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第2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1-12-20
Select
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监测流程及输血策略探讨*
张嵘, 王文婷, 顾顺利, 胡兴斌, 尹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681-68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01
目的 基于本院发现的2例ABO血型次要不合肝移植术后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passenger lymphocyte sydrome,PLS)对交叉配血及临床输血造成的干扰,拟初步建立ABO血型次要不合实体器官移植术后PLS监测流程并探讨该流程下PLS患者的输血策略。方法 建立实体器官移植患者信息登记表,采集移植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原发疾病,ABO和RhD血型,手术名称,手术时间等)和供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ABO和RhD血型,疾病史等)。动态监测移植后患者皮肤黄染情况、血红蛋白值和其他溶血指标(血清胆红素水平、网织红细胞计数、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结合珠蛋白值、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等)、抗体筛查结果等并进行记录。结果 建立移植后PLS监测流程可早期诊断和干预PLS。依据监测指标变化及时调整输血策略,为患者筛选和制备适当的血液成分,避免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改善患者预后。结论 建立ABO血型次要不合实体器官移植术后PLS长期监测流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未来或可为PLS对移植患者预后影响及供受者多种因素(如患者原发疾病、免疫状态、供受者年龄和性别、血型等)与PLS相关性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支持,有望为改善移植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提高移植成功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不同预处理方案与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分析*
王倩, 杨李辉, 丁天凌, 夏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686-69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02
目的 总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期间血小板输注的阈值、需求量、输注效率和植入动力学,以及不同预处理方案对血小板输注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临床研究,纳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血液科2013年11月~2021年3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且在移植期间输注单采血小板的94例患者,根据不同的预处理方案分析比较了患者回输的总有核细胞计数、CD34+ 单个核细胞计数、血小板输注阈值、输注量、输注效率及血小板植入动力学。结果 纳入的94例患者回输的总有核细胞计数均值为(3.02±1.28)×108 /kg、CD34+ 单个核细胞均值为(4.76±2.25)×106 /kg,人均血小板输注量为2.16个治疗剂量,总体输注有效率为74.38%,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天;血小板计数≤10×109 /L的患者血小板输注量、有效输注率、植入时间和输注效果与血小板计数>10×109 /L的患者无显著差异;接受马法兰单药、BuCy方案、CEC方案预处理的患者,在血型分布、回输总有核细胞计数、CD34+ 单个核细胞计数和基线血小板无差异的情况下,BuCy组患者血小板输注量多于马法兰单药组和CEC方案组(P<0.05),BuCy组患者血小板下降至输注阈值的速度较马法兰单药组和CEC方案组更快(P<0.05),且植入时间更长(P<0.05)。结论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在积极控制临床并发症和避免使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基础上,选择10×109 /L作为血小板预防性输注阈值可降低发生严重出血事件的风险。相比马法兰单药和CEC方案,BuCy方案对患者血小板的下降速度和植入时间影响更大,患者对血小板需求量多,但输注效率未受影响,无需过度提高血小板输注阈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陈学军, 王梦雅, 唐雀美, 沈月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696-6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0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病症,换血是治疗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最迅速有效的方法。但换血治疗会导致患儿内环境发生极大变化,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临床实践中需要准确掌握换血指征,评估风险,谨慎选择换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也应当密切监测。本文主要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危害、换血治疗的途径与方法、换血所用血液的选择、换血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和结局等的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务人员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换血治疗时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红细胞储存时间对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
付晓艳, 张帅行, 邵华, 王孟键, 张慧敏, 马曙轩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00-70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05
目的 探讨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患儿血液指标的影响,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择期行CPB心脏直视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90例,入选患儿均根据CPB预充所用红细胞储存时间分为新鲜红细胞组(≤14 d,n=49例)和陈旧红细胞组(15~35 d,n=41例)。收集两组患儿手术前后48 h内C-反应蛋白(CRP)、血常规、血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谱和凝血功能等指标检测结果,观察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PB心脏直视手术后,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后CRP、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GB)和血小板计数(PLT)、钾离子(K+ )、钠离子(Na+ )、氯离子(CL- )、钙离子(Ca2+ )和二氧化碳结合力(CO2 )、尿素氮(BUN)、肌酐(Cr)、尿酸(UA)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变化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儿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陈旧红细胞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变化值2.00(-1.65,6.90)s较新鲜红细胞组0.00(-4.30,2.90)s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B预充所输不同储存时间的红细胞对CPB心脏直视患儿血液指标未见明显影响,但输注陈旧红细胞的患儿更应注意监测术后凝血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儿童血小板抗体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因素分析*
王静, 王成云, 顾萍, 张帆, 潘秋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08-71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07
目的 对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儿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探讨其与自身免疫失调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自身免疫性疾病患儿血小板抗体标本检测结果,采用Graphpad prism 8统计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0%,自身抗体阳性率为36%,血小板抗体阳性率高于自身抗体。经统计学分析,血小板抗体与自身抗体存在相关性,但两者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身免疫失调性疾病进展期,体内血小板抗体可与自身抗体同时存在,二者都是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HLA和/或HPA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分析
敬媛媛, 王洁, 李冬妹, 王丽君, 范成艳, 贾延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23-7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1
目的 回顾性分析影响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PTR)患者HLA和/或HPA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910例PTR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HLA和/或HPA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性别、年龄、血型、所患疾病以及输血次数、PTR发生前的血象、凝血指标等对抗体产生的影响。结果 女性及有妊娠史的患者更容易产生HLA和/或HPA抗体。抗体阳性患者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阴性患者(51.46±18.49岁 vs. 40.68±20.08岁,P<0.001),其平均输血次数却明显低于阴性患者(13.13±18.64次 vs. 18.66±22.52次,P=0.024),抗体发生率与输血次数无相关性,抗体阳性患者检测前血小板计数值(13.13±18.64×109 /L vs. 18.66±22.52×109 /L,P=0.021)和血红蛋白含量(72.41±18.64 g/L vs. 78.61±21.66 g/L,P=0.009)也明显低于阴性患者。60岁以上、女性、患有MDS、输血次数、血小板计数值都是抗体产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了解HLA和/或HPA抗体产生的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采取适当措施避免PTR的发生,改善血小板输注的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3个HLA-A新等位基因的序列分析及确认*
尚利侠, 齐珺, 武君华, 陈乐, 王满妮, 王小芳, 房婕, 王天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28-73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2
目的 确认3个HLA新等位基因,并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方法 应用DNA测序分型技术(Sanger测序)对2018年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入库样本A/B/C/DRB1/DQB1位点进行常规检测,采用二代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e,NGS)方法对Sanger测序检测到A位点无匹配结果的3个样本进行测序确认,所得序列与已知同源性最高的等位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序列的差异。结果 样本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A*02:07:01相比,第3外显子520碱基发生G>A变异,导致第174位密码子GCC>ACC,氨基酸由丙氨酸(Ala)变成苏氨酸(Thr);样本2与其同源性最高的A*02:06:01相比,第4外显子641碱基发生C>T变异,导致第214位密码子ACT>ATT,氨基酸由苏氨酸(Thr)变成异亮氨酸(Ile);样本3与其同源性最高的A*02:01:01相比,第4外显子652碱基发生G>C变异,导致第218位密码子GTC>CTC,氨基酸由缬氨酸(Val)变成亮氨酸(Leu)。结论 3个等位基因均为HLA-A新等位基因,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分别正式命名为:HLA-A*02:897、HLA-A*02:898、HLA-A*02:89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8 053例住院死亡患者临床用血分析*
马婷, 牛佳萌, 陈欣悦, 王李秦, 杨江存, 孙杨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32-73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3
目的 通过分析住院死亡患者最后一次住院期间的用血情况,探究人的一生用血概率,提倡健康适龄人群积极献血。方法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献血年龄及血液成分分类,对该院2011~2020年8 053例住院死亡病例进行用血情况统计分析。结果 2011 ~ 2020年该院住院患者平均输血率为13.13%,病死患者平均输血率为47.42%。死亡患者输血率最高的前三位疾病为妊娠、分娩和产褥期,血液及造血器官免疫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输血率分别为90%、89.74%和79.52%。<18岁、18~60岁及>60岁死亡患者输血率逐渐降低,输血率分别为64.13%、56.00%、44.80%(P<0.05)。死亡患者平均红细胞输血量为2.05 U,血浆和血小板分别为4.19 U和2.8 U。结论 住院死亡患者输血率较高,提示人们在适龄健康时应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利己利人提高献血意识,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云南地区育龄人群血小板抗原基因多态性初步研究*
罗梓瑜, 董伟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37-74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4
目的 分析云南地区育龄人群血小板特异性抗原HPA1-5系统基因多态性,为地区内FNAIT等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技术(PCR-SSP)对云南省内不同民族的576名育龄期健康志愿者HPA1-5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分别计算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进行分析比较。对本地区630名来自产科和生殖遗传科育龄妇女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根据不同民族基因频率分析抗体检测结果。结果 5个HPA系统中,景颇族HPA-4基因型均为aa,未检测到b等位基因;其余民族及其他HPA系统同时检测到a和b等位基因,除HPA-3系统外均以aa基因型为主。阿昌族HPA-1系统基因频率与其他民族相比有差异,傣族组的HPA-2系统的基因频率与其他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汉族组HPA-5系统对偶抗原不配合概率显著低于其他民族组;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显示,阳性病例血小板抗体很有可能为抗-HPA3系统的抗体。结论 云南地区不同民族HPA1-5系统基因频率的分布具有各自的特点,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时应考虑民族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剖宫产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的适应证探讨*
王瑞含, 刘浩, 刘佩, 刘久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42-7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5
目的 回顾性统计我院近年来回收式自体输血(intraoperative cell salvage, ICS)使用情况,分析剖宫产术中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方法 统计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应用ICS的剖宫产妇共1 108例,根据其是否回输自体血分为回输组(673例)和未回输组(435例),分析两组产妇术前基本情况及临床资料,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18年1月~2019年12月ICS回输率为60.74%。回输组产妇术中失血量与自体血回输血量呈线性相关关系。与未回输组比较,回输组产妇术中失血量、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瘢痕子宫、子痫前期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均P<0.05)。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和瘢痕子宫是ICS的危险因素。结论 前置胎盘、胎盘植入、胎盘早剥和瘢痕子宫是自体血回输的适应证,推荐此类产妇剖宫产术中常规使用ICS。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RhD血型初检阴性孕妇RHD基因分型及同种免疫研究*
马玲, 吴敏慧, 赵芳, 史丽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46-74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6
目的 研究RhD血型初检阴性孕妇RHD基因分型及RhD抗原同种免疫情况,为RhD-HDFN诊断及建立早期干预共识进一步积累相关资料。方法 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进行RhD阴性确认及RhCcEe表型分型;采用盐水介质法及抗人球法筛查血清中意外抗体;分析抗体特异性并测定效价。同时提取DNA,采用PCR-SSP及测序方法进行RHD基因分型。结果 108例样本中,有6例RhD确认试验为阳性。最常见的Rh分型为ccee 61例及Ccee 37例。RHD基因分型共检出67例RHD*01N.01、23例RHD*01EL.01(即亚洲型DEL)、10例RHD*01N.03、2例RHD*06.03.01、3例RHD*15、1例RHD*05.03、1例RHD*01W.33、1例RHD*01N.25及1例新等位基因c.509 T>G(Genbank:MW923730)。共计11例样本检出意外抗体,1例为抗D、抗C(RHD*01N.01),10例为抗D(8例RHD*01N.01,1例RHD*01N.03,1例RHD*06.03.01);23例亚洲型DEL无一例产生抗D。结论 RHD基因存在诸多变异型,不同的亚型同种抗D免疫状态不一,未发现亚洲型DEL产生抗D,该型的抗D同种免疫风险较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品管圈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降低废血袋流失率效果分析*
李兴龙, 李丽玮, 钟宁, 于建, 杨燕,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50-7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7
目的 通过品管圈活动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以降低废血袋流失率。方法 自2017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经组员讨论选定“完善血袋环,降低废血袋流失率”作为活动主题,分析废血袋流失率偏高的原因,助力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并评价改善前后的效果。结果 对策实施后成功助力了废血袋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废血袋流失率显著降低,输血科废血袋流失率由11.4%降至3.0%。结论 通过品管圈助力废血袋精准回收智能管理系统,有效降低了废血袋流失率,从而提高了相关人员的团队精神、专业知识及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卓越绩效模式应用于血站管理的实践与探讨
何智纯, 林俊杰, 徐蓓, 杨剑豪, 邱颖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56-75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8
目的 将卓越绩效模式应用到血站管理中,提高上海市血液中心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促进中心持续发展。方法 通过对标对表,学习国内外先进组织的管理模式,并制定愿景、完善战略目标、优化绩效测量与评价体系等,将卓越绩效模式与中心的工作相融合。结果 形成具有采供血行业特色,本单位特点的质量管理模式,多方面促进血液中心进一步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结论 卓越绩效模式为血站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使上海市血液中心整体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并促进中心各项工作从优秀走向卓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NK细胞KIR受体及功能与CTL细胞功能的研究*
梅仁, 蔡梦洁, 戴兰, 沈文红, 朱明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60-76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19
目的 研究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继发性HLH)患者NK细胞KIR受体及功能变化与CTL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2月~2021年2月的26例继发性HLH患者CD8+ T细胞功能和NK细胞KIR受体及功能检测的数据,并以本院17例健康者数据作为对照,将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继发性HLH患者淋巴细胞比例和NK细胞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33.18±1.939 vs. 18.43±2.382,P<0.000 1;20.38±2.090 vs. 7.654±1.634,P<0.000 1),CTL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45.5(35.275,50.375) vs. 35.2(30.2,37.9) ,P=0.005},而两组T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P=0.513);与对照组(0/17)相比,NK细胞KIR受体克隆限制性表达显著升高(7/26,P=0.031 0);与对照组相比,继发性HLH组NK细胞穿孔素(Perforin)表达比例降低{93(67.35,97)vs. 96.6(95.1,97.8),P=0.016 5},但颗粒酶B(GranzymeB)表达比例无明显变化(P=0.871 7), CTL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比例无显著差异(P=0.320 7,P=0.621 9)。结论 继发性HLH患者发病机制与NK细胞及CTL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表达无明显关系,穿孔素的检测有可能用于快速鉴别PRF1基因突变引起的原发性HLH和继发性HLH。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血浆NGAL和BNP水平对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研究
徐敏, 张继波, 余建峰, 刘浩, 金晟, 龙利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65-76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0
目的 探讨血浆NGAL和BNP水平对急性肾功能损害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共130例。根据AKI是否恢复,将患者分为AKI恢复组和AKI未恢复组,其中AKI恢复组84例,AKI未恢复组4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血浆NGAL、BNP水平等;并运用ROC曲线分析血浆NGAL和BNP水平对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预测作用。结果 AKI恢复组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显著小于AKI未恢复组(P<0.05),两组患者AKI发病前血清Cr基线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诊断AKI时,AKI恢复组患者的血Cr、NGAL和BNP水平都显著低于AKI未恢复组(P<0.05)。AKI恢复组患者住院死亡率和28天内死亡率均显著低于AKI未恢复组(P<0.05),AKI恢复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18.48±4.22天,显著短于AKI未恢复组21.04±6.41天(P<0.05)。NGAL对AKI恢复的预测AUC为0.684,敏感性为92.48%,特异性为41.09%;BNP预测AKI功能恢复的AUC为0.784,敏感性为84.23%,特异性为64.21%。NGAL和BNP联合预测AKI患者肾功能是否恢复的AUC为0.803,敏感性为93.84%,特异性为59.06%。结论 NGAL、BNP及两者联合均对AKI患者肾功能恢复情况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NGAL联合BNP对预测AKI肾功能恢复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剂量与自体动静脉内瘘晚期失功的相关性分析
桂巧巧, 何云, 吴莹, 曹丹, 沈赵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70-77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1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使用剂量及其它相关因素与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晚期失功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选择经桡动脉-头静脉吻合内瘘行规律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53例,其中内瘘失功20例(失功组),内瘘通畅33例(通畅组)。询问基础疾病、吸烟史及服药史,分别测量血压(mmHg),检测透析前血红蛋白(HGB)、血肌酐(Scr)、血尿酸(SUA)、白蛋白(ALB)、血钙(Ca)、血磷(P)、甲状旁腺激素(iPTH)、每周促红素使用剂量(IU/wk,IU/wk/kg)等,分析各因素与自体动静脉内瘘失功的相关性。结果 ①失功组和通畅组在年龄、收缩压水平、糖尿病及每周使用的促红素剂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失功组每周促红素使用剂量明显高于通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③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EPO使用剂量是AVF失功的危险因素,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随着促红素使用剂量的增加,发生AVF失功风险更高(P<0.05)。结论 高剂量使用EPO是AVF晚期失功的一个危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合肥滨湖地区22 881例妊娠期糖尿病筛查
李源玲, 胡元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74-77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2
目的 调查合肥滨湖地区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发生率,了解各年龄段不同分型妊娠期糖尿病构成比,并比较OGTT试验中,任意一点血糖异常和任意两点血糖异常诊断GDM的效能差异。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19年9月在我院产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2 881名孕妇,于孕24~28周进行OGTT筛查并分析。比较不同ROC曲线下面积,分析以任意一点血糖异常和任意两点血糖异常诊断GDM的差异。结果 依据IADPSD新标准,合肥滨湖地区GDM整体发生率为24.74%,随年龄增加,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显著升高,各组间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35岁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高达40.05%,发生率最低组为<25岁组,为15.40%。各年龄段不同类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布不全相同,χ2 趋势 为142.489,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任意一点血糖异常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空腹血糖的AUC大于以任意两点血糖异常诊断时空腹的AUC(Z=5.502,P<0.000 1),以任意两点血糖异常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1 h和2 h的AUC大于以任意一点血糖异常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的AUC(Z=35.440,31.180,P<0.000 1)。结论 合肥滨湖地区GDM发生率较高,OGTT试验中,空腹血糖异常合并1 h或2 h异常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单一1 h或2 h血糖异常时对GDM的诊断,且在高龄(≥35岁)孕妇中,以任意一点血糖异常诊断妊娠期糖尿病时空腹AUC与以任意两点血糖异常诊断时空腹AUC相比同样具有统计学差异(Z=2.064,P=0.039)。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强帅, 龙康, 柯柳华, 梁卡, 张红雨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79-78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3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和体脂百分比之间的关系,并分析RDW在PCOS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8年1月~2019年9月136名PCOS患者和同期100名健康女性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分析PCOS组RDW与实验室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比较RDW和睾酮对PCOS的诊断价值。结果 PCOS患者RDW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3.22±1.37 vs. 12.61±0.79,P<0.001);PCOS患者RDW水平与hs-CRP,HOMA-IR和BMI呈正相关,但相关性不高。ROC曲线分析显示RDW诊断PCOS的敏感度(78.68% vs. 70.59%)和特异度(79.0% vs. 68.0%)均高于睾酮,两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OS女性RDW水平较高,可能与PCOS患者存在潜在的慢性炎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术前NLR、MLR、PLR和SⅡ检测在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章晓燕, 张光满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83-78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4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系统性免疫性炎症指数(SⅡ)在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胃癌筛查的98例患者,根据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胃癌组61例和胃良性病变组37例,其中胃癌组又根据有无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35例和无淋巴结转移组26例。根据患者术前血常规检测结果分别计算NLR、MLR、PLR和SⅡ,并分析各指标在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61例胃癌患者中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共35例,转移率为57.38%。淋巴结转移组的NLR、MLR、PLR和SⅡ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和胃良性病变组(P<0.01)。NLR、MLR、PLR和SⅡ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1、0.708、0.686和0.781,诊断临界值分别为3.23、0.29、197.70、574.47。NLR、MLR、PLR和SⅡ均与肿瘤的分化、浸润、直径和分期相关,分化低 、浸润深、直径大和分期高的患者四参数值更高(P<0.05),四参数在不同性别、年龄和肿瘤位置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NLR、MLR、PLR和SⅡ与胃癌的分化、浸润、直径、分期和淋巴节转移相关,可以辅助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为选择胃癌手术方式和确定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利用Excel VBA函数在医学检验中进行四格表统计的教学尝试*
黄海樱, 陈波, 周强, 冀天星, 陈靖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88-79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5
目的 通过Excel实现对四格表卡方检验、四格表评估诊断试验、配对设计四格表卡方检验等数据的统计分析过程,补充Excel对卡方检验统计功能,应用于实验数据统计的教学尝试。方法 通过Excel的VBA程序界面编写统计程序,完成四格表卡方检验和四格表评估诊断试验(配对四格表)的统计功能。并与《卫生统计学》的实例分析进行对比,验证统计结果准确性。结果 卡方检验、校正卡方检验和确切概率法的输入参数为:A(A实验阳性数)、B(A实验阴性数)、C(B实验阳性数)和D(B实验阴性数)。软件根据上述条件自动输出相应统计描述参数:A+C、B+D、A+B、C+D、A+B+C+D、具体卡方检验、P值和判断。评估诊断试验和配对卡方输入参数为:A(真阳性)、B(假阳性)、C(假阴性)和D(真阴性)应为数字,否则有提示框。软件根据上述条件自动输出相应统计描述参数:A+C、B+D、A+B、C+D、A+B+C+D、该诊断试验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配对卡方检验、P值和判断。结论 Excel 能替代手工处理四格表数据统计功能,自动选择相应χ2 检验统计方法,提供具体P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抗体特异性预测方法克服HLA-Ⅰ类抗体所致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1例*
唐雯, 袁君, 严京梅, 吴毅, 齐清, 栾建凤, 刘太香, 吴敏慧, 史丽莉, 冯晨晨, 薛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6 ):
797-7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6.027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