏潮)
  • 收稿日期:2020-07-02 出版日期:2021-04-20 发布日期:2021-04-19
  • 通讯作者: 钱宝华,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临床输血、血液管理及血液免疫研究,(E-mail)qianbh1963@163.com。
  • 作者简介:冯子阳(1980-),男,浙江义乌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输血治疗工作,(E-mail)ziyangw@126.com。

  • Received:2020-07-02 Online:2021-04-20 Published:2021-04-19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PE)在治疗马凡综合征(MFS)患者术后并发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术后第7天开始进行PE,隔日1次,共置换3次。于置换前后监测血小板(PLT)、乳酸脱氢酶(LDH)、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尿素氮(BUN)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 antigen,vWF:Ag)和血友病因子裂解酶(von willebrand factor cleaving protease,ADAMTS13)抗体共7个指标,并监测治疗过程中凝血象(PT、TT、APTT)的变化。结果 经过3次PE治疗后,患者的LDH、TBil、vWF:Ag和ADAMTS13抗体均显著下降;PLT计数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Cr和BUN总体下降并接近正常范围;凝血指标在血浆置换过程中监测平稳。结论 PE治疗MFS患者术后并发TTP安全有效,早期诊断并及时行PE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 血浆置换, 马凡综合征,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友病因子裂解酶抗体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