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19年, 第2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19-08-20
临床输血
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构建
蔡晓谕, 林洁, 王超, 关晓珍, 徐振华, 程世军, 汪德清, 李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37-34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1
摘要 ( 710 )   PDF(1115KB) ( 1119 )  
目的 建立全国性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为输血医学的临床研究提供良好数据平台。方法 基于全国多家大型综合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利用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网站收集手术患者术前贫血相关医疗信息,并利用PYTHON3.6.1及STATA 15.0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脱敏、聚合与清洗。结果 建立了术前贫血数据采集系统与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实验室检查信息、诊断信息、手术信息、干预情况及预后信息等。结论 基于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的多中心临床术前贫血数据库信息资源丰富,数据质量高,可操作性强,可用于术前贫血的临床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马春娅, 孙晓琳, 封彦楠, 张晓娟, 姜旭, 于洋, 汪德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41-34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2
摘要 ( 605 )   PDF(918KB) ( 655 )  
目的 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输血效果。方法 通过临床输血管理系统,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输血前后基本信息及血液信息,以红细胞输注前后血红蛋白变化为因变量,其他调查指标为自变量,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89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共输注红细胞409次,影响红细胞输血效果的因素包括患者输血前脉搏、身高、体重、单次红细胞输血量、红细胞保存天数。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应尽量选择保存天数较短的红细胞输注,对处于血型转型期的患者,应根据具体血清学格局制定个体化的输血策略输注红细胞。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孕产妇RhD阴性血型抗D抗体产生与新生儿溶血病的相关性分析*
卢春柳, 苏建聪, 黄剑, 孙泽峰, 周建月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45-34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3
摘要 ( 545 )   PDF(929KB) ( 918 )  
目的 了解广西南宁、贵港、百色三地孕产妇RhD阴性血型分布、抗D抗体产生及因抗D抗体而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的情况,合理指导当地RhD阴性血型孕产妇孕期健康宣教、生育质量及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血型卡和试管法对三地2016年1月~2018年5月的产科门诊及产科住院孕产妇共96 471人进行RhD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检查,对出生怀疑为HDN的新生儿进行溶血三项实验。结果 三地共检出RhD阴性血型孕产妇304例,阴性率0.32﹪(304/96 471),在304例RhD阴性血型中检出7例抗D抗体,占RhD阴性血型的2.30﹪(7/304),在7例有抗D抗体的孕产妇所分娩的新生儿中有5例发生HDN,占检出抗D抗体的71.43%。结论 广西三地孕产妇RhD阴性血型分布频率存在差异,妊娠胎次与抗D抗体产生的能力也存在差异,因抗D抗体的产生而引起新生儿溶血病的百分率也有差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稀有血型孕妇RHD基因分型研究*
梁志洪, 谢敬文, 阮丽芬, 蓝文莉, 陈结贞, 古文鑫, 陈永雪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48-35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4
摘要 ( 719 )   PDF(963KB) ( 737 )  
目的 研究广州番禺城区血清学检测RhD(-)孕妇的RHD基因分型及多态性,补充数据库,为番禺地区RhD(-)孕妇的产前血清学筛查及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发生给予更为有效的指导。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广州市番禺区市桥医院和广州市番禺区中心血站孕妇初筛RhD(-)标本18例,采用间接抗人球蛋白法进行RhD(-)确认实验,对确认RhD(-)的标本进行吸收放散试验确认DeL表型;采用PCR-SSP技术对所有标本进行RHD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血清学检测结果:18例初筛阴性标本均确定为RhD(-),吸收放散试验中确定4例DeL表现型(占22.2%)。基因分型检测结果:18例标本中,检出10例发生1~10外显子全缺失(占55.6%), 4例RHD1227A DEL型(占22.2%),3例部分D为RHD-CE(2-9)-D型(占16.7%),1例RHD阳性。结论 本地区RHD基因变异型以RHD1227A DEL为主。建议有条件的医院可对临床RhD(-)孕妇进行RHD基因型检测结合抗-D血清抗体滴度检测,指导RhD(-)孕妇预防性注射Rh免疫球蛋白,预防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去白细胞红细胞输血对严重创伤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芦璐, 高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52-35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5
摘要 ( 598 )   PDF(953KB) ( 807 )  
目的 探讨白细胞过滤对严重创伤输血患者免疫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147例创伤患者分为3组,第1组49例输入不含有白细胞的成分血液,第2组49例输入全血,第3组49例未输血,测定3组输血前、输血后1 d、7 d CD3+、CD4+、CD8+、CD4+/CD8+及细胞比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水平。结果 输去白红细胞患者在输血后7 d CD3+、CD4+、CD8+、CD4+/CD8+与输血前无明显差异。输血后第7天,输去白红细胞患者的 CD3+、CD4+、CD8+、CD4+/CD8+比输全血组明显升高(P<0.05)。3组患者在输血后1 d血清TNF-α和IL-6比输血前明显升高(P<0.01),输血后7 d逐渐下降。输血后第7天,第1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均高于输血前(P<0.01,P<0.05)。第2组患者血清TNF-α仍高于输血前(P<0.05),血清IL-6与输血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输血后7 d血清TNF-α和IL-6均高于第2组和第3组(P<0.05)。结论 滤过白细胞的输血可以明显延缓血清TNF-α和IL-6的下降,对输血后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宫内输血治疗病例分析
叶珍, 王淑平, 陈慧芬, 张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55-3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6
摘要 ( 880 )   PDF(928KB) ( 1374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8例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宫内输血治疗的病例,探讨此类病例的规范化预防监测及治疗方案,同时为临床提供相关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对8例母体血液样本进行不规则抗体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使用Sysmex xs-800i型血球仪(五分类)检测胎儿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压积,收集相关的病史资料。结果 8例病例中检出Rh血型系统抗体4例,其中抗CcEe抗体1例,抗D抗体2例,抗DC抗体1例。MNSs血型系统抗体4例,均为抗M抗体。8例病例进行了27次宫内输血,输血后胎儿血红蛋白或压积均有明显升高,同时母体不规则抗体效价有不同程度降低或减缓上升。8例病例中存活胎儿6例,死亡2例。结论 对有输血史、妊娠史、习惯性流产者进行抗体筛查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有不规则抗体的孕妇到条件较好的专科医院定期产检,建议定期监测不规则抗体效价。同时通过B超监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信号等手段判断胎儿贫血状态,从而制订正确规范的宫内输血治疗方案,有效改善患儿生长环境,延长胎龄,为出生后新生儿的治疗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初始下腔静脉直径预测钝性创伤患者大量输血需求的价值
伍羿, 王德宇, 赵祥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59-3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7
摘要 ( 433 )   PDF(959KB) ( 619 )  
目的 评估钝性创伤患者的初始下腔静脉直径与大量输血要求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1月1日因钝性创伤(伤害严重度评分[ISS]≥16)住院的所有患者。进行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以确定大量输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定义为在入院24 h内红细胞浓缩输血≥10单位)。计算受试者工作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222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大量输血组有50例患者,非大量输血组有172例患者,大量输血发生率为22.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下腔静脉直径[比值比(OR)=0.88; 95%置信区间(CI),0.80~0.96; P<0.01],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OR=1.01; 95%CI:1.00~1.01; P<0.01)和纤维蛋白原水平(OR=0.99; 95%CI:0.98~1.00; P<0.01)是大量输血的强预测因子。下腔静脉直径显示中等精度(AUC:0.74;截点值:13 mm;敏感性:67%;特异性:73%)。FDP值为80.5 μg/ml,纤维蛋白原浓度为165 mg/dL,下腔静脉直径大于13 mm的组合截点值可确定不必要的大量输血的准确度为100%。结论 初始下腔静脉直径是钝性创伤患者大量输血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血医师参与临床会诊的调查与分析*
张宇, 陈会欣, 王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64-36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8
摘要 ( 550 )   PDF(952KB) ( 1035 )  
目的 分析输血医师参与院内输血相关会诊的案例,探讨输血医师运用输血专业知识参与临床输血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更直接地融入临床,服务于临床。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6年6月~2018年10月输血医师参与院内会诊的住院病例,对患者基本情况、科室分布、会诊目的、会诊意见、医师建议是否采纳及患者疗效评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90位患者共会诊304人次,涉及骨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22个临床科室;会诊目的主要包括红细胞输注、DIC或纤溶亢进输血、输血治疗指导等9个方面;会诊意见采纳率为88.8%,其中采纳后有效治疗占69.7%,会诊采纳的有效治疗患者血常规、凝血指标有明显改善。结论 输血医师对临床输血、出凝血管理、输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明显,在参与临床会诊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的提升了输血相关治疗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同时,输血科作为一个向临床转型的科室,正逐渐被临床所认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患者对PAIgG及GPⅡb/Ⅲa抗体的影响*
徐丹, 计成阜, 陈超, 姜金龙, 刘鑫, 王萍, 周海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68-37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09
摘要 ( 771 )   PDF(970KB) ( 1006 )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 (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8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ITP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服用地塞米松,观察组服用地塞米松及咖啡酸。对比两组治疗效果、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14 d、28 d、12 w后CR、R及NR人数比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出血评分、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出血评分、PAIg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 (P<0.05);其中,观察组出血评分[1(0~3.5)vs 2(0~5)]分、PAIgG阳性血小板百分率[(25.52±7.21)vs(36.18±8.79)]%、GPⅡb/Ⅲa抗体水平[(16.77±2.15)vs(21.49±1.5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地塞米松联合咖啡酸片治疗ITP患者与单独服用地塞米松组相比,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药物合用可有效改善患者出血症状,降低PAIg G及GPⅡb/Ⅲa抗体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地区某医院急救患者成分输血情况调查*
孔晓君, 方献春, 庞智睿, 张红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72-37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0
摘要 ( 527 )   PDF(912KB) ( 568 )  
目的 了解急救患者成分输血量及输血疗效,为制定急救用血库存及优化急救用血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219例急救用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急救用血患者的病种、血型及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量进行分类统计分析,比较输血前后血液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急救患者用血中A 型红细胞用量略高于其他几种血型,急救用血量占各型总用血量均不足10%。多发伤红细胞平均用量为(8.27±4.77)U,明显高于产科大出血、消化道大出血及其他手术意外出血组,产科大出血组血浆、血小板及冷沉淀平均用量分别为(852.27±185.45)mL、(6.82±8.94)U、(6.18±8.94)U,与其他几组相比略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救患者经输血治疗仍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而凝血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适当提高A型红细胞的急救库存比例,并根据病种不同制定应急储备血量,合理使用各种血液成分,可更好地保障危重患者的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检测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外周血血小板计数水平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陈锦艳, 林绮文, 欧阳剑, 许颖莹, 黎世杰, 何博, 梁华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75-37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1
摘要 ( 573 )   PDF(943KB) ( 805 )  
目的 探讨《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 (GB18467-2011) 》调整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间隔期对献血者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的影响。方法 应用R3.5.1统计软件,选取纵向数据分析方法中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跟踪探访2016年1月1日~2018年9月30日期间捐献血小板总次数超过10次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选取23次献血以内的外周血血小板观测值及可能的混杂因素进行建模分析;建立允许协变量截距随机变化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一和允许协变量截距和协变量献血间隔期斜率随机变化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二。结果 AIC、BIC及似然值差值的分布均显示模型二优越于模型一。模型二中,协变量截距、外周血小板计数基线值、献血间隔期、采集量、年龄、性别、献血次数及献血间隔期和献血次数交互效应的参数估计值分别为59.708、0.795、-0.023、3.798、-0.234、7.173、0.385及-0.00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行的最短间隔期对于献血次数较少的献血者,不会造成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较大的波动,长期以较短间隔期献血,可能对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带来一定的波动,但波动量级仍然较小;对于多次献血者,若持续以较短间隔期采集,应每次采集较少治疗单位或者延长间隔期,待人体自我调整至稳定区间后再继续献血,以减少外周血小板计数水平的波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 914名河北地区汉族人群HLA-DQB1基因多态性分析*
苏蔓, 王振雷, 胡光磊, 李茵, 张泓楠, 何路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80-38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2
摘要 ( 517 )   PDF(930KB) ( 1010 )  
目的 探讨河北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DQB1(HLA-DQB1)基因型遗传特性。方法 对1 914名河北地区汉族人群献血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基于测序的分型技术(PCR-SBT)进行HLA-DQB1位点高分辨基因分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基因频率进行比较。结果 1 914名河北汉族献血者中共检出21个HLA-DQB1等位基因,其中频率大于0.050 0 的常见等位基因共6个,分别为DQB1*03∶01、DQB1*03∶03、DQB1*06∶02、DQB1*02∶02、DQB1*06∶01和DQB1*05∶01。结论 河北地区汉族人群DQB1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基因分布有明显的地区特性,了解河北汉族人群HLA-DQB1的分布状况, 有利于帮助临床寻找HLA匹配的造血干细胞无关供者, 同时为我国人群群体遗传学研究等提供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ECLIA常规应用于献血者血液HBsAg检测的结果分析*
陈少彬, 何子毅, 陈庆恺, 刘泽民, 王庆, 黄素媛, 陈静文, 余霖, 车嘉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83-3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3
摘要 ( 521 )   PDF(997KB) ( 1024 )  
目的 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在献血者HBsAg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探讨ECLIA常规应用于献血者血液检测的效果。方法 对2016年12月~2017年11月本站献血者血液标本,使用2种不同厂家ELISA HBsAg(试剂A和试剂B)和ECLIA(试剂C)进行检测,对部分ELISA HBsAg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NAT)HBV DNA有反应性的标本再进行ECLIA检测。以ELISA检测0≤S/CO<0.3、0.3≤S/CO<0.9和S/CO≥0.9进行分类统计ECLIA阳性数,并分析ECLIA与ELISA结果的一致性;以ECLIA为参考方法分析2种ELISA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HBsAg共检测11 127人份,试剂A、B、C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2.642%、3.020%和2.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LIA与2种ELISA试剂结果一致性均极高(К试剂A=0.927、К试剂B=0.900);ELISA检测无反应性的标本中,“0.3≤S/CO<0.9”段ECLIA阳性率0.35%高于“0≤S/CO<0.3”段的0.11%(P<0.05);以试剂C为参考方法,试剂A的灵敏度88.82%低于试剂B的灵敏度92.24%,试剂A的特异性99.93%略高于试剂B的99.64%;78例ELISA HBsAg无反应性而NAT反应性的标本ECLIA检测阳性有16例,阳性率15.5%。结论 2遍ELISA血清学方法检测HBsAg阴性的标本仍有漏检几率,ECLIA能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且与ELISA结果一致性高;现有血液检测方法增加一遍ECLIA可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血清学标志物分析*
蒋昵真, 王金花, 王亚武, 冯雅颂, 黄成垠, 赵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87-38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4
摘要 ( 574 )   PDF(914KB) ( 1094 )  
目的 探讨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的献血者标本是否存在低浓度HBV DNA。方法 检测并比较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与正常标本、HBV DNA拆分(+)/HBV DNA定量(-)三种标本的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抗-HBs、抗-HBc、HBeAg、抗-HBe)的电化学发光检测结果;对HBV拆分阴性者增加1遍拆分。结果 ①693例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中:单独抗-HBs 239例,抗-HBs/抗-HBc 134例,抗-HBs/抗-HBe/抗-HBc 111例,单独抗-HBc 25例,抗-HBe/抗-HBc 9例,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74.75%(518/693),虽与正常标本阳性率(71.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抗-HBs和抗-HBs/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正常标本存在差异。②275例HBV DNA拆分(+)标本中有119例HBV DNA定量检测为(-),其中抗-HBe/抗-HBc 38例,抗-HBs/抗-HBc 30例,抗-HBs/抗-HBe/抗-HBc 22例,单独抗-HBc 18例,单独抗-HBs 3例,HBsAg/抗-HBe/抗-HBc 4例,其HBV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率为96.64%(115/119),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抗-HBs/抗-HBc和抗-HBs/抗-HBe/抗-HBc模式的占比与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29次2次拆分中有6次可以检出HBV DNA。结论 当混样核酸检测HBV拆分阴性标本存在抗HBs伴抗HBc时,可能有HBV感染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酶免抗-HCV阳性标本中NAT法及胶体金法检测相关性分析
张丽, 张毓, 孙国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90-39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5
摘要 ( 639 )   PDF(895KB) ( 938 )  
目的 通过比较酶免法(ELISA)及胶体金法检测抗-HCV和核酸(NAT)检测HCV RNA,分析3种检测方法的实际效果,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经2种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的献血者标本,同时进行核酸和胶体金法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抗-HCV反应性标本,核酸检测阳性率为37.8%,胶体金法检测阳性率为77.8%。NAT显示,在酶免试剂1和试剂2的S/CO值均≤10.00时,核酸均未检出;在S/CO值均>10.00时,核酸检出率分别为70.8%和 62.9%。胶体金法检测显示,在酶免1和2的S/CO值为1.00~5.00时,检出率分别为46.1%和40%;在S/CO值为5.01~10.00时,检出率均为75%;在S/CO值>10.00时,检出率分别为95.8%和77.8%.结论 随着S/CO值升高,NAT和胶体金检测法的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核酸检测法无法替代ELISA法检测HCV,ELISA法检测抗-HCV联合核酸检测法检测HCV RNA检测可提高丙肝检出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控制
应用比率分析法进行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质控数据分析*
李玲玲, 王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93-39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6
摘要 ( 312 )   PDF(926KB) ( 1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离心时间对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的影响*
邓莉, 杨冬燕, 周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95-39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7
摘要 ( 519 )   PDF(952KB) ( 1102 )  
目的 比较不同离心条件对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质量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60袋400 mL来源的去白全血,随机分为3组,采用离心力4 669 g,离心温度4℃,分别离心10 min、15 min、20 min,采用全自动全血成分血血液分离机分离制备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各袋血液质量指标: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和储存期末溶血率。结果 采用不同离心时间离心分离制备,各实验组去白悬浮红细胞容量、血红蛋白含量、HCT、白细胞残留量、储存期末溶血率和容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不同离心时间制备的去白悬浮红细胞,检测指标均达到质量要求,控制去白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的各个环节,根据各个单位自身工作流程,选择合适的离心条件,对于保证血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意愿的调查研究*
李军, 衡行鱼, 任玉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398-40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8
摘要 ( 453 )   PDF(971KB) ( 983 )  
目的 分析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不愿意再次捐献的原因,为进一步改善献血流程和制定献血者保留策略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收集最近1年内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资料,通过拨打手机电话号码随机回访献血者,调查再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的意愿。结果 随机电话回访了最近1年内在重庆市血液中心成功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共计1 160人次,43.79%(508/1 160)的献血者不愿意再次捐献。其中,男性388人(76.38%),女性120人(23.62%);17.52%(89/508)年龄小于25岁, 26~35周岁的献血者(45.87%,233/508),36~45周岁的献血者(28.15%,143/508),46~55周岁的献血者(8.07%,41/508)和56~60周岁的献血者(0.39%,2/508)。最重要的原因是未能与他们保持联系(59.84%,304/508),其次是忙/没有时间(16.73%,85/508),身体因素(8.07%,41/508),长距离工作/学习(8.07%,41/508);未接电话(6.89%,35/508);不好的献血经历(0.39%,2/508)。结论 关/停机所致无法保持联系是献血者流失的最重要原因。采供血机构应不断完善献血者个人信息的采集、保留和更新等工作。同时,通过实时通讯工具加强献血后回访保持与献血者的沟通,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保留。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佛山市南海区无偿献血者满意度调查分析*
杨图深, 夏萍, 于文林, 王艺蓉, 袁秀琴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01-40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19
摘要 ( 502 )   PDF(1014KB) ( 743 )  
目的 通过对佛山南海血站各采血点献血者进行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了解血站满意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采用方便抽样方法调查各献血点团体和个体无偿献血者共520名,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不同献血情况对献血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20份,回收有效问卷502份,总体有效回收率96.53%。佛山市南海血站献血者总体满意度为98.25%,且5个维度的满意度均高于97.5%。总体忠诚度为84.86%,美誉度为83.47%。个体献血者在5个维度上的满意度均高于团体献血者。结论 献血者对血站总体服务满意度较高。团体献血者满意度低于个体献血者,血站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ELISA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归队探讨
赵海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06-40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0
摘要 ( 472 )   PDF(901KB) ( 1080 )  
目的 讨论现行献血者归队模式在本血站的实施现状,关爱献血者,保留和稳定献血者队伍。方法 对4项血液传染病ELISA法检测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间隔>6个月后追踪采样,对上一次屏蔽项目进行双试剂双孔追踪检测,结果均为无反应性时,送检上级机构再次检测和确认,合格后方可归队。结果 2015年1月~2017年2月共献血38 424人次,其中138例为单试剂反应性屏蔽献血者,通知归队追踪检测37人,合格34人,归队合格率91%,归队后完成再献血共20人次。结论 本血站启动无偿献血者归队模式,成效显著,对保障献血者权益,增加献血者信心,巩固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影响因素研究*
黎世杰, 陈锦艳, 谢桂芸, 梁燕梅, 冯凡凡, 邓学成, 邓阳凡, 蓝琴, 汪传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08-41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1
摘要 ( 650 )   PDF(969KB) ( 717 )  
目的 研究影响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6年1月~2016年12月首次在广州血液中心参加无偿献全血且接受了电话回访的初次献血者66 976名,完全随机抽样法抽取2 214名献血者,自中心采供血信息管理系统调取相关社会学信息,献血者服务中心对首次献血者的电话回访记录调取回访信息。卡方检验筛选出的对初次全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进一步分析。结果 2 214名初次献血者中,卡方检验显示对初次全血献血者是否再次献血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是性别、献血类型、献血量和有无献血反应。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显示,无献血反应(OR=1.753, OR 95% CI:1.100~2.794,P=0.018)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可能性较大,男性(OR=0.681, OR 95% CI:0.539~0.859,P=0.01), 街头献血者(OR=0.641 OR 95% CI:0.509~0.808,P<0.001)和200 mL献血量(OR=0.641 OR 95% CI:0.509~0.808,P<0.001)的初次献血者再次献血意愿的可能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是否有献血反应、献血量、性别及献血类型是首次献血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有献血反应,献血量200 mL,男性,街头的初次献血者更容易流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常文娇, 陈莉, 戴媛媛, 鲁怀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13-41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2
摘要 ( 514 )   PDF(924KB) ( 936 )  
目的 分析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细菌耐药性产生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临床送检的血培养标本进行培养,使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对血培养阳性标本分离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6 软件对病原菌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10月~2018年9月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7株(76.24%),主要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23株(22.77%),主要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真菌1株(0.99%),为热带假丝酵母菌。移植和非移植患者病原菌分布构成略有不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2.9%和55.0%。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大肠埃希菌1株(2.9%),肺炎克雷伯菌3株(15%)。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低。6株金葡菌中检出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株(33.3%)。12株CNS中检出8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6.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加环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率均达100%。结论 本院血液科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多样、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居多,且多重耐药菌检出率高,及时监测病原菌的菌属分布和耐药变迁,可指导临床合理、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指标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关系的研究
杨浩, 许军生, 曾湖, 何海权, 冯亦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17-4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3
摘要 ( 614 )   PDF(967KB) ( 759 )  
目的 探讨凝血指标和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方法 于2009年1月~2012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另选取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集血液标本,测定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比较肺癌组与对照组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针对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根据其5年生存情况,剔除失访病例,将随访成功患者分为存活组、死亡组,在随访5年时测定、比较癌胚抗原表达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并分析其与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肺癌组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的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其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短于存活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后得出,癌胚抗原表达水平、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远期生存之间呈负相关,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小细胞肺癌患者远期生存呈正相关。结论 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血液状态普遍处于高凝状态,凝血功能指标、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与其远期生存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将凝血功能指标、癌胚抗原表达水平作为预测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例布鲁氏菌病临床及实验室特征分析*
陈莉, 常文娇, 戴媛媛, 鲁怀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21-42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4
摘要 ( 650 )   PDF(910KB) ( 632 )  
目的 总结分析布鲁氏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提高非疫区医生及检验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5年~2018年收治的10例布鲁氏菌病患者临床资料、流行病学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本资料中布鲁氏菌病患者发病季节主要在3月~8月,中年男性为主,其中70%患者有明确病畜接触史。实验室检查WBC正常或减低,80%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升高;所有患者均行血培养检查,血培养平均报阳时间为3.8天,经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鉴定为布鲁氏菌。结论 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非疫区医务人员均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或关节肌肉疼痛经常规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到布鲁氏菌病,及早进行血培养检查,并及时与实验室沟通,避免漏检误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肾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患者外周血降钙素原及CRP的变化
冯思涵, 徐晓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24-4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5
摘要 ( 538 )   PDF(997KB) ( 1121 )  
目的 探究早期检测血浆降钙素原及CRP在肾移植后肺孢子菌肺炎(PCP)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对与细菌性肺炎进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对我院55例肾移植术后PCP的患者在入院后立刻进行外周血降钙素原与CRP检验,根据诊断方式分为移植术后肺孢子菌肺炎确诊组、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诊断组,对收集的数据采取适合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描述并进行比较。结果 55例PCP患者总体血浆降钙素原浓度较正常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55例患者中有51例降钙素原位于正常值范围,占总体92.7%。CRP浓度较正常值轻度升高,55例患者中有47例CRP轻度升高,占比87.5%。其中临床诊断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与CRP水平均高于确诊组,但是这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移植术后PCP患者降钙素原较正常人无明显变化,但CRP水平轻度升高,这可能对同细菌性肺炎的鉴别并无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与耐药突变基因位点的检测分析*
姚玮, 王久香, 霍星星, 周秋梅, 黄开泉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28-43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6
摘要 ( 858 )   PDF(1008KB) ( 488 )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耐药突变基因位点,为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0月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阿德福韦酯(ADV)和恩替卡韦(ETV)四种核苷类药物(NAs)耐药及耐药突变位点分布情况、HBV核酸(HBV DNA)定量、HBVE抗原(HBeAg)定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浓度、血小板(PLT)的含量。结果 114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测出HBV基因C型61例,B型45例,D型3例,B+C混合型1例,B+D混合型1例,其他基因型5例。其中C型多于B型(P<0.05)。检出39例NAs耐药,耐药率为34.21%;C型与B型耐药无显著差异。C型患者HBeAg定量高于B型患者(P<0.05),PLT计数低于B型患者(P<0.05)。耐药突变位点最多见于rt204I;C型多位点突变高于B型(P<0.05)。LAM和LdT联合耐药最多见,两种及两种以上多重耐药高于单一耐药(P<0.01)。结论 本研究中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多为C型,其次为B型。C型患者容易发生肝纤维化,更易发生多位点突变。NAs耐药以LAM和LdT联合耐药为主,多为两种以上联合耐药。检测HBV基因型和耐药突变基因位点对评价乙型肝炎临床治疗效果和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合理用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AngⅡ、BN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检测在慢性心衰患者的变化及临床价值
汪斌, 胡安群, 刘海燕, 郑元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31-43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7
摘要 ( 546 )   PDF(934KB) ( 765 )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紧张素Ⅱ(AngⅡ)、B型钠尿肽(BNP)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慢性心衰患者(CHF)治疗前后变化及联合检测对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共120例为CHF组,采用NYHA分级方法将CHF患者进行分级,其中心功能Ⅱ级患者48例,Ⅲ级患者39例,Ⅳ级患者33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95例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AngⅡ、BNP、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 水平,计算NLR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CHF组治疗前的AngⅡ、BNP及NLR值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CHF患者间AngⅡ、BNP及NLR值水平随着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其水平呈上升趋势,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F组患者治疗后的AngⅡ、BNP及NLR值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AngⅡ、BNP及NLR值用于区分慢性心衰和对照个体的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4、0.7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与AngⅡ密切相关(r=0.483,P<0.05);NLR与BNP成正相关(r=0.527,P<0.05)。结论 CHE患者治疗前后其血清AngⅡ、BNP及外周血NLR值水平变化显著,三项可用于CHF的诊断和心功能分级,其联合检测可以作为慢性心衰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炎症指标及细胞因子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张克昌, 谢瑞玉, 李维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35-43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8
摘要 ( 576 )   PDF(917KB) ( 1172 )  
目的 探讨WBC、N%、CRP、PCT、IL-6、IL-27、IL-10、TNF-α指标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WBC、N%;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全血中CRP,免疫色谱分析法检测血浆中PC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浆中IL-27、IL-6、IL-10、TNF-α水平。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第一天和第三天WBC、N%、CR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第七天及对照组(P<0.05),第三天CRP浓度最高;联合检测炎症指标有利于提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败血症患儿第一天和第三天体内IL-6、IL-10、TNF-α水平明显高于第七天及健康对照组,败血症患儿体内IL-6、IL-27浓度第三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结论 败血症患儿体内细胞因子IL-6、IL-27、IL-10、TNF-α水平在病情处于不同时间段的浓度不同;不同观察指标及不同指标联合检测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不同,联合及连续检测WBC、N%、PCT水平有利于提高对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血清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产生抗-Dib抗体的Di(a+b-)血型1例*
朱于莉, 高向阳, 刘丽, 冯智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38-44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29
摘要 ( 626 )   PDF(931KB) ( 2350 )  
目的 通过血清学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出1例产生抗-Dib抗体的Di(a+b-)稀有血型。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血型鉴定、直抗试验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试验,采用DNA测序方法鉴定患者的Diego血型基因。结果 患者体内存在抗高频抗原抗体,分子水平确定其为Di(a+b-)稀有血型,因此其抗体为抗-Dib抗体。结论 分子生物学鉴定血型基因有助于抗高频抗原抗体的鉴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和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肺出血-肾炎综合征1例
周明, 应美爱, 王敏, 汪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42-4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30
摘要 ( 417 )   PDF(904KB) ( 110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Th17/Treg细胞与MDS
刘竞, 陈乃耀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4):  444-44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4.031
摘要 ( 563 )   PDF(926KB) ( 1020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一组异质性造血干细胞恶性肿瘤,以造血缺陷相关的血细胞减少、髓样发育不良和髓内凋亡为特征,伴进展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风险增加。尽管发现了许多与MDS临床表型有关的点突变,但并不能完全解释MDS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研究表明,不同免疫途径在MDS发病机制和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并观察到多种自体免疫疾病和表现与MDS有关。现已证实,Th17细胞可引起自身免疫,而Tregs细胞抑制自身免疫;Th17细胞和Treg细胞共享一个由TGF介导的信号通路,因此,由炎性信号介导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交互生成对自体免疫疾病发病至关重要。且研究发现,Th17细胞与Treg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可根据Th17细胞与Treg细胞数量、比例来评估病情。本文就Th17/Treg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与MDS的关系及影响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