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24年, 第2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2-20
专家共识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富血小板血浆创新技术脱发治疗项目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1
摘要 ( 1322 )   HTML ( 16)   PDF(1286KB) ( 203 )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PRP制备技术、储存方法及头皮注射等治疗方案差异较大, PRP治疗脱发的疗效报道不一。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有自体单采PRP制备、保存及脱发治疗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的输血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等专家,在充分总结PRP治疗脱发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PRP治疗相关文献,全面、系统回顾性分析了自体单采PRP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包含7个方面:背景、PRP治疗脱发的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PRP的制备与保存、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不良反应及处理、结语。推荐: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技术制备自体PRP,PRP中血小板浓度在1 000×109/L~1 500×109/L、红细胞混入浓度≤3.2×1010/L,贫白细胞PRP(LP-PRP)治疗脱发效果最佳;非激活PRP(A-PRP)和激活PRP(AA-PRP)均可以治疗脱发,更推荐在脱发治疗中使用A-PRP;PRP的使用首推新鲜采集的PRP治疗,亦可一次采集、分装后于-80℃~-70℃冷冻保存,存储时间不超过3个月;1个疗程注射3次~6次,每次间隔2周~4周,注射部位为真皮深层及皮下,本共识有助于提高PRP治疗脱发的效果及其评价的科学性,为今后制定规范的自体单采PRP治疗脱发指南或/和标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婴儿期输血前红细胞血型血清学检测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8-1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2
摘要 ( 1135 )   HTML ( 14)   PDF(1059KB) ( 34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述评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现状及建议*
阳雪新,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7-2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3
摘要 ( 918 )   HTML ( 15)   PDF(1242KB) ( 122 )  
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在国外已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也已有了地方性应用专家共识,但由于相关专业知识的不普及,使得临床普遍担心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导致国内ABO非同型血小板应用较少,特别是紧急抢救没有同型血小板时也不使用。本文介绍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概念、血小板上的红细胞血型抗原及国内血小板供需现状,阐述了国内外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提出了ABO非同型血小板输注的指导建议,为ABO非同型血小板国内临床输注提供应用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用PT/APTT指导血浆输注的几种特殊情况
樊凤艳, 马越云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23-2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4
摘要 ( 824 )   HTML ( 7)   PDF(1197KB) ( 113 )  
血浆作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血液成分之一,不合理应用一直广受关注,适应证选择的问题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延长不需要输注血浆和PT和/或APTT不延长也需要输注血浆的几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阐述了临床评估是否需要输注血浆时并不能过于依赖PT和/或APTT检测结果,应该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同时本文对造成血浆输注适应证选择不合理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选择血浆输注时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不同核黄素浓度与可见光光照强度对血浆中大肠杆菌的影响*
刘鸿, 莫琴, 马荣钠, 贾尧, 伍晓菲, 王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29-3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5
摘要 ( 707 )   HTML ( 3)   PDF(1654KB) ( 62 )  
目的 研究不同核黄素浓度与可见光光照强度对血浆中大肠杆菌的影响,为建立血浆中污染细菌的灭活方法提供备选条件。方法 随机选取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新鲜冰冻血浆,按照处理方式将实验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只添加菌液但不做任何处理的对照组,第二类为只添加菌液并接受光照处理的光照组,第三类为添加菌液与核黄素并接受光照处理的实验组。其中实验组根据核黄素浓度又细分为 50、100、150和300 µM的核黄素浓度组。光照组和各核黄素浓度组分别接受420 nm可见光的光照处理,每轮光照的光照强度分别为50 mW/cm2、75 mW/cm2和100 mW/cm2,光照时间为55 min(分别在25、35、45和55 min取样检测),光照结束后通过细菌培养评估不同核黄素浓度与可见光光照强度对血浆中大肠杆菌的影响。结果 在420 nm光照55 min后,各核黄素浓度下大肠杆菌浓度分别下降了1.7~3.5 log(50 mW/cm2),2.8~≥4.4 log(75 mW/cm2),4.0~≥4.7 log(100 mW/cm2)。其中,高强度的光照(100 mW/cm2)协同高浓度的核黄素(150 µM和300 µM)能够有效降低血浆中大肠杆菌的浓度达到4 log以上。而光照强度的增加与核黄素浓度升高也会增加对大肠杆菌的处理效果,两者与大肠杆菌处理效果之间也呈正相关。结论 在420 nm波长、光照强度75 mW/cm2、核黄素浓度为150 µM和300 µM时,核黄素可见光照射方法对血浆中大肠杆菌具有最理想的处理效果,可有效降低血浆中污染的大肠杆菌浓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补骨脂素对HepG2细胞的作用机制*
汪思云, 李艺博, 谭春霞, 卢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35-4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6
摘要 ( 647 )   HTML ( 3)   PDF(1971KB) ( 28 )  
目的 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uencing,RNA-seq)技术分析补骨脂素对肝癌HepG2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补骨脂素(0、62.5、125、250、500 μM)作用HepG2细胞12 h和24 h后存活率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250 μM补骨脂素对HepG2细胞处理24 h后细胞周期的变化;RNA-seq测序获得对照组和补骨脂素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验证差异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补骨脂素作用HepG2细胞后,其存活率明显下降(P<0.01),细胞周期在G0/G1期比例提高(P<0.05);RNA-seq测序分析共有286个差异显著基因,其中包括130个上调基因和156个下调基因;GO功能富集和KEGG信号通路主要集中在细胞周期相关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qPCR结果显示HepG2细胞经补骨脂素处理后p53和GADD45B基因上调(P<0.05,P<0.01),CDK2、RRM2和CCND1基因下调(P<0.05,P<0.01)。结论 补骨脂素对HepG2细胞产生毒性,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53,CDK2,GADD45B,CCND1,RRM2)的表达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初步研究*
阳雪新, 袁咏梅, 吴兆勇, 苑召虎, 刘珍, 童欣欣, 陈小卫,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42-4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7
摘要 ( 643 )   HTML ( 3)   PDF(1496KB) ( 95 )  
目的 研究分析紧急特殊情况下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①收集2013年1月—2023年6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广东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紧急特殊情况下的24人次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为ABO次侧不相合组;收集同期ABO同型血小板输注610人次,用倾向评分匹配的方法从中筛选出拥有相似特征的24人次ABO同型血小板输注,为ABO同型组。比较两组间血小板输注疗效,患者住院天数及肝肾功能等指标的差异,分析ABO次侧不相合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②体外模拟受血者输注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盐水介质法检测输注后的红细胞凝集强度。结果 ①回顾分析中ABO次侧不相合组的血小板差值(∆PLT)和血小板回收率(PPR)分别为(18.0±20.2)×109/L,(55.4±54.5)%;ABO同型组则分别为(20.6±15.4)×109/L,(61.9±48.9)%,以上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1,0.46,P均>0.05。②ABO次侧不相合组患者的住院天数,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IgG免疫球蛋白,IgM免疫球蛋白,CD4计数,CD8计数及B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30.4±17.8) d,(33.0±16.3) U/L,(104.9±64.7) μmol/L,(9.1±2.6) g/L,(1.24±0.83) g/L,(299.3±341.5) cells/μL,(475.7±283.9) cells/μL,(142.8±218.6) cells/μL;ABO同型组患者则分别为(29.5±17.5) d,(31.1±40.5) U/L,(95.6±55.6) μmol/L,(11.8±3.0) g/L,(0.96±0.42) g/L,(397.3±250.9) cells/μL,(622.7±406.6) cells/μL,(190.7±216.6) cells/μL,以上指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15,0.01,0.39,1.90,1.03,0.72,0.65,0.21,P均>0.05。③回顾性研究中有24人次的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输注,未观察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④模拟1治疗量的A型血小板输给B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模拟1治疗量的B型血小板输给A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模拟1治疗量的O型血小板输给A型(或B型或AB型)成人后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结果为阴性。结论 ①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与ABO同型血小板的临床输注疗效相当。②紧急特殊情况下输注不多于1治疗量ABO次侧不相合血小板未发现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双重滤过血浆单采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刁玉洁, 朱帮强, 闻慧琴, 王海婧, 胡艳, 程越, 卞茂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49-5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8
摘要 ( 618 )   HTML ( 2)   PDF(1338KB) ( 32 )  
目的 观察双重滤过血浆单采(double filtration plasmapheresis,DFPP)在清除肾移植术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3年6月,本院11例肾移植术前 PRA阳性患者行DFPP治疗后PRA变化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和止凝血等参数。结果 11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经DFPP治疗后PRA明显下降,由阳性转为阴性或者弱阳性,除1例患者因一般情况较差,放弃肾移植手术,其余患者顺利进行肾移植手术。患者共进行了62次DFPP治疗。分析显示,患者在行DFPP治疗前后相比,RBC、HB、PLT、ALB、TBIL、PT、APTT、K、Na、Cl、HCO3-,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FPP有效地降低了患者肾移植术前高PRA指标和降低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且治疗过程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中心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张成鑫, 杨杰, 郝欣欣, 王秋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55-5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09
摘要 ( 61 )   HTML ( 1)   PDF(1343KB) ( 46 )  
目的 调查影响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的因素。方法 调查2018年1月—2023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的140次造血干细胞相关参数,CD34+细胞计数≥2×106/kg计为良好组,<2×106/kg计为不佳组。分析两组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诊断、采血血量、到达低点天数、低点时白细胞计数、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前1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采集当日淋巴细胞计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采集当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采集干细胞容量、循环总血量等参数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诊断、性别、到达低点天数(中位数8.0 d vs 7.0 d,P<0.05)、低点白细胞计数(中位数0.9×109/L vs 0.4×109/L,P<0.05)、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P<0.001)、采集当日白细胞计数(中位数10.8×109/L vs 7.5×109/L,P<0.05)、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P<0.001)和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1.1×109/L vs 0.7×109/L,P<0.05)、当日血红蛋白值(中位数97.0 g/L vs 91.0 g/L,P<0.05)、当日红细胞压积(中位数29.2% vs 25.9%,P<0.05)、循环血量(中位数9 112 mL vs 9 998 mL,P<0.05)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患者年龄(中位数49 y vs 52 y)、低点到采集天数(中位数4.0 d vs 6.0 d)、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中位数2.1×109/L vs 1.3×109/L)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结论 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患者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效果,年龄、低点到采集天数、采集当日单核细胞计数是影响采集效果独立风险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56℃热放散法与冷冻复融放散法对ABO型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比较*
尹明秀, 欧国进, 陈剑, 凤婧, 赵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60-6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0
摘要 ( 62 )   HTML ( 9)   PDF(1318KB) ( 58 )  
目的 比较改良56℃热放散法和冷冻复融放散法对检测ABO型新生儿溶血病(ABO-HDFN)的阳性检出率、试验成本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两种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3年3月本院接收的所有进行新生儿/脐带血标本进行ABO溶血病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其放散试验时同时进行改良56℃热放散和冷冻复融放散,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种放散方法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共纳入非O型的新生儿/脐带血标本256例进行ABO-HDFN 检测,其中A型145例,B型109例,AB型2例。改良56℃热放散法的阳性检测率69.92%,冷冻复融放散法的阳性检出率为64.45%,二者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种方法在不同血型、不同凝集强度、不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结果(阴性/阳性)情况下的放散结果,二者均无统计学差异;仅游离抗体结果为阳性时,两种方法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放散方法对于ABO-HDFN的诊断价值无统计学差异。各实验室可以结合临床患者的紧急程度以及本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耗材配置、工作人员经验和时间成本等综合考虑,选择适合本实验室的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AB血浆倍比稀释在高效价自身抗体患者抗体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任丽, 李晓莉, 肖松, 李小飞, 刘志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66-7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1
摘要 ( 76 )   HTML ( 4)   PDF(1273KB) ( 74 )  
目的 探讨用AB血浆倍比稀释是否可替代盐水法进行同种抗体效价检测,并消除高效价自身抗体影响,检出同种抗体。方法 选取四组标本进行检测:①6例自身抗体标本;②16例已知同种抗体的标本;③16例同种抗体+自身抗体混样标本(人为将6例自身抗体血浆和16例同种抗体血浆混合配成);④4例自身抗体且分别存在抗-C、抗-E、抗-Jka、抗-cE的受血者标本。对①②③组标本分别用盐水、AB血浆分别进行倍比稀释,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法)测效价,对④组标本用AB血浆稀释,用抗人球蛋白试验(微柱法)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 ①组6例自身抗体标本用盐水倍比稀释法,效价均≥512,用AB血浆倍比稀释法,效价均≤4;②组仅一例效价为2的抗-M结果不一致,盐水稀释法为2,AB血浆稀释法为4,效价≥4时两者结果一致;③组用盐水法与AB血浆稀释法,在效价≥16时,两种方法结果无差异。效价<16时,盐水倍比稀释后效价均为16;AB血浆稀释法,同种抗体效价≥8 时,可检出与原同种抗体效价一致,效价≤4时无法分辨同种抗体和自身抗体。④组分别存在抗-C、抗-E、抗-Jka、抗-cE抗体的四个含有自身抗体的受血者在AB血浆倍比稀释试验中,在1∶8效价试管中出现符合相应抗体筛查反应格局变化。结论 在高效价自身抗体存在时盐水倍比稀释法极高,AB血浆倍比稀释法能消除1∶4效价试管后自身抗体的影响;AB血浆为倍比稀释液不影响同种抗体的效价检测,且略优于盐水倍比稀释法;AB血浆倍比稀释在高效价自身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根据三系抗体筛查格局的不同变化检出效价≥8的同种抗体存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可避免自身抗体干扰的免疫血液学实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宋伟, 王慧, 卢静, 肖华, 吴耀华, 郝泉水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72-7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2
摘要 ( 55 )   HTML ( 1)   PDF(2054KB) ( 48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中有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输血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22年1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2名评价员独立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5.3进行Meta分析,比较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全因病亡率,总死亡率,随访再梗塞、非计划血管重建、心力衰竭及卒中发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6项研究共3311例患者。Meta 分析结果显示,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策略在院内死亡风险相对危险度(RR)RR=0.68,95%CI为0.31~1.48,P=0.33、总体死亡率(RR=0.83,95%CI为0.47~1.49,P=0.54)、随访再梗塞(RR=1.59,95%CI为0.38~6.75,P=0.53)、非计划血管重建(RR=0.83,95%CI为0.39~1.73,P=0.61)、心力衰竭(RR=0.74,95%CI为0.16~3.46,P=0.70)、卒中发生(RR=0.69,95%CI为0.14~3.48,P=0.65)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比较,老年AMI患者住院期间全因病亡率,总死亡率,随访再梗塞、非计划血管重建、心力衰竭及卒中发生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由于纳入研究异质性较高,需更多RCT进一步证实,临床应谨慎对待本研究的结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用血影响因素分析: 一项单中心2013—2020年数据
陈岩, 陈麟凤, 何欣, 王岩, 于文娟, 刘璇, 刘思琪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79-8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3
摘要 ( 52 )   HTML ( 2)   PDF(1620KB) ( 39 )  
目的 通过分析影响结直肠癌贫血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为临床围术期用血提供依据,提高临床输血的合理性。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20年1月我院295例结直肠癌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和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情况。对输血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因素,如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术前凝血、手术时间、肿瘤部位、肿瘤体积、肿瘤分期、住院时间等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295例术中失血量大于600 mL者106例(35.9%),术中红细胞输注率为49.2%。红细胞输注率较高与术前贫血(Hb<100 g/L)率(51.0%)较高有关。术中红细胞输血量占围手术期用血的52.1%。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术中红细胞输注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年龄(P<0.001)和肿瘤部位(结肠癌P=0.004;直肠癌P=0.003)。对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而言,显著相关的变量是肿瘤体积(P=0.037),而患者年龄、性别与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红细胞输注量与住院时间(术中P=0.428,围手术期P=0.604)、手术切口类型(P=0.784)或切口愈合(P=0.056)等均无显著相关性。术中红细胞与血浆输注比例合理,无“匹配全血输注”。结论 影响围手术期红细胞输注量的主要因素是患者肿瘤部位和肿瘤体积,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及肿瘤TNM分期关系不大。围手术期血液管理对于减少输血和缩短住院时间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胎儿有核红细胞富集效果的比较
杨晓樨, 赵营营, 马吉芳, 于政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86-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4
摘要 ( 46 )   HTML ( 1)   PDF(1244KB) ( 26 )  
目的 分析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胎儿有核红细胞(FNRBC)的富集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拟于医院产科门诊进行产前筛查的112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采集外周肘静脉血10 mL,分别通过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对血液样本中FNRBC进行富集。比较两种方案富集前后细胞形态及细胞计数情况,记录两组方案对FNRBC的富集时间及富集所得FNRBC的无菌试验结果。结果 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对FNRBC的富集时间长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P<0.05);两种方案的无菌试验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相比,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进行FNRBC富集时所得的总细胞量较少,FNRBC量较多,FNRBC比例较高(P<0.05)。结论 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进行FNRBC富集所得样本受污染风险均较低,与磁激活细胞分选法相比,硅芯片纳米微流体技术去除混杂细胞的能力较强,且获得的FNRBC数量较多,对FNRBC的富集效果较好,但所需时间较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Kidd血型相关SLC14A1基因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仁龙, 钟靖, 唐丹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92-10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5
摘要 ( 106 )   HTML ( 5)   PDF(3017KB) ( 64 )  
目的 探讨Kidd血型溶质载体家族14基因(solute carrier family 14,SLC14A1)在肾透明细胞(kidney renal clear cell carcinoma,KIR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联合SANGERBOX、GEPIA、UALCAN、STRING等数据库分析和评估SLC14A1在KIRC中的表达和临床预后价值。结果 Kidd血型SLC14A1基因在4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上调(P<0.05),在22种肿瘤中观察到了显著下调(P<0.05),其中SLC14A1在KIR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织(1.35±1.69 vs 3.90±2.47,P=4.7e-36)。生存分析表明,SLC14A1表达水平与KIRC总体生存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基于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分析低表达SLC14A1是KIRC预后危险因素。KEGG富集分析代谢途径通路占主导地位,GO富集分析吞噬体酸化、三价铁运输、转铁蛋白转运占主导地位。结论 Kidd血型SLC14A1基因在多数KIRC中呈现低表达,与KIRC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相关,有望作为KIRC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型CD59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周仁龙, 黄国清, 李凌波, 唐丹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01-10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6
摘要 ( 132 )   HTML ( 5)   PDF(2270KB) ( 71 )  
目的 运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CD59血型基因在胰腺癌(pancreatic adenocarcinoma,PAAD)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GEPIA、UALCAN和HPA数据库分析PAAD中CD59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通过TIMER数据库分析CD59在PAAD中与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通过UALCAN数据库分析CD59参与信号通路影响PAAD的进展。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CD59表达与上下游蛋白的相互作用。基于单因素Cox,多因素Cox回归结果分析CD59血型与PAAD预后相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CD59在PAAD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CD59低表达PAAD患者相比,高表达CD59的患者预后差。CD59在PAAD中表达水平与CD8+ T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呈正相关(P<0.05)。基于单因素Cox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高表达CD59是PAAD预后危险因素。KEGG富集分析占主导地位的是补体和凝血级联通路,GO富集分析占主导地位的是蛋白质加工的调控信号通路。结论 CD59血型基因在PAAD中呈现高表达,与PAA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不良相关,有望作为PAAD诊断、预后判断和治疗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微小RNA物质、血栓标志物、Wells评分系统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价值*
赵亚茹, 张磊, 王铭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10-11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7
摘要 ( 40 )   HTML ( 1)   PDF(1399KB) ( 30 )  
目的 探究微小RNA物质、血栓标志物、下肢深静脉栓塞评分(Wells评分)系统联合对高龄髋部骨折深静脉血栓形成(DVT)风险的预测价值,为减少DVT发生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5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根据术后1周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34例)、未DVT组(71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于入院后术前进行Wells评分评估,并检测两组微小RNA物质[微小RNA-374b-5p(miR-374b-5p)、微小RNA-664b-3p(miR-664b-3p)]、血栓标志物[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复合物(t-PAIC)],分析DVT发生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决策曲线分析(DCA)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联合对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预测价值及临床效用。结果 DVT组术前血浆FDP水平及Wells评分高度可能占比高于未DVT组(P<0.05);DVT组miR-374b-5p相对表达量高于未DVT组,miR-664b-3p相对表达量低于未DVT组(P<0.05);DVT组血浆sTM、PIC、TAT、t-PAIC水平均高于未DVT组(P<0.05);FDP、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均为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影响因素(P<0.05);Wells评分、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AUC值分别为0.666、0.734、0.750、0.730、0.764、0.761、0.800,各指标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患者发生DVT的AUC最大,为0.921,且具有良好临床效用(P<0.05)。结论 miR-374b-5p、miR-664b-3p、sTM、PIC、TAT、t-PAIC、Wells评分系统联合预测高龄髋部骨折DVT风险的预测效能较高,临床效用良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HB血清核心抗体与HBV-DNA、HBsAg、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姚挺英, 柳丽娟, 廖柏涛, 魏玉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17-12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8
摘要 ( 46 )   HTML ( 2)   PDF(1479KB) ( 28 )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核心抗体(HBcAb)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乙肝表面抗原(HBsAg)、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CHB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化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S0~S1期,50例)、中重度组(S2~S4期,15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应用Spearman/Pearson分析HBcAb与HBV-DNA、HBsAg、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相关性;运用LASSO回归筛选变量;诊断效能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中重度组病程长于轻度组,肝脏炎症分级分布较轻度组严重,ALT、AS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层粘连蛋白、Ⅲ型前胶原N端肽、透明质酸、Ⅳ型胶原、HBcAb高于轻度组,HBV-DNA、HBsAg低于轻度组(P<0.05);HBCAb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HBV-DNA、HBsAg与肝脏组织纤维化分期呈负相关(P<0.05);将单因素分析P<0.05的13个变量进行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变量肝脏炎症分级、HBcAb、HBV-DNA、HBsAg,其是中重度肝纤维化相关影响因素(P<0.05);肝脏炎症分级、HBcAb、HBV-DNA、HBsAg联合诊断中重度肝脏组织纤维化的AUC优于任一单一项目。结论 HBCAb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HBV-DNA和HBSAg与肝纤维化负相关,以上指标均是中重度肝纤维化相关影响因素,具有一定诊断价值,为临床预测中重度肝纤维化提供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在5例糖尿病患者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的临床应用
陈旭升, 杨永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23-12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19
摘要 ( 61 )   HTML ( 3)   PDF(1331KB) ( 65 )  
目的 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凝胶在糖尿病患者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为植入物外露创面修复提供另一种选择。方法 收集本院骨科2020年8月—2023年1月住院糖尿病行踝关节骨折术后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患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选取其中5例患者,以血液分离机采集自体PRP,并分5次制备成PRP凝胶,每隔7 d用自体PRP凝胶通过纱布包覆创面,及时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待PRP凝胶治疗愈合率超过80%后停止使用PRP凝胶覆盖,改为常规换药。结果 治疗2周后5名患者创面皆愈合明显,平均愈合率为50.3%,治疗4周后2名患者创面100%愈合、3例患者仅余小窦道,平均愈合率85.2%,再常规换药2周后100%愈合。结论 自体PRP凝胶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难愈性植入物外露创面修复效果明显,减少患者拆除植入钢板二次手术的机率,为此类创面修复提供新思路,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PD-1单抗联合芦可替尼治疗复发/难治成人EB病毒相关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李琬婷, 周明, 刘灿, 陈建军, 谭熹, 陈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27-13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20
摘要 ( 36 )   HTML ( 1)   PDF(1682KB) ( 2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血型系统抗体鉴定和交叉配血策略一例抗-f合并抗-M
郑仲男, 李晓菲, 张烨, 苗天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32-1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21
摘要 ( 79 )   HTML ( 7)   PDF(1175KB) ( 86 )  
目的 鉴定一例患者血浆中抗体的特异性并制定交叉配血的策略。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试管法和抗人球蛋白卡(LISS/ Coombs卡)做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根据谱细胞、酶处理谱细胞及4℃谱细胞反应格局,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的特异性。结果 患者Rh血型为CCDee,MN血型为NN。多种抗体鉴定结果显示,其血浆中存在同种抗体:Rh血型系统抗-f(f:ce复合抗原)合并MNS血型系统抗-M。结论 抗-f仅与具有f抗原(R0、r)的红细胞反应,且能被蛋白水解酶增强;IgG类抗-M在4℃环境的反应性更强。经过输血免疫后,患者产生抗-f和抗-M抗体,交叉配血策略为优先选择无M抗原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相合的红细胞成分血进行RhCE抗原检测,选择无f抗原红细胞发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展
常新代, 孙苏静, 彭东新, 王小慧, 张振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1):  136-14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1.022
摘要 ( 622 )   HTML ( 4)   PDF(1436KB) ( 42 )  
近年来,纳米材料在骨组织工程材料的应用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如氧化石墨烯,还原氧化石墨烯作为代表性的二维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大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被认为具有巨大的骨组织工程应用潜力。在此,本文回顾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作为新型复合骨工程支架的增强组分和药物载体的应用,介绍了基于不同动物模型的应用研究,以便充分验证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的诱骨效应;对成骨分化相关信号通路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以及BMP信号通路各自发挥的作用及各条通路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阐明成骨分化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