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19-06-20
|
|
|
|
裸花紫珠片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陈燕荣, 武明娟, 王家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25-22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1
摘要
(
1041 )
PDF(972KB)
(
964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裸花紫珠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 MCP-1)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12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给予头孢曲松钠、左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62例为对照组;加用裸花紫珠片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通过主要症状的消失时间及中医证候积分变化评价其临床效果,监测用药前后血清IL-1β、MCP-1、GM-CSF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4%(P<; 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体温降至正常、下腹痛消失、白带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中医症候积分、血清IL-1β、MCP-1、GM-CSF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以观察组的下降更为明显(P<; 0.05)。结论 裸花紫珠片利于促进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的消退,其机制可能在于调控血清IL-1β、MCP-1、GM-CSF水平而发挥抗炎作用,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药在抑制补体活性及溶血反应中的作用*
周芳竹, 朱传琳, 兰炯采, 张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29-23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2
摘要
(
817 )
PDF(954KB)
(
1653
)
可视化
 
补体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过度激活可引起炎症反应、组织损伤及各类免疫性溶血反应。临床上常见的溶血反应多为新生儿溶血及血型不合溶血性输血反应,两者均由补体活化介导红细胞破坏而发生溶血,且危害较大。目前,溶血性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的治疗主要应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虽起效快,但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然而,我国中药资源丰富,应用理论博大精深,若能以中药抑制补体活性,采用中西医结合输血,溶血性疾病的防治将会更加安全有效。因此,本文将对部分已知中药在抑制补体活性及减轻溶血反应中的作用作一综述,以期全面了解中药在补体抑制剂研发及溶血性疾病防治中的潜在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MicroRNA-31表达与老年女性卵巢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疗效及预后关系的研究*
王云洁, 赵绍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36-2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4
摘要
(
503 )
PDF(1058KB)
(
1088
)
可视化
 
目的 研究MicroRNA-31表达水平与老年女性卵巢癌患者应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老年卵巢癌患者52例,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化疗后的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卵巢癌组织中MicroRNA-31表达水平及其和疗效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治疗后3年生存率为2 5 .0%(1 3 /5 2),无进展生存率为1 5 .4%(8 /5 2)。治疗前MicroRNA-3 1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 2个月,显著低于高表达的28个月( P<0.05),MicroRNA-31低表达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显著低于高表达的16个月( P<0 .0 5)。化疗后MicroRNA-3 1上升率≥6 5%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 4个月显著高于上升率<6 5%的1 2个月( P<0 .0 5),MicroRNA-3 1上升率≥6 5%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2 4个月显著高于上升率<6 5%的8个月( P<0 .0 5)。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中MicroRNA-31表达是卵巢癌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 MicroRNA-31表达水平对判断老年女性卵巢癌患的疗效和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三黄搽剂对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
柳冬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39-2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5
摘要
(
1098 )
PDF(1002KB)
(
1224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院内自制三黄搽剂改善慢性湿疹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功能的临床效果,探讨其对血清IL-4、ECP、TNF-2α、sIL-2R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4月本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86例慢性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3例)和观察组(n=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院内自制三黄搽剂涂擦患处,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程度,检测患者皮肤屏障功能指标皮肤油脂(SC)、角质层含水量(WCSC)、经皮肤水份丢失值( transepidermal waterloss,TEWL) 的变化情况,以及免疫功能相关Th1、Th2 细胞变化,监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 (Interleukin-4,IL-4)、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acidophilic cationic protein ,ECP)、肿瘤坏死因子-2α(tumor necrosis factor-2α,TNF-2α)、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 interleukin-2 receptor,sIL-2R) 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有效率74.42%相比,观察组有效率高达90.70%(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瘙痒改善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瘙痒频率、瘙痒程度、瘙痒部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皮肤屏障功能指标SC、WCSC明显高于对照组,TEWL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功能指标Th 1、Th2明显低于对照组,Th1/Th2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ECP、TNF-2α、sIL-2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院内自制三黄搽剂能明显改善慢性湿疹皮肤屏障功能、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血清IL-4、ECP、TNF-2α、sIL-2R水平实现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药抑制溶血反应的研究进展
胡雪, 兰烔采, 王静, 杨晓亮, 余泽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44-24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6
摘要
(
924 )
PDF(955KB)
(
2020
)
可视化
 
溶血反应可导致贫血而增加红细胞输注,也可引起过度免疫应激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增加血浆输注。目前西医治疗溶血反应面临以下困境:一方面异体输血加大输血传播疾病风险,消耗血液资源,另一方面免疫抑制类西药种类较少,效果差强人意。研究表明,以中药调控免疫应答,抑制溶血反应,可实现减少异体输血,保护血液资源的目的。中药紫花地丁、禹州漏芦、白茅根可抑制补体激活; 火把花根片、茵陈汤可抑制溶血抗体; 雷公藤、青风藤及土茯苓可抑制细胞免疫。本文对上述中药的活性成分、免疫抑制机制以及在溶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作一小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医药在细胞凋亡中的作用以及对输血治疗的影响
张涛, 谭茜茜, 廖红梅, 刘不尽, 李浏卿, 芸邹, 晓萍, 欧阳熊妍, 毛伟, 兰炯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48-25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7
摘要
(
514 )
PDF(960KB)
(
1255
)
可视化
 
中医药经过长期的实践形成了治疗慢性血液肿瘤的中医理论,其作用机制复杂,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是其重要机制之一。随着实验及临床研究的进一步丰富,有关中医药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本文对中医药治疗慢性血液肿瘤干预细胞凋亡的研究以及对输血治疗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中医药促进红细胞与血小板再生在输血医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杨晓亮, 兰炯采, 胡雪, 王静, 李青, 余泽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52-2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8
摘要
(
620 )
PDF(949KB)
(
3026
)
可视化
 
血液资源紧缺已成常态化,“患者血液管理”起步较晚,水平参差不齐,常规输血和西药治疗贫血及血小板低下的不良反应多、疗效短、费用高。传统中医药立足刺激机体自身造血,秉承“少输血、不输血”的理念,避免不良反应,有效改善病情,缓解血源紧缺,提高“患者血液管理”效率,实现医患双赢。本文整理近年来运用中药促进红细胞和血小板再生的文献,分析中西医结合在输血医学应用中的优缺点,探讨与展望中西医结合建立中国特色创新输血体系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PDCA循环在血袋回收管理中的作用*
赵晓明, 吴文娟, 朱驰, 于思远, 杨冀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56-26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09
摘要
(
836 )
PDF(1175KB)
(
3013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落实血袋回收管理制度,加强对输血科血袋回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血袋回收工作。方法 分析统计2017年4~9月本院各临床用血科室的血袋回收情况及24 h血袋回收率,分析血袋回收率低下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提出持续改进措施,并在实践中跟踪实施效果并总结经验。结果 2017年4月24 h血袋回收率为78.54%,制定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期间,24 h血袋回收情况有较大改观,各临床科室也更加重视血袋回收工作的落实。结论 临床输血安全的保障需要全员的参与,应切实抓好输血的各个环节。应用PDCA循环法,即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能够持续改进血袋回收的及时率,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福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血液核酸检测情况分析
林洪铿, 林海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61-2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0
摘要
(
777 )
PDF(986KB)
(
1391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核酸检测技术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开展血液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试剂升级前后的检测性能差异。方法 应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1 联合检测,同时采用2种血清学ELISA试剂对所有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P24和抗-TP等项目并行检测,并对核酸联合筛查反应性的标本进行鉴别试验。结果 2012年~2017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491 159份,其中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标本共计1 637份,检出HBV窗口期标本共477份,HIV窗口期标本2份。2015年核酸检测升级后,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率由0.28%提高到0.41%,鉴别阳性的预测值由25.61%提高到33.89%。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试剂的更新升级有助于检测性能提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盐城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核酸筛查无效结果分析*
刘专, 姜斌, 尹诗雨, 王晖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64-26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1
摘要
(
858 )
PDF(1006KB)
(
961
)
可视化
 
目的 分析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无效结果发生情况及相关原因。方法 统计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本室核酸检测系统无效结果发生的次数和类型分布,分析不同检测时间、试剂批号等与无效结果的相关关系。结果 本室共检测核酸标本21 032个pools (94 397份),无效结果总发生率为0. 26% (55/21 032)。2015~2017年无效结果发生率分别为0.35%(25/7 055),0.29%(20/6 785)和0.14%(10/7 1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 755,P<0. 05) 。2015~2017年无效结果发生率不断降低,随年度呈降低趋势,经卡方趋势检验,χ2趋势=6.348,P=0.012。核酸检测无效结果以加样失败或样本中有凝块或气泡导致扩增无效占比最大,为61.82%(34/55),与其他无效结果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5,P=0.013。不同年份的无效结果发生构成不同,χ2=25.485,P=0.004。各月份无效结果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按试剂批号统计,无效结果发生率最高为批号5,达1. 22%(4 /329),各批号间的结果无效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 342.525,P<0. 001)。 结论 本室血液筛查Cobas s201核酸检测系统无效结果发生率处于正常范围,且呈逐年降低趋势,发生原因与试剂批号有一定相关性,监测结果无效率有助于持续监控核酸试验性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HLA-DRB1基因和河北汉族终末期肾衰竭的相关性研究
苏蔓, 胡光磊, 李茵, 郭霞, 张泓楠, 王振雷, 何路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68-2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2
目的 研究HLA-DRB1基因和终末期肾衰竭的相关性,寻找终末期肾衰竭患者的易感基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490例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HLA-DRB1分型,采用直接计数法计算基因频率,利用Haldane相对危险度修正公式计算该基因与疾病发生的相对危险度RR,通过乘以所比较的抗原总数对其进行修正。结果 490例终末期肾衰竭患者中共检出HLA-DRB1基因座等位基因13个,检出频率最高的等位基因为DRB1*15(0.167 347),其次是DRB1*04(0.129 592)、DRB1*12(0.126 531)、DRB1*07(0.121 429)、DRB1*09(0.088 776),DRB1*11(0.088 776),DRB1*14(0.082 653),患者组DRB1*04、DRB1*12、DRB1*14基因与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显著关联,DRB1*09对终末期肾衰竭的发生有保护作用。结论 推测DRB1*04、DRB1*12、DRB1*14是河北汉族终末期肾衰竭的易感基因,而DRB1*09为保护基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两种速冻机速冻效果的对比分析
张健, 姚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71-27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3
摘要
(
1229 )
PDF(952KB)
(
1336
)
可视化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速冻方式的速冻机,选择更适合的速冻方式,缩短血浆速冻时间,提高速冻效果。方法 200 mL新鲜血浆25袋,称重平均分成2袋并标记,分别置于MBF-21平板血浆速冻机和YCS-I对流型血液成分速冻机内进行速冻,再经过解冻融化留样检测FⅧ、Fbg含量。利用温度探头模拟袋监测两台速冻机速冻温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同源、同量的新鲜冰冻血浆中的FⅧ含量,以平板速冻机明显高于强制空气对流型速冻机(P<0.01);; Fb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强制对流型速冻机,平板速冻机温度下降速度快。结论 两种速冻机的速冻效果存在差异,平板速冻机要优于强制空气对流型速冻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静脉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TBIL、DBIL、ALT检测结果的影响*
朱兴华, 彭萍, 张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77-27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5
摘要
(
707 )
PDF(941KB)
(
139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静脉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6月在本院健康体检者120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即刻、放置4 h、12 h和24 h的血生化指标。结果 放置24 h血Ca2+、K+和Na+明显较即刻时升高,而P-和Cl-明显较即刻时下降(P<; 0.05);放置时间12 h血Ca2+和K+明显较即刻时升高(P<; 0.05);放置24 h血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明显较即刻时升高,而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和β; 2微球蛋白(β; 2-MG)明显较即刻时下降(P<; 0.05);放置12 h血TBIL和BUN明显较即刻时下降,AST明显较即刻时升高(P<; 0.05);放置时间即刻、4 h、12 h和24 h血DBIL、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ALB)和血肌酐(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血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部分生化指标有影响,故临床上应注意控制标本放置时间,减少检验结果误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振幅整合脑电图在低血糖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监测中的应用*
马力, 温晓红, 杨海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80-2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6
摘要
(
834 )
PDF(988KB)
(
1446
)
可视化
 
目的 了解低血糖晚期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特点,探讨暂时性低血糖对晚期早产儿脑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6年3月入住本院NICU的31例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低血糖组(血糖值为1.1~2.1 mmol/L,平均1.7±; 0.3 mmol/L,经治疗,血糖均在2小时内正常),诊断当天或隔天进行aEEG监测;随机选择24例同时期非低血糖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生后3天内进行aEEG监测。分析aEEG背景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界振幅和带宽的变化特点。结果 (1)连续性:两组间背景活动连续性无统计学差异(P=0.756);(2)睡眠觉醒周期:①总时程:低血糖组77.8±; 20.3分钟,对照组74.9±; 23.8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471,P=0.640);②宽带时程:低血糖组25.2±; 5.9分钟,对照组24.2±; 6.2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614,P=0.542);③窄带时程:低血糖组52.6±; 18.6分钟,对照组50.7±; 21.0分钟,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0.335,P=0.739);(3)下界振幅:两组间窄带下界(P=0.451)无统计学差异;(4)带宽:两组间宽带带宽(P=0.070)和窄带带宽(χ2=1.733,P=0.188)均无统计学差异;(5)成熟度评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t=-1.201,P=0.235)。(6)在2岁以内的神经行为评估中,未发现暂时性低血糖造成发育落后。结论 发生低血糖的晚期早产儿,若血糖短时间内能恢复至正常范围,其aEEG无特异性改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张宇, 吴斌, 陈会欣, 王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85-2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7
摘要
(
760 )
PDF(997KB)
(
173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1,3)-β-D-葡聚糖与半乳甘露聚糖抗原联合检测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临床疑诊为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国立变态反应和感染病研究院真菌病研究组及欧洲癌症-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研究协作组修订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1],将患者分为IFI组(确诊、临床诊断)组与非IFI组(拟诊、排除真菌感染组)。分析G试验((1,3)-β-D-葡聚糖检测)、GM试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与GM试验联合检测对IFI的诊断价值。结果 在收集的250例患者中,IFI确诊患者10例,临床诊断患者100例,拟诊患者32例,排除真菌感染患者108例。G试验以>; 100 pg/mL为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74.5%,特异度为65.7%,阳性预测值为63%,阴性预测值为76.6%,约登指数为0.402;GM试验以I值≥; 0.5为试验阳性,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83.5%,阳性预测值为70.5%,阴性预测值为68%;G试验联合GM试验,对IFI诊断的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65%,阳性预测值为66.8%,阴性预测值为89.2%。G试验以≥; 100 pg/mL为阳性,GM试验以I值≥; 0.5为阳性,G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2(95%置信区间为0.647~0.776);GM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6(95%置信区间为0.597~0.735)。结论 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是IFI可靠的诊断方法,G试验相比GM试验对临床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意义略强,二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
惠朝晖, 张永, 顶石琼, 梅马芳, 张磊, 龙国海, 钟达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89-29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8
摘要
(
547 )
PDF(1110KB)
(
630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9月本院内科门诊检查并确诊为动脉粥样硬化者155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中心健康人群100例为对照组,均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及血清炎性因子检测,对比两组血清IL-6、CRP、sICAM-1、Lp-PLA2、apoB水平,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炎性因子联合检测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IL-6、CRP、Lp-PLA2、sICAM-1、apoB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IL-6、CRP、Lp-PLA2、sICAM-1、apoB水平与IMT呈正相关性,P均<; 0.05;对于各因子单独检测,CRP单独检测AUC最大,达0.868,且其诊断特异度最高,达91.0%,sICAM-1单独检测的诊断敏感度最高,为91.0%;联合检测显示,五项联合检测的AUC最大,为0.929。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变化与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关,CRP是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强化神经营养方案对脑病患儿脑血流灌注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
李静, 刘金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94-29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19
目的 观察强化神经营养方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康复期患儿脑血流灌注指标及相关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确诊为缺氧缺血性脑病的68例足月儿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68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强化神经营养方案组)和对照组(常规神经营养方案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治疗,每日30 μg,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注射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每日20 mg,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3周。观察患儿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和相关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SV、EDV均高于对照组患儿,RI低于对照组,两组患儿的PSV、EDV以及RI等血流灌注指标情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AN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NGF水平高于对照组,MBP、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强化神经营养方案治疗康复期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不仅能提高NGF水平,降低MBP和BNP水平,还能改善患儿的脑血流灌注指标,具有更明显的营养神经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联合SAT-TB法对于涂阴肺结核的鉴别诊断价值
翟荣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297-30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0
摘要
(
858 )
PDF(976KB)
(
1706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单核/淋巴细胞比值(monocyte-to-lymphocyte ratio, MLR)联合实时荧光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imultaneous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SAT)对涂阴肺结核的预测及其对非结核性肺部疾患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120例肺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65例涂阴肺结核患者为实验组,55例非结核病患者为对照组,同时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和TB RNA检测,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MLR截断值进行分析,计算两种方法及联合检测对于涂阴肺结核的检出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与非结核病患者相比,涂阴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MLR值及TB-RNA阳性率均明显升高(P<; 0.001)。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MLR预测涂阴肺结核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1.5%、67.3%。与SAT-TB法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6.9%,67.3%,71.2%和73.5%,灵敏度明显高于MLR和SAT-TB法的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P<; 0.001)。结论 MLR联合SAT-TB法对于涂阴肺结核有较好的预测和鉴别诊断价值,对控制结核病的传播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小红细胞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4000i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黄劲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02-30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1
摘要
(
626 )
PDF(937KB)
(
1054
)
可视化
 
目的 采用Sysmex XT4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探讨小红细胞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集2015年10月~2017年9月来本院就诊的21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根据红细胞平均体积大小(MCV)分为A、B、C组,将C组患者按照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分为2组。分别采用手工检测及仪器检测法对每组血液样本中的血小板进行测定。结果 A组与B组血液标本采用仪器检测法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手工检测法(P<; 0.05),C组血液标本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RDW异常组仪器检测法检测的血小板计数高于手工检测法(P<; 0.05),两种方法对检测RDW正常组血小板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小红细胞可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T-4000i检测的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人凝血因子Ⅸ-V107A-R338A高活性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活性测定
戴永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05-30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2
摘要
(
548 )
PDF(1068KB)
(
1137
)
可视化
 
目的 人凝血因子Ⅸ(hFⅨ)在人类内源性凝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hFⅨ表达量绝对或相对不足会导致B型血友病。本研究用毕赤酵母生产重组高活性突变体hFⅨ-V107A-R338A。方法 首先构建pPICZaA-hFⅨ-V107A -R338A酵母分泌表达载体,其次将其用电转化入毕赤酵母SMD1168中,再次利用G418抗药性的能力筛选表达量高的单克隆重组菌株,培养并将表达产物纯化,稀释后检测其凝血活性。结果 通过本研究获得的重组SMD1168-hFⅨ-V107A-R338A表达量达到80-120 mg/L;活力约为人血中野生型hFⅨ凝血活性的(44.06±; 2.3)%,比野生型的酵母重组hFⅨ高7.75倍,比单突变R338A高13.17%。结论 人凝血因子Ⅸ高活性突变体V107A-R338A是潜在的天然凝血因子替代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动态监测外周血CPNE3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饶楚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08-31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3
摘要
(
590 )
PDF(1085KB)
(
1110
)
可视化
 
目的 动态监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外周血CPNE3基因表达,探讨其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将2016年7月~2017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54例胸痛患者,按照AMI诊断标准分为AMI组48例和非AMI组106例,另选择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AMI组分别于入院即刻、入院后4 h、6 h、12 h、24 h采集肘静脉血,非AMI组和对照组于入组时抽取静脉血,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TnI浓度,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CK-MB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PNE3 mRNA相对表达量; 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CPNE3 mRNA表达对AMI的早期诊断效能。结果 与非AMI组和对照组比较,AMI组的吸烟比例、高血压和糖尿病发病率增加,TC、TG、LDL-C、CK-MB、cTnI升高,HDL-C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即刻AMI组外周血CPNE3 mRNA表达明显低于非AMI组和对照组(P﹤0.05),非AMI组和对照组CPNE3 mRNA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入院后6 h达峰值,CK-MB在患者入院后12 h达峰值,CPNE3 mRNA在入院后4 h降至最低值; 与入院即刻比较,入院后各时段AMI组cTnI、CK-MB明显升高,CPNE3 mRN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NE3 mRNA表达与cTnI呈负相关(r=-0.198,P=0.016),CPNE3 mRNA表达与CK-MB也呈负相关(r=-0.227,P=0.029)。ROC曲线分析显示,CPNE3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10,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75.0%; cTnI 的AUC 为0.801,敏感度为68.7%,特异度为89.6%; CK-MB 的AUC 为0.912,敏感度为75.0%,特异度为95.8%。结论 CPNE3可作为早期诊断AMI的指标,其诊断效能优于cTnI,与CK-MB相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CPNE3时间短,可满足临床急诊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IL-17/NF-kB p65通路相关因子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和预后的诊断价值
阳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13-3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4
摘要
(
684 )
PDF(1108KB)
(
1345
)
可视化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7/核因子(NF)-kB p65通路相关因子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诊断价值。方法 抽取8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和6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浓度,并分析不同出血量、不同病情、不同预后的脑出血患者上述指标的变化,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IL-17、NF-kB p65、IL-6、IL-8对急性脑出血病情和预后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量出血组、中等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少量出血组,大量出血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中等出血组(P﹤0.05); 重度组、中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组,重度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高于重度组(P﹤0.05); 与无恶化组比较,恶化组血清IL-17、NF-kB p65、IL-6、IL-8水平明显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7、NF-kB p65、IL-6、IL-8对脑出血病情程度和预后有明显的预测价值。结论 IL-17、NF-kB p65、IL-6、IL-8与急性脑出血发病和进展有关,可以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和近期预后的预测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
朱合, 张勇燕, 吴书笔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18-31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5
目的 分析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活性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变化,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方法测定80例孕妇的血清Lp-PLA2活性,正常孕妇(对照组)3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50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组25例、血糖控制不良组25例。分析三组孕妇Lp-PLA2活性及其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以血糖控制情况、孕周、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作为自变量,Lp-PLA2活性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血糖控制情况与Lp-PLA2活性有显著相关;孕周、是否合并妊娠期糖尿病与Lp-PLA2活性无显著相关;血糖控制不良组Lp-PLA2活性高于对照组与血糖控制良好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不良组主要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与血糖控制良好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p-PLA2 活性在妊娠期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情况下明显升高,Lp-PLA2 可能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血管病变,造成妊娠期糖尿病主要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升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
三家国产试剂盒HPV分型检测结果一致性比较分析
余红, 陆其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9 (3):
320-32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9.03.026
摘要
(
1622 )
PDF(922KB)
(
4767
)
可视化
 
目的 比较分析三家国产试剂盒HPV分型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收集近2个月来由之江检测的阳性标本82份,阴性标本10份,分别用3家国产试剂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2次,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家试剂结果重复性分别是之江95.6%,凯普96.7%,安普利95.6%。三家试剂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率为51.1%(47/92),部分一致率为24.9%(22/92),不一致率为25.0%(23/92)。单一型感染的一致率86.4%(32/37),多重感染完全一致率为22.2%(10/45),部分一致率为48.9%(22/45)。结论 三家国产试剂检测结果一致性不理想。建议患者进行前后治疗的效果对比,最好选在同一家医院进行检测,这样才具有可比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