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16年, 第18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2-20
   下一期
专家述评
输血风险认识过程变迁—谈第三类输血风险*
樊凤艳,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1-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1
摘要 ( 588 )   PDF(810KB) ( 677 )  
输血作为一种临床治疗手段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输血治疗可以导致多种输血风险发生,甚至死亡,是一把“双刃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输血风险的认识也不断深入,可以说对输血风险及其防治方法的认识过程贯穿了整个输血发展的历史。为提高输血安全,有必要了解输血风险认识的变迁过程,加深对临床输血风险的认识,提高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实验研究
大鼠吸烟模型中精子活力和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孙晓科,周桂香,郑圣霞,姚丽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2
摘要 ( 415 )   PDF(763KB) ( 659 )  
目的研究香烟烟雾对大鼠精子活力的影响,分析钙离子浓度与精子活力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吸烟大鼠模型的成熟精子为研究对象,通过钙成像系统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精子钙信号变化,同时利用伊红染色法检测精子存活率的变化。结果吸烟会导致钙离子浓度降低,同时导致精子存活率的降低。结论该实验在分子水平证明吸烟对精液质量有危害性,为吸烟有害生殖健康提供了有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h17/Treg细胞在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
张世芬,张颖新,徐军,周继,张军辉,谢红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9-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3
摘要 ( 553 )   PDF(957KB) ( 1165 )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在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患者外周血及胎盘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PE患者20例及同期正常晚期妊娠2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 Treg及Th17细胞的表达;荧光定量PCR 检测外周血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mRNA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RORγtmRNA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蜕膜局部组织中IL17A和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PE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CD4+比例(2.31士0.54%)明显低于正常产妇(3.86士0.32%)(P<0.05);而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CD4+IL17A+/CD4+比例(2.96士0.28%)明显高于正常产妇(1.61士0.37%)(P<0.05);PE患者外周血Foxp3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Rγt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PE患者局部蜕膜组织中IL-17A阳性表达,而正常产妇组局部蜕膜组织相对较低甚至不表达,Foxp3在PE患者的局部蜕膜组织表达相对较低甚至不表达,对照组中阳性表达。结论Th17细胞数目增多,Treg细胞数目减少对于妊娠的维持是不利的,可能是导致子痫前期发生的重要免疫因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ytokine expressions of Th17 and Treg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and the presence of IL-17A and FoxP3 positive cells in decidua with preeclampsia(PE) patients in order to reveal the role of Th17/Treg cells in PE patients. Methods Select 20 cases with PE and 20 cases of healthy women with late pregnancy were selected. Flow cytometry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CD4+IL-17A+ and CD4+CD25+ FoxP3+ cells, and qRT-PCR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ORγt mRNA of Th17,cells and FoxP3 mRNA of Treg cells in peripheral blood. Decidual tissue was collected in uterus wall placenta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IL-17 and 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 Foxp3 of decidual CD4+CD25+ regulatory cells. Result Circulating Th17 frequencies (CD4+IL17+/CD4+T cells) were marked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PE (2.96±0.28%) than those with normal gravida with late pregnancy (1.61±0.37%) (P <0.05). However, CD4+CD25+Foxp3+ Tregs in CD4+ cells group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E patients(2.31士0.54%)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normal gravidas (3.86±0.32%, P<0.05). Simultaneously, Treg cell frequencies of normal early pregnant women were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control(P<0.05). The expression of RORγt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E pati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FoxP3 mRNA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E patients was marked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P <0.05). Additionally,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of IL-17A in decidua of PE patients was noted, while slight expression was seen in normal pregnancy. Conclusion The number of Th17 cells was increased whereas Treg cells were decreased in PE patients. The imbalance of Th17 and Treg cell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mune system in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reeclampsia.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研究
连云港市2008~2013年临床用血情况分析
姚勇,石圆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14-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4
摘要 ( 615 )   PDF(796KB) ( 754 )  
目的了解临床用血情况,分析季节变化、血型偏型以及临床用血增长速度和不合理性对采供血的影响,探讨临床用血未来变化趋势,为血站制定采供血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合理地利用血液资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连云港市2008~2013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有季节性变化规律。悬浮红细胞各血型用量分布与本地区自然人群血型分布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的顺序是A型、O型、B型、AB型。全血用量逐年减少,悬浮红细胞、血浆用量的增长幅度恒定,血小板增加幅度越来越大,冷沉淀选择增长速率较稳定;通过回归分析选择合适的趋势线,可精确预测不同血液品种供应量未来值。结论无偿献血和临床用血具有季节性,应及时调整血液采供血计划;制定库存计划时有针对性设置不同血型最低、最高库存警戒线;应用回归分析预测临床用血量是可行的,可为血站制定年度采供血计划提供较准确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筛选及常规检测评估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治疗
陈妙婵,蔡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18-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5
摘要 ( 519 )   PDF(742KB) ( 832 )  
目的探讨凝血筛选试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浓度(Hb)检测用于评估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成分输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9例,观察组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输注血制品;对照组根据临床经验,并估计渗血情况给予成分输血。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抽取静脉血:分别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前5 minT0、鱼精蛋白充分结抗肝素化后T1、成分输血后T2、术后24 h 和T3, 并监测以下凝血相关指标: APTT、PT、TT、FIB、和PLT、Hb,记录不同时间点:关胸期间,术后1、6、12、24 h的出血量和总量,记录成分输血品种和用血量。结果体外循环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较肝素化前延长(P<0.05), 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下降(P<0.05),输血后两组凝血功能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出血量和总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凝血功能及血液常规监测能有效指导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治疗,避免滥用血,能降低患者的输血风险, 有效降低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献血者单采血小板前后外周血小板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
沈元红,孟妍,谢东甫,孙洁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21-2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6
摘要 ( 524 )   PDF(737KB) ( 939 )  
目的通过对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采前、采中及采后外周血液的检测,观察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知情同意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分别于献血者采前、采中(血小板采集量为50%时)、采后10~20 min采集外周血,进行血液检测并收集数据。结果①单、双治疗量组献血者采中较采前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14.0±5.6)%和(24.7±7.3)%,采后较采中血小板计数分别下降了(6.3±10.2)%和(5.9±10.2)%;单采结束后10~20 min,单、双治疗量组外周血小板可恢复到采前的(80.4±9.6)%和(67.8±8.4)%;②采中单、双治疗量组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较采前均有减少,采后单、双治疗量组各指标较采前均有增加;③单采所致血小板的波动与采前血小板微弱负相关,与采前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采前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结论①在单采血小板采集过程中,献血者体内储备血小板的释放缓解了外周血小板的下降率,且其释放量一定程度上与血小板减少量呈正相关,因此不会引起血小板急骤下降,对献血者的生理影响较小。②对采前血小板计数临界的单采献血者,其采前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可作为采中及采后血小板波动的辅助判断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经库血换血治疗后的铅暴露风险研究
刘伟,杨卫红,李杰,李树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24-2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7
摘要 ( 499 )   PDF(725KB) ( 696 )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应用库血进行换血治疗后的铅暴露危险性。方法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本院42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血铅水平进行检测,同时对换血过程中需要的68份库存血的血铅进行检测,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血铅值。结果68份库存血的血铅平均为(88.67±32.51)μg/L,血铅≥100μg/L 8份,高血铅率为11.76%;换血后血铅水平由(48.05±15.64)μg/L升至 (69.08±17.62)μg/L,血铅水平≥100μg/L的比例由4.77%升至23.81%;在高血铅组,换血后血铅明显升高至(87.52±25.36)μg/L。结论库血血铅的污染比例高,新生儿进行换血治疗后存在血源性的高铅暴露,应在输血前常规检测重金属,避免血源性的铅中毒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制品储存期末溶血率的测定与分析
王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26-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8
摘要 ( 1237 )   PDF(722KB) ( 3108 )  
目的探讨白细胞滤除对血液储存期末溶血率的影响。方法每月质量抽检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4袋,共40袋。悬浮红细胞制备量较少,抽取每月制备量的1%,共16袋。测定两种红细胞制品的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悬浮红细胞和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储存期末溶血率(%)分别为(0.086±0.029)和(0.093±0.042),悬浮少白细胞红细胞略有上升,但均符合《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 18469-2012)》中储存期末溶血率小于0.8%的规定。结论两种红细胞制品储存期末溶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滤除白细胞未影响血液储存期末溶血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脊椎手术中的应用
陈晓亚,温会燕,林军,杜鸿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28-3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09
摘要 ( 449 )   PDF(721KB) ( 689 )  
目的比较骨科脊椎手术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与异体输血,机体红系和白系变化情况以及感染发生情况。方法对113例不同类型的非外伤的骨科脊椎手术患者进行研究,分为两组:应用自体血液回输机实施自体输血72例,实施异体输血的41例。检测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常规以及术后降钙素原、CRP和血沉的改变,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术后第1天自体输血的血红蛋白等红系相关检测指标上升较异体输血慢,术后第3天两组之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自体输血患者相比异体输血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术后第3天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体输血患者比异体输血患者淋巴细胞比例依然明显降低;术后两组之间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自体输血患者炎症指标降钙素原明显低于异体输血患者,而CRP和血沉两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科脊椎手术后采用自体输血红系相关指标恢复较异体输血慢,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升高明显,术后发生感染的几率较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研究
泰州黄桥地区HPV亚型分布及其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赵建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30-3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0
摘要 ( 643 )   PDF(709KB) ( 622 )  
目的了解本地区妇女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探讨感染HPV不同亚型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对1 425例患者进行HPV分型,其中359例阳性样本行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测。结果共检测出17种HPV亚型,包括 12 种高危型 HPV(16,18,33,45,51,52,56,58,66,68,73,83)型292例,占感染病例的81%;5种低危型(6、11、42、43和81)型67例,占19%。单一感染的276例占感染病例的77%(276/359),多重感染83例占23%(83/359)。高危型中HPV-16 型是最常见的,累计检出117例,占高危感染病例的40.2%(117/292);其次是HPV- 18、HPV- 56、HPV- 58型,各累计检出44例,各占14.9%(44/292)。低危型HPV感染率最高的亚型是HPV- 11型22例,占低危感染病例的33%(22/67)。359例阳性样本经TCT检测,异常者161例,其中宫颈轻度上皮内瘤变 (CINⅠ)104例,宫颈中度上皮内瘤变(CINⅡ)及宫颈重度上皮内瘤变(CINⅢ)5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7例。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以HPV-16 型为主,HPV基因分型联合TCT技术能显著提高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可有效地筛查宫颈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叶芳,计海芬,罗锐,汪学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32-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1
摘要 ( 452 )   PDF(806KB) ( 593 )  
目的探讨血清标记物联合检测对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6例原发性肝癌、32例肝病患者以及同期体检的34名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中的癌胚抗原(CEA)、恶性肿瘤生长因子(TSGF)、谷氨酰转肽酶(GGT)、甲胎蛋白(AFP)以及岩藻糖苷酶(AFU)标记物。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的AFP、TSGF、AFU、GGT以及CEA等指标高于良性肝病和正常体检者(P<0.05);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一检测(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标记物能够有效提高肝癌的诊断敏感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降钙素原联合C反应蛋白检测在诊断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宋晓菲,翁伟,陈继中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35-3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2
摘要 ( 648 )   PDF(745KB) ( 759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反应蛋白(CRP)对诊断细菌性感染的临床价值,确定其诊断临界值。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7月间住院患者,于入院当天用药前同时采集静脉血和相关体液标本,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测定PCT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CRP水平,应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和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对外周血及相关体液标本做细菌培养和鉴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将感染患者分为:革兰阴性菌感染组155例、革兰阳性菌感染组81例、非细菌性感染组100例及健康对照组100 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PCT、CRP对细菌性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7.5(2.5~12.5)、70.5( 23.5~164.5);革兰阳性菌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2.5(2.5~7.5)、112(48~176);非细菌性感染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1(1~1)、49.5(16.5~115.5)、健康对照组中位PCT和CRP水平分别为0.07(0.03~0.09)、3(1~5),革兰阴性和阳性菌感染组的PCT、CRP水平均高于非细菌感染组(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感染组CRP水平和革兰阳性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994,而CRP为0.969(P<0.05),2项指标联合 PCT的AUC为0.997。PCT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约登(Youden)指数优于CRP。当PCT的最佳诊断点为0.195 ng/mL时,灵敏度达94.2%,特异性达100.0%、Youden指数为0.942,准确度为96.5%,阴、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2.6%和100.0%,阴、阳性似然比分别为0.058和0.942。结论PCT对细菌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作用。可作为早期独立辅助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可靠指标。联合检测感染者PCT、CRP水平可作为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3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与临床分期中的应用
孙业富,张志锋,夏爱萍,陈桂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39-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3
摘要 ( 630 )   PDF(739KB) ( 858 )  
目的研究和评价HE4、CA125和PDGF-BB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恶性卵巢肿瘤诊断、临床分期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6月22日~2014年10月28日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卵巢包块患者216例(均行手术等治疗),其中未绝经组恶性卵巢肿瘤26例、良性卵巢肿瘤53例及60例健康女性(对照组);绝经组恶性卵巢肿瘤50例、良性卵巢肿瘤87例及108例健康女性(对照组)。同期选择在该院体检中心经体检合格的健康女性168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ELISA法检测未绝经组和绝经组中患者血清HE4、CA125和PDGF-BB含量,并对比分析三者在恶性卵巢肿瘤的诊断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结果恶性卵巢肿瘤患者(包括未绝经组和绝经组)的HE4、CA125和PDGF-BB血清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卵巢肿瘤(P均<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且HE4的相关性最高(r=0.613)。HE4和CA125的敏感度优于PDGF-B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HE4和CA125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E4的特异度、准确度都是最优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HE4临界值在未绝经组为36.5 pmol/L时,特异度为88.1%、准确度为87.1%;在绝经组为56.8pmol/L时,特异度为93.5%、准确度为88.7%。结论检测血清HE4、CA125和PDGF-BB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对于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和预后判断均具有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sAg定量与HBeAg、HBV DNA、基因型的相关性
杨娜,胡雪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43-4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4
摘要 ( 224 )   PDF(763KB) ( 646 )  
目的探讨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定量与HBeAg、HBV DNA、HBV基因型的关系 。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于烟台市传染病医院首诊的15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资料,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HBsAg定量、HBeAg定量及HBV DNA水平,并采用Sperman相关系数评价HBsAg定量与HBeAg水平和HBVDNA定量的相关性。结果154例患者基因型分布为:B型48例,C型104例,非B非C型2例。C基因型HBeAg阳性CHB患者的HBsAg水平[4.0(2.6,5.5) log10IU/ml]和HBV DNA水平[6.8(4.3,8.5) log10 copies/ml]高于B基因型患者[4.0(2.6,5.0) log10IU/ml,6.5(3.7,7.8) log10 copies/m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eAg水平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sperman相关分析比较HBsAg定量、HBeAg定量及HBV DNA定量的关联, 结果HBsAg水平与HBeAg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0.42,P=0.005;HBsAg水平与HBV DNA水平呈负相关,r=–0.43,P=0.03。结论HBsAg定量与HBeAg、HBV DNA、乙肝基因分型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建议同时检测上述指标以指导临床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技术与方法
血站HBsAg反应性样本的ELISA与PCR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
冯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47-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5
摘要 ( 490 )   PDF(792KB) ( 743 )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ELISA法检测HBsAg反应性样本与PCR检测HBV DNA结果的符合程度,为献血者提供更为准确的检测结果;并探讨新模式下,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报告及血源的召回制度。方法对无偿献血者ELISA法检测HBsAg反应性样本,采用PCR检测,并进行结果比较。结果122 657份献血者样本中,2种ELISA试剂共检测出反应性样本698例,其中2种ELISA试剂检测均为阳性样本382份,PCR检测为阳性者203份,占29.08%;阴性179份,占25.64%;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样本204份,PCR检测为阳性者8份,占1.15%;阴性196份,占28.08%;ELISA双试剂检测灰区样本5份,PCR检测为阳性者0份;阴性5份,占0.72%;ELISA单试剂检测灰区样本107份,PCR检测为阳性者5份,占0.72%;阴性102份,占14.61%。结论不同ELISA试剂在血液HBsAg筛查中,表现出不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双试剂阳性反应结果与HBV DNA结果符合程度高,灰区样本也存在一定的符合性,需随访观察其HBV DNA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一种显微计数新方法ADAM-rWBC在成分血残留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
曾晓晖,张雅丽,洪素云,谢蓓蓓,曾晓新,倪宏英,宋秀宇,陈长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51-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6
摘要 ( 635 )   PDF(929KB) ( 920 )  
目的评估一种基于显微计数新方法(ADAM-rWBC)在残余白细胞定量检测中的性能和应用可行性。方法以Sysmex KX21全自动血球计数法及Nageotte血细胞计数板法作为参比,分析ADAM-rWBC检测白细胞的定量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并评估其在成分血白细胞残留检测中的实际性能。结果对WBC浓度分别为40、10和1 cell/µl的3份滤白红细胞悬液样品进行平行检测,ADAM-rWBC的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8、11.3和31.1,准确度分别为100.0%、87.5%和37.5%;而Nageotte计数板法的批间变异系数则分别为20.4、31.8和15.3,准确度分别为50.0%、12.5%和37.5%。对36份全血标本(白细胞浓度范围为4辱与共4 500~10 700 cell/µl),采用ADAM-rWBC进行稀释定量与采用Sysmex kx21进行直接计数的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5),且线性相关性较好(Slope=1.00±0.01, R2=0.832,P<0.001)。对34份滤白红细胞悬液进行残留白细胞测定,平行采用ADAM-rWBC和Nageotte计数法所获结果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两种方法定量值均低于3.0 cell/µl,符合白细胞残余量<12.5 cell/µl的质控要求。结论采用ADAM-rWBC进行白细胞定量测定准确可靠,相比于Nageotte计数法重复性和精度更佳,能满足成分血白细胞残余量检测的国标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离心方法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刘妹,邓小军,王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56-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7
摘要 ( 454 )   PDF(713KB) ( 971 )  
目的分析不同离心方法对制备洗涤红细胞质量的影响。方法取一次性使用塑料血袋采集的且保存期在3~4 d的悬浮红细胞共30袋(ALT化验结果不合格),根据不同离心方法分为中速、变速及高速组,每组各10袋,采用人工三联袋生理盐水洗涤法,于每次离心后检测其容量、红细胞回收率、白细胞清除率和血浆蛋白清除率。结果相同离心次数下不同洗涤方法制备洗涤红细胞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蛋白清除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洗涤方法下不同离心次数制备洗涤红细胞的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浆蛋白清除率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据分析不同离心方法和次数制备的洗涤红细胞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在满足血浆清除率条件下,综合考虑红细胞回收率及白细胞清除效果,采用中速离心法洗涤3次制备的洗涤红细胞质量较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汕头献血人群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分析
林树波,肖泽斌,温国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59-6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8
摘要 ( 566 )   PDF(701KB) ( 1115 )  
目的分析献血人群中HBV DNA定量检测结果与乙肝两对半模式的关联。方法对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出来的HBsAg阳性者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HBV DNA荧光定量PCR检测,对于荧光定量PCR高于1000 IU/ml的进行DNA测序。结果所测样本存在9种HBV-M模式,各种模式都有一定比率的DNA活动性复制,测序标本均为HBV B型。结论献血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存在较高的病毒活动性复制,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HBV基因型全部为B型,可能是本地献血人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基因型分布研究*
林洪铿,江伟梅,林授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61-6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19
摘要 ( 483 )   PDF(935KB) ( 598 )  
目的通过对血液筛查HCV阳性标本进行5′ UTR区扩增并测序,了解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分布特点。方法采用ELISA抗体检测试剂和TMA核酸检测试剂对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CV筛查,对两者检测均为反应性的标本进行HCV基因5′ UTR区扩增并测序,再将测得序列通过构建进化树分型。结果ELISA法和核酸检测均为反应性的标本共92份,进行5′ UTR区基因成功扩增并测序52份,分型结果为:6a[(19/52)36.54%],1b[(18/52)34.62%],3a[(6/52) 11.54%],1a [(2/52)3.85%],3b[(2/52)3.85%],其他[(5/52)9.60%]。结论本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CV感染的基因型主要以6a和1b为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MPX V2.0试剂在血液核酸筛查中的应用
高犁,钱惠忠,许友山,胡越,夏卫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66-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0
摘要 ( 617 )   PDF(752KB) ( 822 )  
目的通过与MPX V1.0试剂的比对,评估罗氏诊断公司MPX V2.0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方法在罗氏Cobas核酸检测平台上,分别使用MPX V1.0或MPX V2.0试剂对9 418人次HBsAg、抗-HCV、抗-HIV、TP ELISA阴性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定性检测,并对NAT阳性样本进行鉴别确认试验和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9 418人次标本经MPX V1.0检出混样阳性样本10例,6例拆分阳性样本,检出总阳性率0.064%;MPX V2.0检出9例混样阳性,6例拆分阳性,检出总阳性率0.064%;MPX V2.0对MPX V1.0,相对阴性符合率99.98%,相对总符合率99.96%;MPX V1.0和MPX V2.0均检测为阳性者4例,MPX1.0和MPX V2.0单独阳性者各2例。用确认试验鉴别4例 HBV DNA 阳性 ,结果1例 HCV RNA阳性,3例不确定;发现1例低CT值(MPX V1.0 CT=16.4,MPX V2.0 CT=18)样本,经MPX V2.0判定为HCV感染,推测为HCV感染窗口期,之后经追踪检测证实。结论MPX V2.0试剂与MPX V1.0试剂拆分率接近,检出总阳性率一致,相对总符合率较高;两种试剂均有对低病毒载量(<20 U/ml)样本的漏检,灵敏度仍待提高;MPX V2.0可直接区分病毒感染类型,更有利于对阳性献血者的解释和追踪随访,以指导其早期就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控制研究
汇集浓缩血小板滤除白细胞前后质量检测分析
高加良,雷宇,万浬科,王红,袁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71-7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1
摘要 ( 518 )   PDF(736KB) ( 791 )  
目的开展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的汇集及滤除白细胞的研究,为临床提供该血液品种提供质量保证的依据。方法采用富含血小板血浆法由400 ml新鲜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并将6袋ABO同型的浓缩血小板汇集成1 U成人治疗量,用国产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进行过滤,检测过滤前后血小板的相关质量指标。结果汇集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数、红细胞混入量、白细胞混入量、pH值、低渗休克反应值分别为:(3.20±0.37)×1011、(2.67±0.44)×1011、(4.39±1.97)×109、(3.95±1.77)×109、(2.06±2.02)108、(0.02±0.03)×108、6.78±1.18、6.98±1.06、(68.53±9.18)%、(70.96±7.81)%; 过滤后血小板回收率为:(82.67±5.58)%;过滤前后pH值、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浓缩血小板进行汇集、过滤白细胞,可有效去除白细胞,质量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且过滤前后血小板功能无显著变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管理
加强血站人员教育的必要性与要点分析
顾海慧,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74-7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2
摘要 ( 493 )   PDF(799KB) ( 795 )  
规范和加强血站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是提高血站整体素质、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血站工作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并将输血相关法律法规、无偿献血、输血医学基本知识、输血医学新动态和人文素质教育这五方面作为继续教育的要点。对血站工作人员持续有效的教育和培训将推动我国输血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的效果评价
詹霞华,来海凤,冯晴,孔福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77-7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3
摘要 ( 260 )   PDF(796KB) ( 642 )  
目的分析成分献血招募模式对献血者保留和血液安全的影响,为制定成分招募和采集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前后的成分采集人次、成分献血者的构成情况进行统计,对成分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和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分析,对不同成分献血者类型的初筛检测合格率和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进行比较。结果成分献血招募模式优化现场保留献血者比例由17.6%上升至31.9%,互助献血率由24.3%下降为13.4%;献血前初筛检测合格率由66.5%上升至74.5%(x2=195.4,P<0.001),献血后血液检测反应性比例由0.88% 下降为0.44%(x2=13.01,P<0.001)。结论成分献血者主动招募是稳定并不断壮大固定成分献血者队伍最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现场保留则是相对高效、安全和最经济的主动招募方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Xantus全自动血型仪正反定型不符原因分析和对策
毛秀军,张国强,孙绍秋,周红艳,魏巍,康宇,王惠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80-8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4
摘要 ( 927 )   PDF(700KB) ( 6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进展*
杨振宇,李正发,付凌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82-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5
摘要 ( 471 )   PDF(753KB) ( 1489 )  
探深低温冻存血小板因在急、危、重症;手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的抢救;干细胞移植(或大化疗);特殊血型和自体血小板储备等方面的优越性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避开程序降温液氮保存,深低温冰箱冻存是维持生物细胞、组织活性、保留新鲜血小板生理功能较理想的方法之一。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血小板本身寿命短、易激活、不稳定,且冷冻保护剂的使用上也尚存颇多争议,加之在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冰冻血小板这一产品的质量标准未见明确规定,因此至今在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领域仍有许多技术和法规管理上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和共识,关于其制备和应用等仍在优化与探讨之中。本文对目前冰冻血小板的制备、使用、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法规管理两个层面做一综述,以期为深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输注无效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杜春红,徐佩琦,李红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86-9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6
摘要 ( 525 )   PDF(757KB) ( 1153 )  
目的血小板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止血和凝血过程。血小板输注是现代成分输血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血小板的临床使用日益增加,伴随而来血小板输注无效(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 ,PTR)相当棘手,其相关因素主要分为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大类。免疫因素主要包括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 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s,HPA)、ABO血型相容性、CD36等;非免疫因素包括脾肿大、感染发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药物、临床因素和个体差异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制性红细胞输血策略的依据及输血阈值
岑宪铭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1):  90-9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1.027
摘要 ( 515 )   PDF(831KB) ( 15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