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导航切换
临床输血与检验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期刊历史
获奖情况
被收录情况
作者中心
投稿指南
论文模板
投稿介绍信及版权转让协议
编委会
在线期刊
优先出版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文章引用排行
E-mail Alert
Rss
道德声明
行业动态
科技政策
学术会议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方式
English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
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关于本刊
»
期刊介绍
»
期刊历史
»
获奖情况
»
被收录情况
作者中心
»
投稿指南
»
论文模板
»
投稿介绍信及版权转让协议
»
杂志稿约及投稿要求
在线期刊
»
优先出版
»
当期目录
»
过刊浏览
»
摘要点击排行
»
全文下载排行
»
文章引用排行
»
E-mail Alert
»
Rss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导出引用
EndNote
Ris
BibTeX
显示/隐藏图片
Select
血小板的免疫学特性研究进展
*
邵意涵, 朱培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3
): 382-3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2
摘要
(
496
)
HTML
(
12
)
PDF
(1424KB)(
5847
)
可视化
血小板在人体内不仅参与止血,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血管完整性、炎症、调节免疫过程和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血小板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途径、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血小板在抗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输血医学领域的角度看,不仅要关注输注血小板对于止血的必要性,也应重视血小板免疫调节作用对疾病结局的潜在影响,因此全面了解血小板的免疫学特性对于临床血小板精准输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B(A)血型的血清学特点及基因分析-附1例报告
何子毅, 胡应明, 崔四平, 许先国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5
): 651-6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5.019
摘要
(
614
)
HTML
(
9
)
PDF
(1585KB)(
5746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B(A)血型的血型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特征。
方法
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鉴定ABO血型表型,基因测序法鉴定ABO血型基因型。
结果
血型血清学鉴定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正定型A抗原弱凝集,B抗原强凝集,H抗原凝集强度与正常Oc相同,反定型检出弱抗-A1,考虑A
2
B或A
亚
B型;ABO基因第6、7外显子进行正反直接基因测序,第6外显子有ABO*O.01.02等位基因,第7外显子存在独特的单碱基c.700C>G变异,可导致p.Pro234Ala改变,证实该患者基因型为ABO*BA.02,血清学表型为B(A)型。
结论
血型血清学鉴定为A
2
B型或A
亚
B时应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分型确定是否为B(A)型,本例经基因测序分型鉴定为罕见的B(A)/O 02,基因型为ABO*BA.02/O.01.0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37℃下具有反应活性的罕见抗-Le
a
+抗-Le
b
抗体1例及文献回顾
谭金哲, 鄢玲利, 李贵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3
): 379-3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1
摘要
(
419
)
HTML
(
16
)
PDF
(1697KB)(
5441
)
可视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高明, 魏晴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5
): 658-66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5.021
摘要
(
727
)
HTML
(
14
)
PDF
(1260KB)(
4374
)
可视化
人凝血酶原复合物(prothrombin complex concentrate,PCC)是一种由来源于人血浆,主要含有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FⅡ、FⅦ、FⅨ和FⅩ)的冻干蛋白粉。因其可快速逆转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PCC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存在差异,不合理应用可加大血栓形成的风险。为更好地应用PCC,本文综述了其临床应用新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3, 25 (
5
): 577-58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3.05.001
摘要
(
468
)
HTML
(
20
)
PDF
(1212KB)(
2753
)
可视化
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n-related acute lung injury ,TRALI) 是导致输血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值得临床关注的输血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组织我国包括输血医学科、血液科、重症医学科及心血管内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制订了《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该共识就TRALI相关的辅助检查、TRAL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TRALI的预防策略及TRALI的治疗策略提出了中国专家共识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23年度输血医学科研新进展
*
贺敏威, 周欠欠, 张珂, 詹林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
3
): 399-40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3.017
摘要
(
468
)
HTML
(
21
)
PDF
(1091KB)(
2648
)
可视化
输血医学与人工智能、材料科学和多组学等前沿科学不断交叉融合,我们对输血医学的认识不断深入和完善。本文就2023年度输血医学基础及临床治疗领域的主要科研进展,特别是血细胞的“生”、“老”、“病”、“死”、“治”等方面的部分代表性成果作简要概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输血专家共识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输血专家共识起草专家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3, 25 (
5
): 586-59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3.05.002
摘要
(
522
)
HTML
(
22
)
PDF
(1167KB)(
2543
)
可视化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将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到患者体内治疗血液疾病或者肿瘤的一种方法。输血是allo-HSCT患者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与其他输血患者不同,受原发病及处理方案执行期间放化疗的影响,移植前后allo-HSCT患者需要输注大量各种类型的血液成分,其中ABO非同型allo-HSCT患者兼顾有血型转化的复杂性,因此allo-HSCT患者的输血特点不同于普通输血患者。本共识由多家已开展allo-HSCT的血液病学和输血医学专家共同探讨形成,旨在建立allo-HSCT患者临床输血的推荐方案,为推动allo-HSCT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患者血液管理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5
): 545-5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5.001
摘要
(
3124
)
HTML
(
27
)
PDF
(1475KB)(
2331
)
可视化
非心脏外科是外科的主体,其手术用血占外科用血的多数。非心脏外科的患者血液管理(patient blood management,PBM)是外科PBM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临床输血等领域的专家,分析非心脏外科的特点并结合输血医学的进展情况,制订了《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PBM专家共识(2022版)》。该共识明确了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PBM的策略,提出了术前贫血、血液成分输注、自体输血及抗血栓药物等非心脏外科围手术期PBM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m6A修饰对于肿瘤在传统化疗和新型靶向治疗耐药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
郑思晴, 王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3, 25 (
5
): 706-7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3.05.022
摘要
(
1315
)
HTML
(
8
)
PDF
(1814KB)(
2262
)
可视化
近年来,癌症治疗取得了巨大进步,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然而,肿瘤耐药一直是影响癌症治疗效果的关键问题,其复杂的机制仍然难以捉摸。N6-甲基腺苷(m6A)修饰作为表观遗传学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克服耐药的潜在靶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最常见的RNA修饰方式,m6A参与了RNA剪接、核输出、翻译、稳定性等RNA代谢的各个环节。m6A甲基转移酶(writer),去甲基化酶(eraser)和RNA结合蛋白(reader)这三类调控分子共同协调m6A修饰的动态和可逆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m6A修饰在肿瘤化疗和靶向治疗耐药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并探讨m6A修饰在克服肿瘤化疗耐药和优化癌症治疗方面的临床潜力,同时展望了m6A修饰的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2017~2020年度全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张立群, 肖尧, 周晓阳, 许晓东, 蔡剑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3
): 353-3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6
摘要
(
881
)
HTML
(
8
)
PDF
(1239KB)(
2219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2017年~2020年度全国主要医院及第三方检测机构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HLA-A/B/DRB1)的能力验证(PT)结果,评估实验室检测能力,为提升实验室HLA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数据支持。
方法
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PT数据库中HLA分型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检测方法、检测试剂、人员因素等多角度分析各实验室结果的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
结果
2017年~2020年回报等位基因数据共计12 096例,出现错误等位基因共计127例,错误类型主要分为分型技术错误(13例)和人为错误(114例);PT活动参与实验室从78家增加至96家,总体错误率为1.05%(127/12 096),近四年实验室出现错误的比例分别为2.56%(2/78)、4.88%(4/82)、8.75%(7/80)、3.13%(3/96)。
结论
近4年我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实验室仍有一定比例的错误率,错误类型以人为错误为主,需引起实验室检测人员尤其是出具报告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抗原谱构成中国专家共识起草编写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
2
): 156-1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2.002
摘要
(
1489
)
HTML
(
32
)
PDF
(1270KB)(
2112
)
可视化
红细胞意外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可检测出患者体内存在的意外抗体并明确其特异性,从而选择特异性抗体对应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输注及最适交叉配血方法,避免发生溶血或红细胞输注无效等输血反应,降低或消除延迟输血给患者造成的风险。抗体筛查与鉴定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试验所用谱细胞质量,尤其是红细胞抗原谱构成直接相关。目前商品化的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谱细胞存在抗原谱搭配不合理致红细胞意外抗体漏检或无法确认抗体特异性,严重影响输血安全。本共识旨在推动建立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抗原构成行业标准细则,为谱细胞选择和质量评判提供参考依据,促进行业不断提高抗体筛查与鉴定谱细胞的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疗效观察
*
魏燕, 刘宽, 李祥军, 彭娟, 王瑞含, 刘久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6
): 725-72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9
摘要
(
1045
)
HTML
(
7
)
PDF
(1335KB)(
1856
)
可视化
目的
探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 PRP)治疗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的效果。
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某三甲医院骨伤科就诊的45例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行PRP注射治疗)和对照组(25例,行类固醇激素注射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踝关节评分及临床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VAS评分较治疗降低(P<0.05);且对照组优于观察组(P<0.05)。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降低(P<0.05)、V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升高(P<0.05);观察组Baird-Jackson评分和AOF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升高(P<0.05)、VAS评分较治疗后一个月降低(P<0.05),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初次见效时间多见于治疗后24 h,观察组初次见效时间多见于治疗后2周和一月后(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68%(P<0.05)。
结论
传统激素治疗起效快,但维持时间短且易复发;PRP长期效果更好并可持续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长达6个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冰冻红细胞质量评价指标专家共识
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重点项目专家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6
): 681-6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01
摘要
(
352
)
HTML
(
22
)
PDF
(1229KB)(
1768
)
可视化
冰冻红细胞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通过对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质量进行控制提升了其安全性,但其中尚未包括诸多提示输注有效性的质量指标。笔者组织全国临床输血、输血医学及低温生物学等领域专家共同撰写“冰冻红细胞质量评价专家共识”,建议在临床及实验室使用冰冻红细胞前进行抽样检测各项指标,评估其质量,以保障临床及应急使用冰冻红细胞输注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宫腔粘连专家共识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和生育力促进分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3
): 279-2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2
摘要
(
817
)
HTML
(
6
)
PDF
(1209KB)(
1720
)
可视化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作为一种外科生物添加剂,通过抽取患者自体非抗凝全血制备。近二十年以来,PRF以其制备过程简单,高效修复受损组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医学领域。随着PRF在组织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开始探索将PRF应用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治疗中。本专家共识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和生育力促进分会和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由来自全国的在宫腔粘连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妇产科专家和具有PRF 制备经验的输血医学专家共同编写,本共识基于专家经验和现有医学证据,为医护人员在治疗IUA的临床实践中规范化地应用PRF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0.01 mol/L DTT处理意外抗体筛查试剂红细胞以消除达雷妥尤单抗干扰及临床适应性研究
赫喜荣, 张凡, 王娜, 王璐璐, 刘希曦, 芦宏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6
): 749-7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6.013
摘要
(
479
)
HTML
(
4
)
PDF
(1225KB)(
1697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适用于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患者红细胞血型系统意外抗体筛查的试剂和检测方法的有效性。
方法
用0.2 mol/L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和0.01 mol/L DTT分别处理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用处理后的试剂红细胞对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的13例患者血浆进行意外抗体筛查检测(微柱凝胶法),并对处理后试剂红细胞的溶血程度、血型抗原的抗原性变化和红细胞计数进行检测。
结果
两种浓度的试剂红细胞一致检测到,11例患者意外抗体筛查试验结果为阴性,2例患者存在意外抗体(抗-E);0.2 mol/L DTT处理的试剂红细胞在4℃保存第5天出现溶血,而0.01 mol/L DTT处理的试剂红细胞在4℃保存31天内,未出现溶血且红细胞计数与未处理试剂红细胞的红细胞计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等于0.59、0.40、0.78,均大于0.05);红细胞D、Fy
a
、Fy
b
、M、N、C、c、E、e、JK
a
、JK
b
、Le
a
、Le
b
、P1以及S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的凝集强度保持不变,K、k抗原的凝集强度减弱。
结论
经0.01 mol/L DTT处理后的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细胞,可用于接受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患者红细胞血型系统意外抗体的检测,有效排除达雷妥尤单抗的干扰并检出同种抗体。且可在4℃实现长期保存,减少了临时处理试剂红细胞这一步骤,节约了试验时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肿瘤新抗原肽诱导献血者PBMC特异反应性T细胞
*
杨颖, 路丽明, 李勤, 郭忠慧, 杨启修, 张嘉敏, 赵俸涌, 王晨, 朱自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5
): 565-57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5.004
摘要
(
1812
)
HTML
(
12
)
PDF
(2284KB)(
1665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异基因献血者来源PBMC(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是否可被来自于肿瘤患者测序来源的新抗原肽诱导为特异反应性T细胞。
方法
取健康献血者新鲜外周血白膜层,分离获得PBMC后,粘附获得单核细胞,同时冻存PBL(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单核细胞以每三天加入细胞因子GM-CSF和IL-4进行细胞诱导培养,7天后收获成熟DC(dendritic cells),24孔铺板后分别装载16条肿瘤新抗原肽,其中13条为本项目组前期研究所得,5 h后加入4~10倍细胞数量已复苏的PBL共培养,每三天加入IL-2,对照为不加抗原肽(DC/PBL),加入PHA(Phytohemagglutinin,植物血凝素)PBL孔作为阳性对照;第14天、第21天分别再行新抗原肽脉冲刺激,第22天留取上清液用ELISA方法测量IFN-γ浓度,剩余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3
+
IFN-γ
+
/CD8
+
IFN-γ
+
T细胞占比。
结果
发现10/13中的每条多肽至少可诱导3份PBL分化为分泌IFN-γ反应性CD3
+
或CD8
+
T细胞,同步ELISA测得上清液中IFN-γ浓度也升高,以上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CD3
+
或CD8
+
T细胞r值分别为0.66、0.58,P<0.05)。
结论
我们成功地建立了用来自肿瘤患者的肿瘤新抗原肽诱导健康献血者的PBMC分化为肿瘤新抗原肽特异性的T细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适用范围中国专家共识
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适用范围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
3
): 289-29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3.001
摘要
(
1306
)
HTML
(
40
)
PDF
(1386KB)(
1646
)
可视化
红细胞同种抗体会增加交叉配血的难度,导致患者红细胞输注延迟,甚至发生输注无效或急性溶血反应。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概率大约在0.38%~2.38%,一些需要长期输血的患者(包括血液病等)抗体产生概率则更高,极大地增加了筛选到相合血液的难度及检测成本。如何有效预防红细胞同种抗体的产生,实现快速选择相合血液成分且能同时兼顾输注疗效与安全,一直是困扰临床输血工作者的难点问题之一。红细胞血型抗原拓展匹配是减少红细胞同种免疫机率的有效策略。本共识经国内输血医学和血液病学领域167位专家共同深入探讨后完成,旨在进一步规范红细胞输注时血型抗原拓展匹配的适用范围,为实现红细胞精准输注,提高输注疗效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低氧环境下VEGF及其受体的造血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
李治材, 肖军, 李翠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5
): 676-68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5.023
摘要
(
421
)
HTML
(
6
)
PDF
(1167KB)(
1593
)
可视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属于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超家族,低氧是调节其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调节其表达,进而影响造血过程。VEGF与造血的关系逐渐得到证实,主要通过内分泌或旁分泌途径而发挥调节作用。关于VEGF及其受体的认识多与血管形成有关,但VEGF及其受体在胚胎和成人造血以及造血重建等方面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VEGFR-1、VEGFR-2在造血细胞发育过程不同阶段的表达对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有着重要的影响。此外,VEGF及其受体与恶性血液病和异常造血的发生关系密切,阻断VEGF/VEGFR通路已经成为了治疗这些疾病的重要靶点。本文拟对VEGF及其受体在造血发生、造血细胞发育以及异常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进行梳理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孕早期PlGF联合PAPP-A、MAP、UtPI预测子痫前期的临床应用研究
*
刘纪君, 李雪蕾, 陈红波, 韩保良, 邵坤, 赵雪芬, 刘静, 晏艳, 许晓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4 (
4
): 476-4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4.013
摘要
(
965
)
HTML
(
5
)
PDF
(1136KB)(
149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孕早期胎盘生长因子(PlGF)联合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平均动脉压(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果,对筛查阳性率、发病率和筛查效率进行分析,为安徽省子痫前期筛查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
方法
2019年~2021年,组织安徽省6家单位开展多中心课题研究,收集11~13
+6
孕周范围内符合入组条件的孕妇及其临床信息,应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方法检测PlGF和PAPP-A指标,采用子痫前期风险评估软件,联合母体因素、PlGF、PAPP-A、MAP和UtPI进行多指标联合风险计算,并追踪孕妇的妊娠发展和妊娠结局情况,通过数据统计分析该种筛查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
共收集到9 400例孕妇样本,其中妊娠相关高血压疾病有243例,包括子痫前期128例,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6例,妊娠期高血压101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8例,子痫前期发病率约为1.43%。剔除慢性高血压伴发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例,剩余9 285例孕妇纳入本次研究。将子痫前期128例作为研究组,其余9 157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显示研究组PAPP-A、Pl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AP、UtPI均高于对照组(P<0.05);将收集到完整四联指标(PlGF+PAPP-A+MAP+UtPI)的6 139例样本单独进行统计分析,当截断值为1/137时,假阳性率为15%,在PE<32周,PE<34周,PE<37周时的筛查阳性率分别为1.16%,3.31%和15.08%,检出率分别可达到90%,80%和63.64%。
结论
孕早期PlGF联合PAPP-A、MAP、UtPI检测对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预测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Select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4, 26 (
2
): 145-1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4.02.001
摘要
(
1330
)
HTML
(
38
)
PDF
(1273KB)(
1478
)
可视化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简称: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是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一种新型方式,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但其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或技术操作规范。为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的技术原理、准入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防治、采集血液质量评价及处置等方面广泛深入探讨后,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进行患者自体血液管理,同时为医护人员更加安全、规范地实施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