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4-20
Select
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红细胞悬液用量的术前因素分析*
刘红伟,林金端, 钟国权, 李玉权, 夏旭, 孙小会, 刘卫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01-10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02
目的探讨影响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红细胞悬液(CRCs)用量的术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1月本院71例行择期手术的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围手术期CRCs大量用血(≥8 U)的术前影响因素,即年龄、体质指数(BMI)、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肌酐(C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外周血管病史、术前2周内房颤房扑、心功能,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BMI、LVEF、术前Cr、外周血管病史有统计学意义(P均<0.1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术前Cr、BMI(P均<0.10,OR值分别为2.128,4.244,0. 264)为影响因素。结论高龄、术前Cr水平异常增高、BMI低的患者,CPB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CRCs用量≥8 U的概率高,择期手术需备足血液。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某院骨科患者红细胞输注的回顾性分析
梁格为,张婵,张颖,涂源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04-10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03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骨科患者红细胞输注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血。方法回顾性选择某三甲医院2013~2014 年骨科有红细胞输注的病案98例,将血红蛋白Hb<70 g/L开始输血的41 例设为限制性输血组,Hb<100 g/L开始输血的57 例设为开放性输血组,分析红细胞输注情况。结果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Hb低于开放性输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后Hb改变值优于开放性输血组,失血量、输血量和住院时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患者红细胞输注可以应用限制性输血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59例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妇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范金波,曹涛,彭娟,刘久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08-11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05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身输血在妇科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1月本院259例妇科行贮存式自身输血患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9例患者除9例在采血时分别出现轻度恶心、肌肉痉挛、采血后皮下血肿外,其余无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3.47%),每次采血200~400 ml,共采集血液98 600 ml。13例患者因故自体血液未能回输而报废(3 600 ml),其余均顺利回输,回输率94.98%(246/259),回输过程无不良反应发生,节约异体血液95 000 ml。与采血前相比采血后患者Hb值、HCT值均在手术可接受范围内(P﹥0.05)。结论贮存式自身输血易于开展,能节约宝贵的血液资源,减少同种异体血液的使用,提高输血安全性,缓解血源供应紧张等问题,在妇科患者应用中相对安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无偿献血人群ALT不合格因素调查
冯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10-1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06
摘要
(
789 )
PDF (750KB)
(
1051
)
可视化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人群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不合格人群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其不合格原因,为降低ALT不合格率提供科学依据。对ALT检测保障血液安全的意义进行评估,同时预测无偿献血人群中进行ALT检测的未来发展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安阳市无偿献血者资料,分析ALT不合格的原因及人群分布特点。结果安阳市无偿献血人群中ALT检测不合格率为1.20%;多发于26~35岁、男性、自由职业的献血者; 8~9月份阳性率偏高。结论积极发展固定献血者队伍,规范献血前征询和ALT初筛检测工作,对降低ALT不合格率行之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成分制备产生溶血血浆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
王玉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17-11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08
摘要
(
598 )
PDF (771KB)
(
4265
)
可视化
 
目的针对血液制备过程中导致血液溶血、出现血浆发红的主要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血液制品质量。方法调查分析2013年7月~2014年6月安阳市血站制备成分血液情况,并对血浆发红外观不合格进行统计分析,采取改进措施。结果2013年7月~2014年6月本站发生“红浆”外观不合格报废率由1.21%下降至0.18 % ,报废原因中最多的是原材料因素,其次是血液保存期延长造成红浆。结论更换血袋原材料 ;避免血液存储延长20 d后分离,从而减少血液报废,提高血浆成分制备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唐山地区1 197份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
孙绍秋, 张国强, 常在娟, 周红艳, 魏巍, 毛秀军, 王惠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24-12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1
摘要
(
495 )
PDF (811KB)
(
1161
)
可视化
 
目的对2014年唐山地区无偿献血者1197份血液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呈反应性不合格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情况,为今后的采供血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工作建议。方法对无偿献血者采集后的血液标本采用 ELISA 法检测HBsAg、抗-HCV 和抗-TP、HIV抗原抗体,对这4项和ALT检测阴性标本再采用 NAT 法联合检测 HBV DNA、HCV RNA 和 HIV RNA。结果2014年总计76 98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中,ELISA不合格1149 例(HBsAg 364例、抗-HCV 237例、HIV抗原抗体113例、抗-TP 435例),核酸检测不合格48例(HBV DNA 46例、 HCV RNA 1例、HIV RNA1例)。结论除严格检测血液外,还要从源头上对血液质量进行严格把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miR-125a-3p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潘请, 彭静, 孙晓曦, 戴春阳, 马筱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27-13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2
摘要
(
665 )
PDF (2661KB)
(
720
)
可视化
 
目的探讨miR-125a-3p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19例AML患者外周血标本中miR-125a-3p的表达水平,其中,初诊组53例,复发组12例,治疗组54例。另选择1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随机选择初诊组中7例患者进行外周血miR-125a-3p动态监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初诊组和复发组患者外周血miR-125a-3p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治疗组患者外周血miR-125a-3p的表达水平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初诊组和治疗组中不同FAB分型的AML患者miR-125a-3p的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发现初诊组内各型患者之间miR-125a-3p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组内M4型AML患者miR-125a-3p表达明显高于M0 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型之间miR-125a-3p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7 例患者miR-125a-3p动态监测结果显示,在治疗过程中,miR-125a-3p表达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1例患者缓解4~5个疗程后复发,其miR-125a-3p表达再次降低。结论miR-125a-3p在AML 初发及复发患者外周血中低表达,诱导治疗后表达量升高,这可能与AML的发生发展有关,miR-125a-3p有望成为AML疗效评价和复发监测的生物学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FD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塞和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王伦善,贾建安,黄其峰,付贵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33-13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4
摘要
(
773 )
PDF (781KB)
(
1353
)
可视化
 
目的探讨FDP和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塞和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脑梗塞患者295例、深静脉血栓患者84例和正常对照组300例的血浆FDP和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塞组和深静脉血栓组与对照组的血浆D-二聚体、FDP水平经方差分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差异(P<0.01),深静脉血栓组较之急性脑梗塞组水平明显升高,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显著差异(P<0.01),FDP和D-二聚体在对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21.5%和36.2%,在对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敏感性为44.1%和64.2%;二者在对急性脑梗塞中的阴性预测价值分别为48.8%和53.8%,而对在深静脉血栓中的阴性预测价值为86.1%和90.4%,ROC曲线分析表明二者在对急性脑梗塞和深静脉血栓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浆标志物FDP和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血管栓塞性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特别是在对深静脉血栓中的阴性排除价值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Th22细胞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曹慧琴,韦玮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40-1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6
摘要
(
541 )
PDF (1121KB)
(
843
)
可视化
 
目的探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者Th22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表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ALL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另外纳入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Th22细胞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分析观察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78例,其中观察组43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血液Th22细胞、TNF-α、IL-6及IL-2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TGF-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后观察组Th22细胞、TNF-α、IL-6及IL-22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01);血清TGF-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Pearson检验显示观察组患者IL-22水平与TNF-α水平呈现正相关(r=0.699,P<0.001);而IL-22水平与TGF-β水平呈现负相关(r=-0.731,P<0.001)。以治疗后患者Th22细胞水平的中位数(0.71%)为界将患者分为A(≥0.71)、B(<0.71)两组。A组患者治疗后1年累积复发率低于B组(9.09%,2/22 vs 38.10%,8/21;Log-rank χ2=3.963,P=0.047)。结论急性淋巴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h22及细胞因子(IL-22)表达下降,经治疗后可上升,IL-22水平可用以辅助判断疾病活动性及监测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学检验分析
孙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44-1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7
摘要
(
683 )
PDF (748KB)
(
1381
)
可视化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血清学检测指标的改变,分析肝纤维化与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 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150例慢性肝病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肝炎类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对象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III型前胶原(PCIII)及IV型胶原(IV-C)水平,分析不同程度肝纤维化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HA、LN、PCIII、IV-C水平均有明显增高(P<0.05)。研究组内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慢性肝病纤维化程度的加深,HA、LN、PCIII、IV-C水平也随之增高(P<0.05);中度肝炎患者的HA、LN、PCIII水平高于轻度患者(P<0.05),但IV-C水平与轻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肝炎患者HA水平与中度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N、PCIII、IV-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A、LN、PCIII、IV-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以上两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慢性肝炎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学指标中的HA、LN、PCIII、IV-C水平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肝纤维化的进程,对于早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实验技术与方法•冷沉淀不同融解方式对凝血因子活性的影响*
张婵,陈婉璐,程瑜静,李琦,代润,李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46-14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8
目的探讨使用干式融浆机和水溶式融浆机融解冷沉淀及融解时间的长短对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指导输血科更好地保护冷沉淀中凝血因子的活性和选择正确的融浆仪器及最佳的融浆时间,为达到最好的融解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提供的140袋冷沉淀(规格1.0 U/袋),采集时间相近(不超过5 d),选取其中80袋冷沉淀作为1号检测组,1号检测组使用水浴式融浆机融解;剩下的60袋冷沉淀作为2号检测组,2号检测组选用干式融浆机融解。采用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140份置于不同融浆机37℃融解10、20、30 min的冷沉淀样品,分别测定FⅧ、VWF抗原、PT、TT、APTT及Fib。结果干式、水浴式两种仪器的融浆效果及各个检测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融浆时间的延长,会导致APTT延长、FⅧ、VWF抗原活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融浆时间延长会导致凝血因子FⅧ、VWF抗原活性下降,APT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为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有效,推荐融解冷沉淀的最佳时间为10 min。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冰冻红细胞解冻洗涤液的改良性研究
于来水,康炜,宫本兰,叶萍,张薇,张磊,梁晓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49-15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19
摘要
(
512 )
PDF (789KB)
(
1184
)
可视化
 
目的探究在冰冻红细胞解冻洗涤液中添加适宜浓度的木糖醇,提高解冻红细胞回收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 d内制备的400 ml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20袋,离心去浆后分装等量(100 ml)浓缩红细胞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解冻第1次洗涤液(80 ml 9% NaCl)和第2次洗涤液(200 ml 0.9% NaCl)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2%、0.2%的木糖醇,比较两组的RBC回收率、红细胞渗透脆性、甘油残留量,同时测定冰冻红细胞解冻洗涤过程中各阶段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明确提高解冻红细胞回收率的关键步骤。结果实验组RBC回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t=–10.222,P<0.05),而红细胞渗透脆性、甘油残留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解冻第1次洗涤后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以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24.496,P<0.05),其余洗涤步骤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冰冻红细胞经第1次洗涤液(80 ml 9% NaCl)的解冻洗涤过程为RBC回收率提高的关键步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快速乳胶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RBP的方法学评价*
刘灵燕,耿朝晖,钟政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52-15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0
摘要
(
624 )
PDF (871KB)
(
1168
)
可视化
 
目的对快速乳胶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 RBP)进行方法学评价。方法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中相关文件规定,对本研究方法进行精密度、线性范围、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评价。结果通过本方法检测尿RBP,最低检测限为0.037 8mg/L;重复性精密度为1.121%,中间精密度为5.536%,再现性精密度为6.657%;线性范围在0~10 mg/L内;回收率分别为98.67%和105.00%;当Tbil<100 mg/L时,Hb<10 mg/L时,尿Tbil和Hb对RBP的检测不存在干扰;与自动生化分析仪上采用尿RBP比对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r2=0.9740,相关度较好,且两种方法对40份临床标本检测的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52,P=0.329)。结论本研究通过快速乳胶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尿RBP,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准确度、抗干扰强等优点,适合在临床诊断中对尿RBP进行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 POCT)。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去白与不去白红细胞悬液洗涤后的质量比较
陈书芳,张美萍,张俊平,王晓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60-16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2
摘要
(
884 )
PDF (731KB)
(
1657
)
可视化
 
目的通过对比不同红细胞悬液制备洗涤红细胞洗涤前、后血液质量,以选择质量较优的原料血制备洗涤红细胞,从而提高临床输血疗效。方法上清蛋白运用邻苯三酚红比色法、血红蛋白用贝克曼库尔特血细胞分析仪分析,并计算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和悬浮红细胞及洗涤红细胞容量。结果两组制品制备前后容量、血红蛋白含量和上清蛋白含量比较,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制品制备后上清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研究证实去白红细胞经洗涤后最终洗涤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含量都优于悬浮红细胞制备的洗涤红细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实现输血全过程管理
黄原,朱月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64-16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4
摘要
(
527 )
PDF (788KB)
(
1117
)
可视化
 
目的通过建立完善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实现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参照国内外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本实验室实践,构建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该体系的有效运行和持续性改进。结果2011~2013年悬浮红细胞和血浆使用量以及年用血量同期相比,平均下降率>12%;2013年第三季度与第一季度相比,输血前指征综合评估合理率上升9.5%(χ2=1.74,P=0.04),输血后效果评价执行率上升12.4%(χ2=1.92,P=0.03),输血后效果评价有效率上升10.4%(χ2= 1.90,P=0.03),均呈上升趋势。输血全过程中,无用血不良质量安全事件反生,2011~2013年各类输血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0.5%,过程中的每个关键节点均清晰可控。结论通过建立操作性强、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了对输血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提升科学合理用血的质量管理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张家口市2010~2013年无偿献血者的现状调查*
李延伟,田庆华,贾艳丽,杜利树,张晓飞,孙涛,李宝亮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68-1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5
目的了解张家口市无偿献血者的现状及分布规律,为制定招募安全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张家口市参加无偿献血共计107 985人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献血者比例为66.26%,女性献血者比例为33.74%;25岁以下献血人群献血比例呈下降趋势,而36岁以上献血人群比例逐年上升。初中及以下低学历献血人群占总献血人群的36.10%;本科及以上高学历献血人群占15.62%。无偿献血者的血型分布为B(34.738%)>O(32.639%) >A(23.666%) >AB(8.958%)。结论女性献血者比例明显低于男性;36~45岁无偿献血者所占比例最高;低学历献血人群比例高于高学历者。无偿献血者ABO血型及RhD阴性血型分布规律与一般人群相同,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以献血者血清中的意外抗体最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永州市无偿献血者献血现场及信息回馈满意度调查分析
陈友芳,马克毅,郑淑山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71-17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6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对采供血机构所提供的献血现场及信息回馈服务的满意程度,为提升献血服务水平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电话访问和现场提问的方式,对2014年永州市团体招募及各街头采血点的无偿献血者满意程度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在填写表格的指导与说明方面,98名(8.2%)无偿献血者表示未得到指导,或指导不详细。在告知献血后注意事项方面,38名(3.2%)无偿献血者表示未得到充分告知。在告知献血后权利及用血报销程序方面,43名(3.6%)献血者表示未得到充分告知。在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方面,70名(5.9%)献血者表示应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在告知献血后检验结果方面,有112名(9.4%)献血者表示未被告知或告知不及时。在献血环境方面,有83名(6.9%)献血者表示献血环境不够温馨舒适。结论提高从业者服务意识,尤其是沟通技巧和服务态度,尊重无偿献血者心理自豪感及权利诉求,丰富与献血者的沟通渠道,是满足无偿献血者服务预期、巩固无偿献血者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某三甲医院2014年临床应用洗涤红细胞的调查分析
孙俊波,陆应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73-17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7
目的了解2014年本院临床洗涤红细胞的合理应用状况。方法调阅本院2014年各临床科室输注洗涤红细胞的全部55例患者的病历,对洗涤红细胞的使用情况及临床对输血适应证的掌握情况,作回顾性调查及统计分析。结果55例患者共输注洗涤红细胞260.5 U,累计输注≤5 U的有37例,≥10 U的有7例,52.73%(29/55)的患者被诊断为溶血性贫血,共输注了全年洗涤红细胞用量的66.03%,有47.27%(26/55)的患者接受抗感染治疗。抗球蛋白试验中DAT-抗IgG阳性率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最高,为71.43%(10/14);肝肾功能不全者其次,占63.64%(7/11)。临床对15.25%(9/59)患者的输血指征控制不严格,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47%(5/59)]和其他的血液病患者[5.08%(3/59)]。94.92%的患者输注洗涤红细胞有效。结论本院临床对洗涤红细胞的输血适应证掌握情况总体较好,但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和其他血液病患者的输血治疗中,对洗涤红细胞的选择存在认识误区和使用不规范,输血科对输血前相关检测项目也尚待完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基于转录介导扩增技术的新一代核酸检测试剂的多中心评估
王长青, 李浩泷, 林授, 刘春燕, 涂东晋, 熊文, 杨育淼, 曾劲峰, 卓孝福, 池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75-17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28
目的通过在多个血液中心开展Procleix Ultrio Plus(Ultrio Plus)试剂对献血者样品进行单人份检测和混样检测,评估Ultrio Plus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临床特异性。方法对深圳市血液中心(SZBC)和天津市血液中心(TJBC)献血者共12 131例进行单人份检测(IDT),福建省血液中心(FJBC)共16 416份样品进行16人混样(P16)检测,使用Ultrio Plus试剂检测样本HBV、HIV-1、HCV,将结果与常规血清学和核酸检测Procleix Ultrio (Ultrio)结果进行比较,对检测结果不一致的样本采用取血浆袋样本进行补充实验和Alt-NAT检测进行结果判定;对判定为HBV DNA真阳性的样本60例进行稀释,分别采用Ultrio Plus 和Ultrio检测比较两种试剂的敏感性。结果在IDT检测模式下,Ultrio Plus试剂在血清学阴性样品中的HBV DNA检出率为0.148%(1/674),相比Ultrio提高了3倍(0.148 %vs 0.049%);在P16检测模式下,Ultrio Plus的HBV DNA单独检出率为0.12%(1/864)。Ultrio Plus对HBV DNA真阳性样本稀释品的检出率也高于Ultri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V DNA检测方面,Ultrio Plus较Ultrio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在HBV高发区,采用Ultrio Plus IDT模式在成本控制和效率上可能是最优的检测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献血者微信公众平台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钟展华,黎云,古贤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84-1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32
目的 创新献血宣传工作途径,实现市民参加献血快捷化服务,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方法 申请微信公众号,购置单独服务器和固定IP,利用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者中心的开发工具,应用微信第三方平台的模式,开发献血者微信综合管理平台,开发语言用PHP,微信后台数据库使用MYSQ。结果 献血者微信综合管理平台的主要功能有:①献血者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实现用手机进行献血预约、登记、献血记录和志工工时查询、献血车实时位置查询、献血报销等; ②血站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信平台实现用手机进行业务数据查询、献血登记表打印、向献血者推送献血知识和献血动态、献血报销审核等。结论 献血者微信综合管理平台极大促进了献血者和血站的沟通和联系,方便了献血者献血,减少了献血者流失,提高了固定献血率,有效缓解血液供应紧张的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新疆伊犁州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建设的调查分析
杜文阁,王朝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86-1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33
目的调查本站供血范围内的25家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储血点) 近3年的建设情况,提高输血科/血库的规范化建设,确保临床用血安全有效。方法以《临床输血技术管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为依据,制定考核细则,对科室设置(独立设置、房屋面积、人员配置)、仪器设备配置、制度建设,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赋予和履职情况5个方面、30余条进行考核检查。结果科室设置(独立设置、房屋面积、人员配置)、仪器设备配置、制度建设、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执行情况、赋予和履职情况5个方面的不合格数逐年减少,平均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重视输血科/血库的建设,加大投入;其次,只有输血科/血库工作人员及临床医生血液安全的质量意识不断提升,才能不断提高医疗机构输血科/血库的规范化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献血者电脑语音征询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陈晓梅,王君道,郑春玲,舒敏,邹秀玲,余红玲,王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2 ):
189-1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2.034
构建献血者电脑语音征询系统,既简化操作步骤,减轻征询者的工作负担,又让献血者好接受、易理解,保证从每个献血者获得准确的身体健康状况信息,提高献血者健康征询结果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实现对征询结果的信息化、数字化管理,为血液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