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20年, 第2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2-20
专家共识
血小板抗体检测专家共识
魏亚明, 桂嵘, 王秋实, 刘志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1
摘要 ( 1405 )   PDF(537KB) ( 2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BMC中CD200/CD200R1表达及临床意义*
臧艳, 叶辛,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6-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2
摘要 ( 753 )   PDF(1096KB) ( 784 )  
目的 检测CD200/CD200R1信号通路分子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ITP患者组(n=19)和健康对照组(n=19)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ITP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及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分析ITP患者中CD200/CD200R1与细胞因子及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监测有效治疗后ITP患者CD200/CD200R1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ITP组PBMC中CD200/CD200R1的表达下降,且与患者血小板计数呈正相关。ITP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7上调,其中TNF-α和IL-17的表达和与CD200及CD200R1的表达量间均呈负相关。经地塞米松治疗有效的ITP患者PBMC中,CD200及CD200R1的表达呈上升趋势。结论 CD200/CD200R1在ITP患者中表达降低,减少了对炎性因子分子表达的抑制作用,因此炎性因子表达增高,从而参与了ITP疾病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蛋白的影响
王瑞含, 范金波, 周国均, 褚笑眉, 韩小玮, 刘久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9-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3
摘要 ( 676 )   PDF(1247KB) ( 1049 )  
目的 探讨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和异体输血对剖宫产手术产妇肝功能指标和血浆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8年10月某三甲医院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病例资料,共100例,分为自体输血组(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n=50)和异体输血组(同种异体输血,n=50)。对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血浆蛋白[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术中自体血回输量与术中失血量、术后肝功能指标、血浆蛋白进行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自体输血组比异体输血组的异体血用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间平均住院时间及1分钟新生儿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同术前相比,两组术后ALP、TP、Alb、Glo均有明显变化(P<0.05),而ALT、AST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间术后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输血组术后ALP、TP、Glo与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节约异体血液资源方式,不会引起剖宫产产妇肝功能损害及同种免疫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浓度二甲亚砜深低温保存实验犬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研究*
李丽玮, 于建, 李兴龙, 钟宁, 严赛, 杨燕, 严钱勤, 丁在咸,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4-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4
摘要 ( 665 )   PDF(1080KB) ( 853 )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二甲亚砜深低温保存实验犬血小板相关参数变化。方法 应用2%和5%二甲亚砜浓度对实验犬血小板进行-80℃深低温保存1~180 d不等,解冻后观察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糖蛋白-Ib(GP-Ib)、血小板选择素(P-Selectin)、血小板因子-4(PF4)及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变化情况。结果 应用2%二甲亚砜浓度和5%二甲亚砜浓度分别深低温保存血小板,保存前后PLT、PCT、GP-Ⅰb、P-Selectin、PF4、β-TG变化均不明显(P>0.05);而MPV、PDW则有不同程度变化(P<0.05)。随着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时间的延长,在1~180 d内除PLT外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分别具有不同程度变化(P<0.05)。另外,2%二甲亚砜浓度进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的PLT、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分别与5%二甲亚砜浓度进行深低温保存血小板比较无明显区别(P>0.05)。结论 在180 d内对实验犬血小板进行2%和5%二甲亚砜浓度深低温保存,对PLT、MPV、PCT、PDW、GP-Ib、P-Selectin、PF4、β-TG相关指标二者间无明显区别。为了减少残留DMSO量导致临床动物试验各种结果影响,推荐可应用2%二甲亚砜浓度进行实验犬血小板深低温保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研究
李君, 曹立瀛, 侯金友, 王翠民, 张慧, 邹红蕊, 孙超, 张怡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8-2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5
摘要 ( 470 )   PDF(1222KB) ( 788 )  
目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非手术患者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17年4月~2018年5月的本院血液科、肾内科及肿瘤科输血病例939例和本市某三甲医院血液科输血病例100例,共1 039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回归系数及常数项建立红细胞输注疗效预测模型1,参考OR值建立评分预测模型2。应用Medcalc软件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模型1、2的预测效果。利用2018年6月~12月266例临床病例验证模型实际应用效果。结果 1 039例红细胞输注无效率为25.0%(260/1 039);血液科无效率最高为28.8%(227/787),其次为肾内科,为14.5%(30/207),肿瘤科最低,为6.7%(3/45)(χ2=26.439,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多个变量存在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本次住院输血袋数、输血前平均Hb值<40、40~50、50~60,既往RBC输注袋数≥20袋及不同临床诊断与无效输血正相关;预测模型1、2的AUC(曲线下面积)、截点、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55、-3.189、80.38%、75.99%和0.814、15.52、74.23%、77.79%。预测模型1的预测效果优于预测模型2,AUC之差为0.040 5。模型1、2联合检测平行试验灵敏度为94.94%,序列试验特异度94.67%;实际应用结果显示:预测模型1、2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3.75%、88.71%、90.23%和91.25%、84.41%、86.47%。结论 血液、肾内和肿瘤科均存在红细胞输注无效的现象,多种因素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模型1、2用于预测红细胞输注效果均有较好效果,可为临床精准输血提供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D多肽抑制抗原抗体结合的效果*
吴凡, 庄乃保, 梁爽, 梁延连, 苏宇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23-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6
摘要 ( 646 )   PDF(1363KB) ( 1074 )  
目的 评价RhD多肽抑制抗-D抗体与RhD抗原结合的效果。方法 根据随机噬菌体展示文库筛选得到RhD抗原模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合成RhD多肽。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多肽理化性质及二级结构,微柱凝胶低离子抗人球蛋白卡凝集抑制试验验证有效多肽,显微镜观察多肽有效抑制浓度,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多肽抑制效果。结果 Peptide 4噬菌体多肽最为稳定,未形成无规则卷曲与抗原性,且抑制IgG型单克隆抗-D与RhD抗原的反应效果较为明显,显微镜观察呈一定的剂量效应。流式细胞仪法显示当Peptide 4浓度达2.5 mg/50μL时对IgG型单克隆抗-D抗体与O型RhD阳性红细胞的凝集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Peptide 4为有效多肽,对抑制抗-D与RhD抗原的凝集具有一定效果,对RhD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及抗原性改造,提高临床输血的安全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葡萄糖酸钙和氯化钙制备的血小板凝胶上清对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作用的比较
刘素蕊, 杨晓亚, 高裕华, 王更银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28-3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7
摘要 ( 937 )   PDF(1375KB) ( 1456 )  
目的 观察葡萄糖酸钙和CaCl2制备的血小板凝胶上清(platelet-rich plasma releasate,PRP releasate)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ucMSCs)迁移和黏附方面的作用。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收集PRP,10%葡萄糖酸钙或5% CaCl2注射液制备PRP releasate,命名为葡萄糖酸钙-PRP releasate和CaCl2-PRP releasate。以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Transwell板和Matrigel胶分别观察三组细胞的迁移和黏附能力; Western blot检测三组细胞信号分子Cdc42、RhoA和Rac1的表达。结果 与FBS培养组相比,两组PRP releasate对细胞迁移和黏附有明显促进作用,葡萄糖酸钙-PRP releasate促迁移最为明显。但两组PRP releasate对细胞黏附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同时,与细胞迁移和黏附相关的Rho家族分子Cdc42、Rac1和RhoA表达上调,葡萄糖酸钙-PRP releasate组最显著。结论 较于CaCl2,葡萄糖酸钙-PRP releasate可以更有效促进ucMSCs的迁移。为两者联合应用实现组织修复提供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多次输血产生抗-Jkb抗体合并抗-cE抗体1例
陈智玮, 张宁洁, 王勇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32-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8
摘要 ( 440 )   PDF(1023KB) ( 8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继教与护理
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输血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与体会
崔颖, 陈扬, 王文婷, 魏华, 穆士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36-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09
摘要 ( 450 )   PDF(1009KB) ( 755 )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导向学习(PBL)结合传统教学模式(LBL)在临床输血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输血科实习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生3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PBL结合LBL教学组)和对照组(LBL教学组)各15名,比较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临床输血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P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PBL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高;而学生对LBL教学方式的满意程度低,但LBL教学可使学生易于掌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且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较系统和完善。结论 在临床输血实习带教中,PBL、LBL教学模式两者结合可达到优势互补,提高实习生的认知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值得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健康成人23项常规检验项目的生物学变异分析*
王瑛, 蒋筠斐, 钟政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39-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0
摘要 ( 719 )   PDF(2569KB) ( 914 )  
目的 评估健康成人23项常规检验项目连续五年长期的生物学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连续五年每年一次在某三级医院检验科健康体检人员100名,空腹采集血液标本,分别在血液分析仪或生化分析仪上检测全血或血清中的血液学和生化学常规项目共23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平均血红蛋白量(MCHC)和血小板计数(PLT)、总胆红素(TBIL)、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尿酸(URIC)、尿素(UREA)、肌酐(CREA)、葡萄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计算连续五年的个体内生物学变异(CVI)和个体间生物学变异(CVG)。结果 CVI从1.26%~26.42%不等,其中大于20%的有TBIL、ALT、GGT、TG,小于5%的有RBC、HGB、HCT、MCV、MCH、MCHC、TP、ALB;CVG不同项目差异更大,从MCHC的2.49%到GGT的52.98%,超过30%的分别有TBIL(30.25%)、ALT(37.72%)、TG(39.70%)和GGT(52.98%),小于5%的仅有MCHC(2.49%)、MCV(3.71%)、MCH(3.73%);大多数项目的生物学变异略高于Westgard在线报道数据,但也有一些指标的生物变异低于Westgard在线数据,如RBC、MCH、PLT的CVI和MCV、MCH、PLT、ALT、ALP、CH、HDL、LDL的CVG。结论 本研究与Westgard在线数据趋势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定差异,弥补了数据库中没有长期生物学变异的不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微RNA-27b-3p、PGR、CA15-3及CEA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评估中的应用*
卞晨璐, 徐磊霞, 周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46-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1
摘要 ( 542 )   PDF(1080KB) ( 815 )  
目的 研究血浆微RNA-27b-3p、胃蛋白酶原比值(pepsinogen ratio,PGR)、癌抗原15-3(CAl5-3)及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联合检测在胃癌早期筛查及恶性程度评估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的100例在本院住院的胃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本院同期体检正常者92例为对照组,分别对患者的TNM肿瘤分期、肿瘤位置、体积、分化程度、转移情况、浸润情况、病理类型、生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RNA-27b-3p、PGR、CA15-3及CEA联合检测对胃癌早期筛查及恶性程度评估价值。结果 研究组患者RNA-27b-3p、CA15-3及CE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GR低于健康人群;不同性别、年龄、肿瘤位置、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情况、病理类型患者的血清RNA-27b-3p、PGR、CA15-3及CEA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超过12枚、肿瘤复发及5年随访死亡患者的血清RNA-27b-3p、CA15-3及CEA水平明显升高,PGR水平明显降低;患者血清RNA-27b-3p、CA15-3及CEA水平越高,PGR越低,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复发情况及随访死亡情况越高;血清RNA-27b-3p、PGR、CA15-3及CEA均为结肠癌患者5年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NA-27b-3p、CA15-3及CEA与胃癌的进展呈现正相关,PGR水平与胃癌进展呈现负相关,RNA-27b-3p、PGR、CA15-3及CEA对胃癌的筛查及进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DAPK和MGMT DNA水平对肺癌转移的相关性
马会博, 杜晶晶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51-5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2
摘要 ( 549 )   PDF(1084KB) ( 930 )  
目的 探讨血DAPK和MGMT DNA水平对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时间为2015年1月~2018年2月,采用回顾性总结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诊治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入选者的外周血标本,检测血DNA甲基化分子标志物-DAPK和MGMT水平。结果 观察组中血浆样本中的DAPK和MGMT甲基化比例为51.3%和53.8%,对照组分别为14.0%和15.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观察组中,血浆DAPK和MGMT甲基化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DAPK和MGMT甲基化与NSCLC患者病理特征有显著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HMGB1和PD-L1检测的临床分析
朱蓓, 方亮, 王营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55-5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3
摘要 ( 621 )   PDF(1013KB) ( 710 )  
目的 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水平与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78例NSCLC患者及48例健康自愿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MGB 1、PD-L1表达情况,分析外周血HMGB 1及PD-L1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NSCLC患者血清HMGB 1(6.89±1.58 ng/mL)、PD-L1(389.3±68.5 pg/mL)均出现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血清HMGB 1、PD-L1比较,NSCLC患者血清HMGB 1、PD-L1浓度在Ⅰ期~Ⅱ期、Ⅲ期、IV期依次升高。NSCLC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HMGB 1、PD-L1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SCLC患者外周血HMGB 1、PD-L1的检测对于肿瘤侵袭性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丙酸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
金梅, 马丹冬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58-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4
摘要 ( 744 )   PDF(1358KB) ( 818 )  
目的 探讨血清丙酸(PA)对感染性休克早期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将2015年3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149例脓毒症患者分为非感染性休克组和感染性休克组,另选择同期在医院体检的50例健康人群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各组临床资料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性休克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分析血清PA对感染性休克诊断及预后的价值,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血清PA浓度的生存率。结果 非感染性和感染性休克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A、CRP、PCT、LA、WBC明显高于对照组,感染性休克组年龄、MAP、PA、CRP、PCT、LA、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30 d死亡率、90 d死亡率明显高于非感染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A、PCT、LA、APACHEⅡ得分是影响感染性休克的独立风险因素,低MAP和高血清PA浓度是感染性休克患者30 d和9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浓度与PCT、LA、APACHEⅡ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曲线显示,PA诊断感染性休克的AUC为0.912,最佳临界值为10.95 μg/L,敏感性为90.1%,特异性为77.6%。PA预测感染性休克30 d死亡的AUC为0.762,最佳临界值为12.52 μg/L,敏感性为75.9%,特异性为70.5%;PA预测感染性休克90 d死亡的AUC为0.766,敏感性为70.6%,特异性为74.1%。生存分析显示,PA低浓度组30 d生存率、90 d生存率均明显高于PA高浓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PA明显升高,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分析
周丹, 钟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64-6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5
摘要 ( 935 )   PDF(1061KB) ( 774 )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为临床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病菌繁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本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112株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98株,比较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结果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几乎对所有抗菌类药物都有较强的耐药性;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霉素的敏感菌数为97株,占86.61%,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对替加霉素的敏感菌数为68株,占69.39%,替加环素对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性明显优于鲍曼不动杆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34,P=0.001);当MIC为4 mg/L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为100.00%,而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为71.21%,替加环素对两类菌体外敏感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88,P=0.002)。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肺炎克雷伯菌对替加环素的敏感性明显高于耐碳青霉烯类药物鲍曼不动杆菌,所以临床上采用替加环素可以有效控制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尼达尼布对肺纤维化患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的影响
张秀, 杨三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68-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6
摘要 ( 577 )   PDF(1008KB) ( 1150 )  
目的 分析尼达尼布对肺纤维化患者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方法 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医院呼吸内科收治随访的肺纤维化患者80例,按照入院顺序、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入组40例。2018年2月开始实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尼达尼布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胸片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恶心和呕吐、食欲减退。结论 尼达尼布辅助治疗肺纤维化可增进疗效,抑制肺纤维化,能够下调内皮素-1、血管紧张素。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LR-3激动剂联合TLR-9激动剂对树突状细胞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影响*
沈季敏, 刘欣, 王兴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71-7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7
摘要 ( 492 )   PDF(1466KB) ( 867 )  
目的 了解TLR激动剂对负载CD34+白血病细胞的DC的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的影响,为研究DC的功能、进一步探索体外白血病细胞免疫原性的增强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初发患者(不包括M3,根据FAB分型)新鲜骨髓抗凝血3-5 m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CD34+细胞;体外培养获得DC,然后将DC与药物凋亡的CD34+白血病细胞融合培养,使用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的不同组合(TLR-3激动剂联合TLR-9激动剂)来进一步成熟DC以获得功能性DC,观察其细胞形态和免疫表型特征。结果 ①在倒置显微镜下,成熟DC细胞体积变大,半悬浮,形状不规则,多个毛刺状突起于表面,具有成熟DC的典型形态特征;②流式检测细胞表面CD11c表达明显增加,CD14表达下调,表明DC的转化生成;③TLR3激动剂(poly I∶C)联合TLR9激动剂(CpG DNA)诱导负载CD34+白血病细胞的DC的成熟,其表面CD11c、CD86阳性表达较单药组及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联合刺激组能进一步使DC成熟。结论 TLR3激动剂及TLR9激动剂作为刺激DC成熟佐剂,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对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疗效考核价值
魏世刚, 曾光群, 彭倩, 陈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77-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8
摘要 ( 685 )   PDF(1217KB) ( 758 )  
目的 探讨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对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的疗效及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5月本院收治的83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和手术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MAPK、MAPK磷酸化(pMAPK)蛋白表达,采用RT-PCR检测组织MAPK、pMAPK mRNA表达;以患者年龄、手术方式、临床分期、月经、雌激素受体、MAPK、pMAPK表达等作为观察指标,分析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因素。结果 癌组织MAPK、pMAPK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83例乳腺癌患者CR 15例,占18.1%; PR 45例,占54.2%; SD 22例,占26.5%; PD 1例,占1.2%. 临床有效共计60例占72.3%。单因素分析显示MAPK、pMAPK蛋白阳性患者临床有效率显著低于MAPK、pMAPK蛋白阴性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MAPK、pMAPK表达是影响乳腺癌化疗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MAPK阳性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41.8%,MAPK阴性患者为60.7%,MAPK阳性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MAPK阴性(χ2=11.037,P<0.001);pMAPK阳性患者3年无复发生存率为39.1%,pMAPK阴性患者为58.7%,pMAPK阳性3年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低于MAPK阴性(χ2=4.103,P=0.041)。结论 MAPK、pMAPK可以作为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疗效及生存预后的评估指标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癌自身抗体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临床价值
蔡学琴, 王保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82-8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19
摘要 ( 2449 )   PDF(923KB) ( 3465 )  
目的 探讨自身抗体在肺恶性结节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71例无症状肺结节患者,其中58例肺恶性肺结节、13例肺良性结节,选取同期健康人10例,采用 ELISA试剂盒检测所有标本p53、PGP9.5、SOX2、GAGE7、GBU4-5、MAGEA1、CAGE的表达水平,ROC曲线用于分析自身抗体对肺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肺良性结节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肺部恶性结节自身抗体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七种肺癌自身抗体对鉴别肺良恶性肺结节有重要意义(AUC均大于0.5,P<0.05),且七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提高鉴别诊断效能(AUC=0.822);LDCT检查对肺恶性结节的阳性检出率为81.7%,联合肺癌自身抗体检测可使肺恶性结节阳性检出率增加至94.0%(P<0.05)。结论 血清自身抗体检测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对急性胰腺炎的病情预测价值
石琼梅, 惠朝晖, 张永顶, 龙国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86-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0
摘要 ( 657 )   PDF(1124KB) ( 728 )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联合血小板平均体积检测对急性胰腺炎(AP)病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3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AP分型标准分为轻症型、中度重症型和重症型三组,根据临床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不同AP分型、不同临床转归患者MPV、血清PCT水平及APACHEⅡ评分,ROC曲线评估PCT、MPV单独及联合检测判断AP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随着AP病情进展,患者 MPV、PCT及APACHEⅡ评分均呈升高趋势;死亡组MPV、PCT及APACHEⅡ评分均较生存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MPV、PCT与APACHEⅡ评分均存在强正相关性(r=0.630、0.704,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MPV≥13.04 fL预测AP预后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7.2%,AUC为0.972;PCT≥4.65 ng/mL预测AP预后的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92.5%,AUC为0.869;二者联合预测死亡的灵敏度为92.6%,特异度可达100.0%,AUC为0.990。结论 MPV、PCT水平可反映AP患者病情,且二者联合检测可作为AP预后的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BP及PCT联合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
杜春梅, 林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89-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1
摘要 ( 1110 )   PDF(1055KB) ( 1233 )  
目的 探讨血液中肝素结合蛋白(HBP)及降钙素原(PCT)在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病例45例,呼吸道非细菌感染患儿39例,同时选取40例非感染性疾病患儿为对照组,检测各组患儿血清HBP及PCT水平。结果 呼吸道细菌感染组患儿HBP及PCT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及非感染对照组。HBP截断值为13.78 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46%和94.42%;PCT截断值为0.13 ng/mL时,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23%和85.69%;HBP和PCT联合诊断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67%和94.42%。结论 HBP和PCT联合检测在小儿呼吸道细菌感染中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动态监测PCT、CRP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
秦丹, 王建斌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92-9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2
摘要 ( 529 )   PDF(1077KB) ( 1010 )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动态水平变化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淮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根据患者最终是否并发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36例)和未感染组(n=24例),其中感染组经过治疗有21例好转,15例感染持续。分析比较患者入院第一天及确定感染当天、3 d、7 d的PCT和CRP水平差异。结果 ①入院第一天感染组患者PCT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患者(t=5.162 3,P<0.05),CRP水平差异不明显(t=1.197 0,P>0.05),两组患者WBC和NG均处于较高水平,但差异不明显(t=1.333 3、1.872 9,均P>0.05);②确定感染当天好转组与持续组PCT、CRP水平差异不明显(t=-0.696 1、-0.593 4,均P>0.05),感染后3 d、感染后7 d好转组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持续组(t=-7.856 3、-14.558 5,均P<0.05),感染后3 d、感染后7 d好转组CRP水平均明显低于持续组(t=-3.011 4、-18.113 9,均P<0.05);③好转组感染后PCT、CRP水平均呈下降趋势;持续组感染后PCT水平大体呈上升趋势,CRP水平变化不明显;④治疗后,感染好转组WBC和NG水平明显低于感染持续组患者(t=2.670 0、-3.441 5,均P<0.05)。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动态监测PCT、CRP水平变化有助于进行肺部感染预测、诊断及了解病情进展,早期肺部感染PCT较CRP诊断价值更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β-hCG、ICAM-1、MMP-9在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中的临床评价意义
杨帆, 安晓霞, 程亚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96-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3
摘要 ( 478 )   PDF(1106KB) ( 1188 )  
目的 探究血清β-hCG、ICAM-1、MMP9在足月胎膜早破宫内感染及预后中的临床评价意义。方法 收集某院收治的296例胎膜早破孕妇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产前空腹抽取静脉血,经处理后检测孕妇血清中β-hCG、ICAM-1、MMP9水平,当孕妇分娩后留取胎膜和胎盘组织进行临床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组织绒毛膜炎,然后根据患者的感染情况将其分为非感染组和感染组,其中非感染组184例,感染组112例;然后再对两组孕妇的血清β-hCG、ICAM-1、MMP9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非感染组患者的血清MMP9、ICAM-1、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感染组,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MP9、ICAM-1、β-hCG水平预测胎膜早破宫内感染价值比较,敏感性、特异性和精确度经比较ICAM-1>MMP9>β-hCG,阳性预测价值MMP9>ICAM-1>β-hCG,阴性预测价值MMP9>β-hCG>ICAM-1,但经过χ2检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血清指标联合检测对胎膜早破宫内感染的预测价值经比较,三者联合检测与两两联合检测相比,敏感度与特异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精确度明显升高(P<0.05);血清MMP9、ICAM-1、β-hCG阳性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MMP9、ICAM-1、β-hCG阴性患者(P<0.05)。讨论 检测足月胎膜早破孕妇的血清β-hCG、ICAM-1、MMP9水平均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孕妇宫内感染的情况,并可以更好的预测患者的预后情况。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脓毒血症患者炎性因子及免疫指标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肖勇, 夏正新, 方玉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00-10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4
摘要 ( 660 )   PDF(1576KB) ( 1178 )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炎性指标(IL-6、IL-10、PCT、CRP、NEUT)及免疫指标(CD4+、CD8+、CD4+/CD8+)的变化,以判断脓毒血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该院收治的脓毒血症患者54例,根据APACHE-II评分判断病情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18例,严重脓毒血症组19例,脓毒性休克组17例。比较分析各组患者血清PCT、CRP、 IL-6、IL-10、WBC、NEUT水平,以及CD4+、CD8+、CD4+/CD8+的变化与各组患者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CRP、IL-6、IL-10、WBC、NEUT水平逐渐升高,而免疫指标(CD4+、CD8+、CD4+/CD8+)下降(P<0.05),脓毒血症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PCT、CRP、IL-6、IL-10、WBC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778,0.654,0.685,0.541,0.532,P<0.05),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676,-0.517,-0.612,P<0.05)。结论 患者血液中炎性指标(CRP、 PCT、IL-6、IL-10、WBC)呈高表达状态,而免疫功能低下(CD4+、CD8+),提示脓毒血症病情的加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和尿液穿透素-3对危重症患者近期急性肾损伤的预测价值
饶楚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04-10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5
摘要 ( 488 )   PDF(1371KB) ( 538 )  
目的 探讨血清和尿液穿透素-3(PTX3)对危重症患者近期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217例危重症患者按照AKI诊断标准分为AKI组87例和非AKI组1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和尿液PTX3含量,利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和尿液PTX3对危重症患者近期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 AKI组休克发生率、APACHE Ⅱ评分、SCr水平、血清和尿液PTX3含量均明显高于非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级、3级AKI患者血清和尿液PTX3含量均明显高于1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级和3级AKI患者血清、尿液PTX3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尿液PTX3均是危重症患者7 d内发生AKI的独立预测因素(均P<0.05)。血清和尿液PTX3含量与AKI患者SCr呈正相关(P<0.001)。血清和尿液PTX3预测AKI发生的AUC(0.875,0.868)明显高于SCr(AUC=0.747,均P<0.05);同时血清和尿液PTX3预测1、2级AKI发生的AUC分别为0.858和0.829,亦明显高于SCr(AUC=0.727,均P<0.05)。结论 血清和尿液PTX3均可以有效地预测危重症患者近期AKI的发生,并且可以作为早期AKI诊断的有效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新蝶呤与经输血传播病毒和其它感染性疾病相关性研究新进展
杨扬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0 (1):  109-11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0.01.026
摘要 ( 616 )   PDF(1006KB) ( 595 )  
血液输注是一种无法替代的治疗手段,如何最大力度的保障血液安全一直是输血界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新喋呤(neopterin)作为一种新型免疫标志物已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NP水平在炎症、肺结核、自身免疫病、肿瘤等疾病和病毒感染的早期即可出现增高,对于反应机体的免疫状态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