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17年, 第1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2-20
专家述评
输血及细胞治疗的可视化评价技术研究*
詹林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37-53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1
摘要 ( 702 )   PDF(801KB) ( 10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实验
雷公藤甲素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凋亡及其机制*
郑维威, 吕长坤, 张文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40-54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2
摘要 ( 616 )   PDF(842KB) ( 925 )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诱导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干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检测雷公藤甲素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出IC50值,按照浓度梯度用雷公藤甲素处理KG-1细胞48 h,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β-catenin、p-AKT和AKT 等蛋白的变化。结果 雷公藤甲素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呈剂量依赖性,IC50值约为4 nmmol/L,其还可诱导KG-1细胞凋亡。雷公藤甲素能够下调Bcl-2、β-catenin,p-AKT等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 雷公藤甲素诱导KG-1细胞的分子机制可能与Bcl-2、β-catenin、p-AKT的下调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小鼠模型中删除MDSCs对CD8+T细胞的影响
王慧茹, 潘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43-54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3
摘要 ( 753 )   PDF(1730KB) ( 2419 )  
目的 在路易斯肺癌LLC荷瘤小鼠模型中通过删除外周血中骨髓来源的抑制细胞(MDSCs),探讨MDSCs对CD8+T细胞数量和功能、体内肿瘤生长及小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将C57小鼠皮下接种LLC,尾静脉注射Gr-1抗体删除荷瘤小鼠血液中的MDSC或注射对照抗体,于不同时间点采尾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MDSC和CD8+T细胞的变化,记录肿瘤生长情况和小鼠生存期,比较两组荷瘤小鼠的脾细胞对LLC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LLC荷瘤7 d后小鼠中MDSCs比例(%)(23.870±1.350)显著高于正常小鼠(7.600±0.677)(P<0.001),CD8+T细胞比例(%)(7.906±0.428)显著低于正常小鼠(11.220±0.606)(P<0.001); 荷瘤7 d注射Gr-1删除抗体或对照抗体,3 d后删除组外周血MDSCs比例(%)较未删除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578±0.299 vs 38.340±3.214,P<0.001),CD8+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删除组(分别为9.464±0.820 vs 4.024±0.488,P<0.001); 抗体注射10 d后删除组MDSCs比例(%)较之前显著增加(31.980±3.595),但仍然低于普通荷瘤组(63.660±5.763)(P=0.001 6),CD8+T细胞比例(%)较之前降低(5.806±0.554),仍高于普通荷瘤组(2.894±0.330)(P=0.001 9);MDSCs删除组小鼠肿瘤生长减缓(P<0.05)、生存期延长(P=0.036,中位生存期46 d vs 53 d)。结论 在LLC荷瘤小鼠中删除MDSC能解除其对CD8+T细胞的抑制,减缓肿瘤生长,延长小鼠生存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武汉地区某大型三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调查与结构分析*
熊永芬, 吴斌, 谭璐, 陈会欣, 王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47-5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4
摘要 ( 525 )   PDF(774KB) ( 761 )  
目的 通过调查分析某院用血不合理的主要科室、血液制品类型及不合理原因,为有针对性地规范、合理使用血液制品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制定合理用血标准,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类;查阅某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所有输血病历,判断每次用血的合理情况,对不合理用血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并分析。结果 红细胞和血小板(合理用血比率为94.36%和94.48%)比血浆和冷沉淀(54.52%和64.66%)使用合理性好。内科红细胞使用比率(血液科95.71%,其他内科95.80%)较外科(90.38%)合理,而外科血浆(55.04%)和冷沉淀(71.53%)的使用较血液科(血浆33.33%、冷沉淀39.13%)和其他内科(血浆50.86%、冷沉淀53.66%)合理。总体上内科用血合理比率(血液科93.56%,其他内科85.42%)比外科(77.24%)高。红细胞和血小板不合理原因主要为无指征输血或指征过宽,血浆和冷沉淀则主要为无指征输血、搭配血或剂量不足。结论 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合理使用相对较好;血浆和冷沉淀的合理使用情况普遍不佳,亟需改善;总体而言,内科合理用血情况比外科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脊柱侧弯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张慧敏, 马曙轩, 王孟键, 邱立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51-5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5
摘要 ( 571 )   PDF(748KB) ( 1012 )  
目的 分析自体血回输对儿童脊柱侧弯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198例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的脊柱侧弯患儿,根据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比例分为3组,A组:回输血量小于循环血容量的10%,B组:回输血量占循环血容量的10%~50%,C组:回输血量大于循环血容量的50%。分别检测手术前,回输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FIB)。结果 A组回输后Hb和HCT比回输前提高(P<0.05),PLT和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回输后Hb和HCT较回输前上升,PT、APTT延长,FIB降低(P<0.05)。C组回输后较回输前PLT和凝血功能减退更明显(P<0.05),回输后Hb、HCT较回输前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儿童脊柱侧弯术中回输自体血有利于减少患儿失血量和异体血输注。对于大量失血患儿,术中需监测患儿凝血功能,及时补充新鲜血浆、血小板或其他凝血因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偿献血者血浆颜色异常的初步分析
纪蓉蓉, 张锡敏, 康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53-5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6
摘要 ( 1106 )   PDF(778KB) ( 1839 )  
目的 分析血浆颜色异常的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血液浪费,保证输血安全。方法 统计2011 ~ 2014 年因血浆颜色异常的报废情况,分析颜色异常血浆的献血者情况和检测颜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含量。结果 绿色异常血浆的胆红素比正常血浆要低,其女性占多数,大多数血浆异常是暂时的,且多在秋冬季节出现,血浆颜色反复异常的占5.77%。结论 绝大多数绿色血浆是暂时性,可能与食用色素有关;少数反复异常可能与肝胆代谢有关,需要标注献血者信息,暂停其献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MTP方案成功救治产后大出血患者1例的临床治疗体会
杨海燕, 胡宗华, 龚亮, 郑琨, 徐心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56-5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7
摘要 ( 652 )   PDF(802KB) ( 1196 )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方案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意义,为该类大量输血患者制定更合理的输血救治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通过对1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的抢救情况进行分析,采用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监测、启动大量输血方案(MTP),而后分析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在积极应对及时抢救后,出血得到控制,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日趋平稳。结论 MTP的制定融合了多学科优势,通过这次抢救得出MTP可高效、安全的用于产后大出血患者,各医院各科室也应结合本院实际尽早制定出适合自身的MTP方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
刘丽娟, 杜肖刚, 王丽荣, 武洪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59-56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8
摘要 ( 931 )   PDF(767KB) ( 1553 )  
目的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探讨输血前用药对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 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5年11月报告的输血不良反应信息。根据输血前用药情况,将预防性使用地塞米松的患者设为预防组1,预防性使用异丙嗪的患者设为预防组2,输血前不使用药物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3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7 466人次输血治疗的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36例,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0.21%,其中过敏反应最多,占不良反应的80.56%;各类血液成分中,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比例最高,发生率为0.58%。预防组1、2和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过敏反应及发热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前预防性用药对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无明显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约献血模式对单采血小板库存动态平衡调控的研究*
李军, 陆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61-5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09
摘要 ( 437 )   PDF(762KB) ( 1063 )  
目的 分析开展预约献血模式以来,对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总治疗量和库存动态平衡的调控影响。方法 通过献血者健康征询及献血登记表和血液管理信息系统,收集并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总治疗量及供血科制定采集计划的总治疗量。结果 2015年10月~2016年11月,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机采成分科采集的单采血小板为16 793个治疗量及供血科制定采集计划12 922个治疗量,开展预约献血模式后,采集的单采血小板总治疗量增长25.4%,制定采集计划的总治疗量降低68.1%。结论 预约献血模式有助于提高单采血小板的总治疗量,在维持最低库存量储备的基础上达到供给与需求的动态平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
徐翠杰, 田蕊娜, 李瑞琴, 王亚勋, 包婷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64-56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0
摘要 ( 682 )   PDF(772KB) ( 1034 )  
目的 探讨《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血型鉴定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且生命危急的患者,启动《推荐方案》中输血方案进行抢救,密切观察输血过程中的输血反应,并比较输血前及输血后1 d、7 d HB、HCT、TBIL、DBIL、IBIL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应用《推荐方案》紧急抢救输血的患者均得到及时救治,且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 在疑难血型配血困难及抗体筛查阳性时,为抢救患者生命而及时有效的启动《推荐方案》是有必要的,有助于临床输血工作科学化、规范化,规避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KIR基因多态性研究
赵佳, 苏蔓, 何路军, 戚海, 李茵, 胡光磊, 王远花, 钱明明, 李醒, 张蓓, 王振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66-56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1
摘要 ( 563 )   PDF(786KB) ( 1063 )  
目的 调查河北地区汉族人群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的基因频率分布情况。方法 收集河北地区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血液样本288份,采用PCR-SSP法检测KIR基因型,统计基因频率。结果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KIR框架基因2DL4、3DL2、3DL3、3DP1的基因频率均为100.00%,2DL1、2DL3、3DL1、2DS4、2DP1的频率较高,均>92.00%,而2DL2、2DS2、2DS3、2DS5的频率则较低;在河北汉族人群中共发现51种组合型,KIR组合型2DL4+3DP1+3DL2+3DL3+2DL1+2DL3+2DP1+3DL1+2DS4所占比例最大,约为43.75%。结论 河北汉族人群中KIR基因频率与其他亚洲人群相似,不同于其他民族。KIR组合型2DL4+3DP1+3DL2+3DL3+2DL1+2DL3+2DP1+3DL1+2DS4所占比例最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sAg阴性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其与病毒载量的关系*
周怡, 史恩溢, 曹谊, 王凯, 蒋靓, 王玲玲, 陆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70-57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2
摘要 ( 667 )   PDF(764KB) ( 1075 )  
目的 了解苏州地区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的状况及其与病毒载量水平的相关性,为采供血机构制定血液安全保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两种ELISA试剂对献血者血液进行HBsAg筛查,阴性标本应用核酸检测技术进行HBV DNA检测,收集HBsAg阴性HBV DNA阳性献血者标本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检测及HBV DNA实时荧光PCR定量分析。结果 两种ELISA检测均为HBsAg阴性的标本有29 890份,其中31份为HBV DNA阳性。31份HBsAg阴性的HBV 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检测,发现其中3份为HBsAg假阴性标本,另28份为HBsAg阴性HBV DNA阳性。28份标本中有2份(7.1%)为疑似“窗口期”感染,26份(92.9%)为疑似“隐匿性”感染,经核酸检测后HBV残余风险可降低9.37 /万。26份隐匿性感染标本中乙肝血清学以HBsAb、 HBcAb共阳性及单独HBcAb阳性两种模式为主;HBsAb阴性组的HBV DNA载量水平显著高于HBsAb阳性组(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阴性的献血者经输血传播HBV的残余风险依然存在,感染状况多以隐匿性感染为主。核酸检测的应用能提高血液的安全性。HBsAg阴性合格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呈现特定的血清学模式,其中HBsAb阴性人群可能存在较高的输血传播HBV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的检测价值研究*
程宜, 严志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74-57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3
摘要 ( 755 )   PDF(850KB) ( 1397 )  
目的 探究凝血指标与血小板相关参数在肝硬化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其临床意义,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及80例体检正常者(对照组),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标准将观察组分为A、B、C级。应用血细胞分析仪及血凝仪检测血小板相关参数和凝血指标,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凝血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含量(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PDW、PLT、MPV、PCT与对照组的差异,以及观察组凝血指标FIB、PT、TT、APTT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Child-Pugh各分级比较中,A、B、C级血小板参数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MPV、PLT、PC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无统计学意义(P>0.05); A、B、C级凝血指标中TT、APTT、PT逐渐增大,FIB逐渐降低,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C级比较APTT、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正常人群,肝硬化患者各项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均出现异常,同时肝硬化严重程度不同的各项指标均有差异,凝血指标及血小板参数能够反映肝硬化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肝硬化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HBVM检测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冯晓鸿, 陆正民, 杜合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78-5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4
摘要 ( 516 )   PDF(782KB) ( 930 )  
目的 研究与HBV相关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以及原发性肝癌在不同病毒血清模式下HBsAg、HBV DNA的定量变化特点。方法 将2013年1月~2017年2月到本院就诊治疗的HBV感染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其中乙肝116例、肝硬化74例、原发性肝癌10例,3组患者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BVM进行测定,同时使用PCR检测HBV DNA。结果 三组患者的HBsAg定量和HBV DNA定量比较,在HBVM为HBsAg、HBeAg、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M为HBsAg、抗-HBe、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M为HBsAg、抗-HBc阳性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慢性感染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疾病的进展,HBVM的含量发生改变,HBsAg、HBV-DNA也出现降低现象,但这并不能说明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反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应当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安徽地区汉族孕妇人群MTHFR基因多态性研究*
汪波, 范利平, 史德宝, 程筱雯, 李洁, 徐元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81-5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5
摘要 ( 545 )   PDF(1039KB) ( 1240 )  
目的 探讨安徽地区孕妇编码叶酸代谢通路中关键酶的基因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位点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以指导孕妇孕期合理补充叶酸。方法 采用PCR-芯片杂交法,对2016 ~2017年采集的484例安徽地区孕妇外周血样本进行基因型测定,并与其他地区人群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安徽地区汉族孕妇 MTHFR C677T 的3种基因型 CC、TC 和 TT 频率分别为 25.2 % 、49.2 % 和 25.6 % ,与山东、四川、云南、广东以及海南地区女性人群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THFR 基因 C677T 多态性分布具有地区差异,安徽地区50%以上的育龄女性携带高风险基因,基于C677T多态性检测的孕期叶酸个体化用药指导将是进一步降低出生缺陷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变化趋势分析*
金亮, 李达, 王勇雁, 陈丹丹, 刘辉, 郝殿晋, 陈宏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85-58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6
摘要 ( 505 )   PDF(742KB) ( 760 )  
目的 对2012~2016年医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AB)感染现状及耐药性进行调查,为感染监控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医院患者细菌培养标本中AB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的变迁趋势。结果 2012~2016年临床共分离AB 2 168株,分离率2012~2014年逐年上升,而2014~2016年则呈逐年下降趋势,临床分离的AB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分离AB阳性率较高的病区是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呼吸科、老年病科和骨科等,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耐药率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012~2016年AB的多重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虽然本院的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率有下降趋势,但多重耐药率仍逐年上升,说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形势严峻,需引起各相关科室高度重视,临床应根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地区人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结果分析*
刘志, 刘义庆, 王泽筠, 邵婧, 李丽, 田文君, 刘春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89-5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7
摘要 ( 1287 )   PDF(782KB) ( 1158 )  
目的 分析山东地区人群中百日咳杆菌感染情况。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山东省立医院门诊就诊和住院的患者1 989例,用BP-DNA方法进行咽拭子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用spss21.08软件分析人群中百日咳杆菌感染情况。结果 1 989例咽拭子标本中,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为23.06%,男性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30.78%,略低于女性的34.7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以0~1岁阳性率最高,占38.72%,以后随着年龄升高阳性率逐渐降低,30岁以上组最低(占比14%);不同季节之间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夏季检测阳性率最高(40.35%),明显高于秋季的33.11%(P<0.05),秋季明显高于春季的24.8%(P<0.05),春季略高于冬季的19.56%(P>0.05)。结论 山东地区人群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阳性率存在年龄和季节差异,应加强对疑似患者的百日咳杆菌核酸检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疗效*
徐康, 李钊, 王小象, 施益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92-59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8
摘要 ( 773 )   PDF(834KB) ( 961 )  
目的 探讨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免疫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仅给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免疫功能和血清免疫学指标水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gA、IgM、Ig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CSP水平高于对照组,MCP-4、MDC、CysLTs、sICAM-1、IL-17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山莨菪碱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清免疫学指标,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7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许为民, 徐静, 万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96-5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19
摘要 ( 657 )   PDF(780KB) ( 800 )  
目的 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介素(IL)-37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RA病程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确诊RA患者59例 (RA组)及健康对照3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资料计算DAS28评分,将RA组分为活动组和稳定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37、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7、IL-10水平,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RA组血清IL-37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活动组IL-37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P<0.01);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IL-37水平与IL-17、TNF-α、CRP及DAS28呈正相关,与IL-10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7与RA的病程进展有关,检测RA患者血清IL-37水平对观察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IL-37可成为RA诊断和治疗的新依据和靶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不同阶段血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
张斌, 张珏, 孟佳丽, 陈建中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599-60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0
摘要 ( 565 )   PDF(788KB) ( 811 )  
目的 分析女性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不同阶段血总胆固醇(TC)、血红蛋白(Hb)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19例女性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患者根据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分为A组(一过性甲亢组)TSH<0.27 I U/ml,B组(稳定期组)TSH:0.27~4.2 IU/ml,C组(甲减组)TSH>4.2 IU/ml,另以3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 分别测定4组TSH、TC、Hb含量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TSH与TC、Hb的相关性。结果 B组与C组TC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TC明显低于其他3组(P<0.05);A组与C组Hb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SH与TC呈正相关(r=0.572,P<0.001),与Hb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r=0.256,P >0.05)。结论 女性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在其病程的不同阶段可能存在血总胆固醇和血红蛋白的改变,应注意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HCV-IgG 抗体及血清HCV 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伟, 葛亮, 居朝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02-60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1
摘要 ( 714 )   PDF(780KB) ( 974 )  
目的 探讨抗-HCV-IgG抗体与血清HCV RNA应用于丙型肝炎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检验科收集的114例丙型肝炎待查者的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抗-HCV-IgG抗体进行检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对HCV RNA载量进行检测。统计所有标本抗-HCV-IgG抗体、HCV RNA检测结果。结果 采用ELISA检测抗-HCV-IgG抗体阳性率为25.44%(29/114);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阳性率为27.19%(31/114)。31例HCV RNA阳性标本中抗-HCV-IgG阳性标本有26例,符合率为83.87%(26/31)。ELISA检测抗-HCV-IgG抗体阳性率与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HCV RNA病毒载量的不断增多,抗-HCV-IgG阳性抗体检出率明显提高;不同HCV RNA病毒载量的相邻区间的抗-HCV-IgG阳性抗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检测抗-HCV-IgG抗体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CV RNA应用于丙型肝炎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血清HCV RNA病毒载量是判断HCV感染的重要依据,能够有效反映病毒活动性及复制程度,然而单一的抗-HCV-IgG抗体、HCV RNA检测尚存在局限性,易出现漏诊,两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丙型肝炎检出率,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5′-NT、TBA 与MAO检测对肝肿瘤的诊断价值*
陆正民, 冯晓鸿, 杜合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05-60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2
摘要 ( 750 )   PDF(793KB) ( 838 )  
目的 探讨血清5′-核苷酸(NT)、总胆汁酸(TBA)与单胺氧化酶(MAO)检测运用于诊断肝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病患者250例为观察组,按疾病类型分为肝肿瘤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再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对各组进行血清5′-NT、TBA 、MAO、AST、ALT、GGT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TBA、AST、ALT、GG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瘤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肿瘤组和肝硬化组MA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其他各组MAO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血清5′-NT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肝炎组TBA水平高于肝肿瘤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TBA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MAO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重型肝炎组和急性肝炎组ALT水平均高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重型肝炎组、急性肝炎组和丙型肝炎组GGT水平均低于肝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5′-NT、TBA 与MAO检测在肝肿瘤诊断中对患者的肝脏分泌、合成和代谢功能具有较高敏感性,血清5′-NT、TBA 、MAO、AST、ALT和GGT水平可有效反映肝功能损伤程度,可为肝病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无乳链球菌检测的影响因素及方法学改进*
李相会, 孙玲, 孙健, 张娜, 吴红丽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09-61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3
摘要 ( 557 )   PDF(774KB) ( 1208 )  
目的 针对无乳链球菌(GBS)检出率较低的情况,分析和查找实验前、实验中可能造成GBS检出率过低的原因,从而改进各环节的操作流程,更换高检出率培养皿,提高GBS的阳性检出率。方法 根据不同的改进环节将该实验研究数据分为4组。第1组:未改进操作流程;第2组:采样方法标准化;第3组:采集方法标准化后及时送检;第4组:采集方法标准化后及时送检,标本接种于高检出率培养基。通过回顾性实验研究,对4组标本的GBS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 第1组共采集标本1 210例,其中阳性标本28例,阳性率为2.3﹪;第2组共采集标本850例,阳性标本38例,GBS阳性检出率为4.5%;第3组共采集标本720例,阳性标本35例,GBS阳性检出率为4.9%;第4组共采集标本990例,其中阳性标本84例,GBS阳性检出率达到8.5%。除第2组与第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进操作流程后无乳链球菌阳性检出率明显提高,表明规范化操作、改进操作流程,对于提高GBS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与类风湿因子联合检测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
谷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11-6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4
摘要 ( 730 )   PDF(783KB) ( 1070 )  
目的 分析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RA患者156例及同期入院的25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抗CCP抗体、RF和RF+CCP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单指标检验时RF在RA患者中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41%、76.40%,抗CCP抗体为72.44%,92.08%;抗CCP抗体和RF双阳性在RA患者中敏感度下降,但特异性进一步提高。结论 RF和抗CCP抗体在RA患者诊断中有较好的敏感性,两者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特异性,有助于RA的早期诊断。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碳青霉烯中介肠杆菌科细菌耐药性及相关基因检测
张霞, 朱超望, 王莹超, 眭阳, 尹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14-6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5
摘要 ( 583 )   PDF(861KB) ( 1416 )  
目的 分析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性中介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intermediate Enterobacteriaceae,CIE)的耐药特性及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3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北区分离的26株CIE,分析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筛选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IMP、VIM和OXA48基因。结果 26株临床分离的CIE菌株中,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等药物耐受均达到80%以上,PCR法检测到6株细菌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包括KPC 4株、NDM 1株、IMP 1株。结论 碳青霉烯中介肠杆菌科细菌多重耐药率较高,且检出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也占一定比例,需进一步加强临床多重耐药细菌的监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济南市24 000例3~6岁儿童患者贫血情况调查分析*
王晓瑞, 刘义庆, 邵婧, 范卫华, 王泽筠, 张培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18-6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6
摘要 ( 513 )   PDF(759KB) ( 796 )  
目的 探讨济南市3~6岁儿童贫血患病情况,为儿童的贫血防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以2015年本院就诊的24 000名济南地区儿童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和性别分组,分析各组贫血检出率、贫血严重程度和贫血分类情况。结果 24 000名儿童中,贫血检出率为18.86%,其中男性儿童贫血检出率为25.00%,女性儿童为10.34%,男性儿童贫血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3岁儿童贫血率最低(17.05%);再次为4岁和5岁儿童;6岁儿童贫血率最高(22.75%)。贫血程度男童和女童均以轻度贫血为主,占贫血总数的82.97%。贫血类型以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占43.16%;大细胞性贫血检出率最低(0.66%)。结论 济南地区3~6岁儿童,贫血检出率以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贫血检出率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升高,贫血程度以轻度贫血为主,贫血类型以正常细胞性贫血为主,多种贫血类型并存。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饮食习惯和合理的营养搭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型与临床
RhD(-)无偿献血者中RhD表型与基因型检测情况分析*
谈维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21-62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7
摘要 ( 757 )   PDF(747KB) ( 908 )  
目的 寻找一种有效针对无偿献血者的RhD血型基因定型方法。方法 对30例RhD(-)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RhD基因定型、弱D 检测和RhCE基因定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RHD启动子、第4内含子,以及第7、10外显子。结果 30例RhD(-)无偿献血者中,21例未检测到RHD基因,2例为杂交型,其余7例存在RHD启动子、第4内含子和第7、10外显子,其中5例为DEL型,1例为弱D,1例为部分D。30例无偿献血者的RhCE基因型为,20例C-E-c+e+,6例C+E-c+e-,2例C+E-c+e+,1例C-E+c+e-。结论 采用RHCE分型作为Rh(-)定性的筛选检查,能较好地区分D变异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黑龙江省汉族人群血小板抗原1~17 系统基因多态性研究*
颜廷宇, 李鑫, 丁镌, 毕冬梅, 王鑫, 刘颖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23-6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8
摘要 ( 484 )   PDF(1689KB) ( 855 )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汉族人群人类血小板同种抗原(Human platelet alloantigen,HPA)1~17系统基因多态性及其表达频率,确定有临床意义的血小板抗原系统。方法 选择123例汉族的健康无血缘关系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技术,对HPA1-17系统等位基因进行分型,分别计算其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并与国内外不同人群进行比较。结果 黑龙江省汉族人群HPA-1a、2a、3a、5a、6a、15a 基因频率分别是0.987 8、0.959 4、0.682 8、0.971 5、0.983 7、0.479 6,HPA-4a、7a~14 a、16 a和17a均为1.0;HPA-1b 、2b 、3b、5b、6b 、15b 基因频率分别是0.012 2、0.040 7、0.317 1、0.028 5、0.016 3、0.520 4,未检测出HPA-4b、7b~14b、16b和17b。统计汉族人群HPA基因组合型及其频率,发现共有24种HPA基因组合型,前3种基因组合型频率均>10%(占55.28%),其余21种基因组合型的频率均<7.5%(44.72%)。结论 黑龙江省汉族健康人群HPA1~17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相比具有本地区人群特点。HPA-3、15系统具有高度多态性,在随机血小板输注中,供受者HPA-3、15 系统不配合率分别为33.93%、37.46%,易发生同种免疫反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孕妇中RhE抗原阴性分布特点*
杨劲, 何安华, 李凌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28-63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29
摘要 ( 742 )   PDF(673KB) ( 1010 )  
目的 探讨 RhE抗原阴性孕妇妊娠和生产次数与抗-E产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微柱凝胶法对2 012例孕妇进行RhE抗原、不规则抗体和ABO血型检测,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的孕妇进行谱细胞鉴定,检测抗-E。结果 孕妇中RhE抗原阴性占53%;抗-E在首次妊娠与未育妊娠次数1次以上孕妇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E在首次妊娠与生育1次以上孕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E抗原阴阳性孕妇在ABO血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E阴性孕妇占比超过50%,抗-E产生以生育1次以上孕妇为主,在日益增多的生二胎家庭中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仪器评价
应用Sysmex XT-4000i体液模式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的性能评价*
耿丽丽, 刘义庆, 王泽筠, 沈亚娟, 亓琳, 赵万辉, 张炳昌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30-6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0
摘要 ( 573 )   PDF(1329KB) ( 1161 )  
目的 评估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4000i体液(body fluid,BF)模式进行脑脊液细胞计数的性能。方法 收集2015年6~12月山东省立医院住院患者脑脊液标本142份,用XT-4000i进行细胞计数和分类,并与人工显微镜(人工灌板和细胞离心染色)计数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 XT-4000i和人工显微镜计数之间白细胞计数(y=1.17x+3.21,n=118,r2=0.98)、单个核细胞计数(y=0.81x+13.61,n=101,r2=0.88)、多个核细胞计数(y=0.82x+5.15,n=101,r2=0.88)、红细胞计数(y=1.01x+146.40,n=62,r2=0.99)均呈高度相关。XT-4000i检测的研究参数高荧光强度细胞(HF-BF)水平与显微镜下查到大细胞(吞噬细胞或恶性细胞等)具有相关性(y=0.54x+3.31,n=101,r2=0.27,P<0.001),真阳性率是13.9%,真阴性率是96.9%。XT-4000i检测的另一研究参数嗜酸性粒细胞(EO-BF)水平与人工显微镜方法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阳性率是9.8%,真阴性率是80.0%。XT-4000i的白细胞、单个核细胞、多个核细胞和红细胞计数均表现出良好的精密度(CV≤30%)。白细胞计数和红细胞计数具有良好的携带污染率(carry-over≤0.3%)和线性分析(r2=0.99)。结论 XT-4000i体液模式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可用于日常脑脊液细胞计数。高荧光强度细胞水平对脑脊液中的大细胞具有一定的提示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验交流
安徽省三级医院术中自体血回输工作的现状调研和效果评估
柴小青, 胡利国, 谢言虎, 陈昆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36-6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1
摘要 ( 363 )   PDF(758KB) ( 10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抗-E抗体导致迟发型溶血性输血反应1例
杨园园, 林正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39-64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2
摘要 ( 455 )   PDF(789KB) ( 1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管理
7S管理在血站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胡贵宾, 释艳华, 杨青成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41-6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3
摘要 ( 593 )   PDF(722KB) ( 1118 )  
血站检验科是临床用血质量保证的重要场所,检验科的标准、规范管理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升血站形象。本文借鉴5S管理模式,运用7S现场管理方法,通过循环式持续改进,不断改善检验科管理,不仅为检验科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畅通的空间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血液检测质量,节约资源。通过对7S管理实施的具体方法、过程和效果进行探讨,旨在对全国血站检验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昆明市无偿献血健康教育新模式的实践与创新
车忠民, 马海莉, 杜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43-6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4
摘要 ( 458 )   PDF(752KB) ( 975 )  
宣传教育是献血者招募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保证血液供应安全有效的基础工作,在昆明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参与下,云南昆明血液中心探索与健康教育机构合作,把无偿献血纳入全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指标体系。经过2年多的实践,拓展无偿献血健康教育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 “横到边、纵到底”的全覆盖,为下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和保留机制、促进无偿献血者队伍健康有序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糖化血红蛋白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方法学进展
郭喜, 廖远泉, 沈继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46-6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5
摘要 ( 870 )   PDF(774KB) ( 2894 )  
糖化血红蛋白A1c(Haemoglobin A1c,HbA1c)是人体血液中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βN-1-去氧果糖基血红蛋白)残基以共价键结合的稳定的一类化合物。目前HbA1c是评价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金标准”,在糖尿病治疗及其并发症监测中具有重要价值。临床实验室采用的HbA1c检测技术方法达30 多种。根据其实验原理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糖基化与非糖基化血红蛋白所携带的电荷不同,如离子交换层析法、电泳法;另一类是基于糖基化与非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化学结构不同,如免疫法、酶免法以及亲和层析法等。论述了糖化血红蛋白A1c实验室检测技术及方法学评价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
张志敏, 李碧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7 (6):  650-65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7.06.036
摘要 ( 1124 )   PDF(773KB) ( 1975 )  
输血相关性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n-associated circulatory overload,TACO)是输血的严重并发症,具有高发病率与高死亡率。本文就TACO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提高临床医生和输血医学工作者对TACO的重视,加强输血风险管理,提高输血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