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第18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6-12-20
Select
大数据时代的输血质量管理*
张莉,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13-5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1
摘要
(
766 )
PDF (724KB)
(
1270
)
可视化
 
质量管理是输血医学实践的保障,国际上大数据已被应用于血液质量管理实践中,尤其是输血链监测的Haemovigilance(HV)系统、监测和评估血液产品和服务质量的质量指标(下简称QI)收集、分类、处理过程,以及可在不同机构之间比较质量、服务、执业过程,实现最佳实践的标杆化管理等输血质量管理工具,都离不开数据的日益积累。大数据对输血质量管理的纠正和持续改进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此外,大数据将影响输血质量管理理念和要素的变迁。从ISO系列到GMP,大数据帮助精确定位每个质量环节的关键控制要点,预防差错发生;大数据思维模式的引入和运用,必将输血质量管理扩展成为包括献血者、采供血机构、医院、受血者以及不同层面公众在内的更广泛范畴和更细致环节的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对机体抗氧化酶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
李大鹏,吕春雷,王永清,王凤娇,郑文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17-52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2
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THS)对机体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普通级新西兰兔11只,通过急性失血方式建立收缩压下降曲线,形成THS动物模型,测定收缩压基础值(T1),当收缩压降至基础值2/3(T2)、基础值1/2(T3)、基础值1/3(T4)时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检测各位置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oxidation reductase,GSH-Px)水平,不同位置检测数据以A、B、C、D分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SOD :A组低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各时间水平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T: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T1-T2、T2-T3、T3-T4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H-Px :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C组高于D组,T1、T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收缩压下降曲线建立THS模型,THS发生过程对机体抗氧化酶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可导致CAT、GSH-Px活性显著下降及SOD活性下降。THS发生过程中失血量与CAT、GSH-Px活性间存在相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1例部分D表型孕妇抗-D及基因型分析*
党鑫堂,吴筱莹,王学东,伍昌林,朱奕,李妙珊,邵超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21-52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3
摘要
(
464 )
PDF (806KB)
(
1025
)
可视化
 
目的分析1例孕妇抗-D同种免疫反应及部分D表型和基因型。方法分别采用盐水法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RhDCcEe抗原,以及常规血清学试管法和凝胶卡法鉴定孕妇血清抗-D抗体及其效价,通过检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RHD基因合子型,以及测定D抗原12个表位鉴定部分D表型。结果该个体盐水法测定为dCcee,但微柱凝胶卡法检测为DCcee表型,RHD基因外显子检测缺失第3~6外显子,合子型测定为D/d,D抗原表位分析显示缺失大部分D表位,提示该个体为部分D表型DVI-III型,基因型为DVICe/dce;孕妇血清抗-D抗体第20周第1次检测为阳性,效价为1∶32,至生产前为1:64,产后确认为Rh(D)新生儿溶血病,生下一子为Rh阳性。结论部分D表型DVI-III型过往国内亦有报道发生抗-D同种免疫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我国汉族DVI-III型多见,产前检查时须防漏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Rh(D)变异体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肖建宇,李平,陆乐,王树亚,黄成垠,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24-5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4
摘要
(
528 )
PDF (860KB)
(
1212
)
可视化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3例患者Rh(D)变异体的基因型。方法Rh 血型血清学试验采用标准血清学实验方法;采用PCR-SSP法扩增RHD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内含子及RHCE基因;采用PCR-RFLP 法鉴定RHD基因的杂合性。结果这3例患者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Rh(D)变异体。PCR-SSP结果表明3例均具有融合等位基因RHD*D-CE(3-6)-D,为RHD*DVI.3;RHD基因合子型为RHD+/RHD-杂合型;RHCE基因检测结果显示为RHCE*Ccee。3例患者RH基因型为CDVI IIIe/cde。结论基因分型对于Rh(D)变异体的鉴定是一种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ICU住院患者临床输血调查*
李红梅,王远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28-53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5
目的了解本院ICU患者血液成分的输注情况、输注量、合理性以及转归(好转、恶化、死亡)。方法回顾性调查2015年6~12月本院274例接受血液成分输注的ICU患者病历资料 ,对输血情况、输血指征、实验室检测、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74例重症输血患者中,91.2%(250/274)、87.2%(239/274)、2.6%(7/274)、5.8%(16/274)分别输注了红细胞、 血浆、冷沉淀、血小板。红细胞输注量以心胸外科 、消化道出血、产后大出血居多,占输红细胞患者的61.2 %(153/250)。Hb>100 g/L和Hb在70~100 g/L的红细胞输注率分别为15.3%(42/274)、29.5%(81/274),Hb<70 g/L输注红细胞的仅占输血患者的46.4%(127/274),红细胞输注不够合理。②进入ICU时,89.1%(213/239)的患者PT、APTT、Fib结果低于正常,PLT值均< 50×109 /L,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输注基本合理。③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患者红细胞输注量随之增加,患者的病死率与患者输血量无明显关系。结论ICU患者大多以血液成分联合输注为主,以输注2种血液成分的居多,血浆输注基本合理,冷沉淀及血小板输注合理,红细胞输注合理性有待提高。患者的输血量与病死率无明显关系,与ICU住院和住院总时间有关。患者的预后与本身所患疾病和并发症等多种因素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开放性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韩文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31-53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6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开放性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梅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0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使用的不同输血策略分成2组,行开放性输血策略的1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行限制性输血策略146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2组髋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术后3、7、15 d Harris评分均改善的基础上,改善幅度更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37%比对照组17.16%低,临床指标(红细胞输注率、输血前后Hb水平、羟乙基淀粉输注量)均比对照组优,且总体健康评分(80.02±13.60)比对照组(64.37±13.01)更优(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限制性输血策略效果显著,有利于优化临床指标,提高髋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2010~2015年溧阳市应征青年检验结果分析
张春荣,施克飞,殷琳,施淑琴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34-53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7
目的分析应征青年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寻找科学合理的方法,在确保新兵身体状况和身体素质、杜绝检验责任退兵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征兵体检检验项目的不合格率。方法统计分析本地区2010~2015年间应征青年各检测项目的不合格率,并对一组尿液标本正确留样前后的镜检白细胞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2010~2015年共检测3 722人份,总体不合格率为 17.38%。其中检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ALT(10.32%),尿液检查(6.31%)和乙肝HBsAg(0.94%)。同时将2015年17例因尿镜检白细胞不合格的应征青年嘱其正确留样方法后择日再检,有10例结果转为正常,尿液标本留样的合格与否直接影响尿沉渣镜检白细胞的检测结果(P=0.0002)。结论对应征青年在应征前普及健康教育,在体检和检验留样前开展讲座,可降低因主观原因造成的检验项目不合格率,对易受非疾病原因引起波动的检测项目可选择适时复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血液温度对白细胞过滤效果的影响
郑东,张健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37-53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08
摘要
(
638 )
PDF (701KB)
(
1172
)
可视化
 
目的了解不同血液温度对白细胞过滤的影响。方法使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血袋采集抗凝全血,按过滤前血液检测温度的高低分成3组,第1组血液温度8℃±2℃,采集后放置2℃~6℃冰箱3 h以上取出后立即过滤;第2组血液温度14℃±2℃,为血液从2℃~6℃冰箱取出后放置室温(24℃)30 min后过滤;第3组血液温度24℃±2℃,血液采集后一直放置室温4 h以上过滤。测定各组过滤前后白细胞数、过滤时间和过滤后的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组滤过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白细胞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膜脆性试验于2℃~6℃冰箱冷藏3 h以上组与其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温度低,白细胞滤过效果好,但红细胞损伤大;血液温度高,红细胞损伤小,但白细胞滤过效果差;将血液温度维持在14℃±2℃范围,有利于提高血液滤过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南京市青年人无偿献血意向及其相关心理因素的调研分析*
胡慧颖,傅强,王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45-54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1
目的调查南京市青年人参与无偿献血情况、未来献血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更好地开展献血者招募与保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相关文献设计和编制问卷,于2014年5~12月采用修正的概率抽样方法,在南京市内选择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638份,受访者是18~35岁的青年,64.4 %受访者未参与过献血。受访者无偿献血意向评分均值是2.27±0.91(1=非常愿意,5=非常不愿意)。与献血意向相关的心理因素包括对献血的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自我认知。结论多数受访青年对无偿献血持观望态度,计划行为理论能被用于解释受访青年人群的无偿献血意向,被鉴别出的心理因素也可以为招募措施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辽宁地区某医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研究
欧阳旭,周雪莹,郭颖,潘淑敏,于笑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49-55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2
摘要
(
463 )
PDF (882KB)
(
1250
)
可视化
 
目的分析辽宁地区某医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点。方法对本院2014年9月~2015年7月住院患者36124份标本进行ABO、Rh血型鉴定。结果ABO血型分布分别为A 27.63%、B 32.23%、O 29.55%、AB10.59%;血型频率特征B>O>A>AB(3.2:2.9:2.7:1.0),属华北型,符合北方地区正常人血型分布特点;RhD阴性血型频率为0.49%;RhD+、RhD-人群及不同性别在ABO血型分布中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hD+和RhD- 人群在C、E抗原表型分布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RhD+中C+E-表型比例最高,而在RhD-中C-E-表型比例最高;在RhD+ 和RhD-血型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在C、E抗原表型分布中总体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B和O血型人群中,不同性别人群在C、E血型表型分布中总体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A和 AB血型人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照某医院住院患者血型分布特点,制定合理安全的用血计划和血液预警机制,对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的影响
潘淑敏,郭颖,陈胜,于笑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54-5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4
摘要
(
506 )
PDF (731KB)
(
1128
)
可视化
 
目的分析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对冷沉淀凝血因子中纤维蛋白原(Fg)和凝血因子Ⅷ(FⅧ)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90份本中心2014年3~6月自愿献血者400 ml全血,按照不同制备流程分成3组,第1组全血滤除白细胞过滤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2组全血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第3组全血白膜法制备浓缩血小板分离FFP,经病毒灭活后制备冷沉淀因子。采用水浴融化法,随机抽取冷沉淀90份,取小辫5~10 cm,经37℃水浴融化后留取标本2~3 ml,测定Fg,FⅧ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组中Fg(mg/袋,200 ml FFP制备)含量分别为:161.3±29.6,168.5±33.9,156.6±36.5;FⅧ (IU/袋,200 ml FFP制备)为122.4±34.9,131.5±30.2,101.9±21.7;抽检3组冷沉淀凝血因子中Fg、FⅧ含量合格率分别为91.2%、94.3%、80.9%,均达到要求。抽检结果显示第2组Fg 、FⅧ含量最高,抽检合格率达94.3%;3组质量抽检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第2组>1组>3组;3种制备方法组间Fg 、F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不同方法制备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质量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咸阳市中心血站街头固定车屋开展机采血小板的效果评价
钟建玲,刘亚军,孙蕊娟,钱佳齐,史亚平,史振国,罗晓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56-55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5
目的探讨街头固定车屋开展机采血小板的优势,寻求解决临床血小板供应紧张的途径。方法对咸阳血站在站内和街头固定车屋开展的机采工作,从采集量、捐献人次、性别、年龄、职业、满足临床需求及机采血小板采集室环境监测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相同跨度时间段内,街头固定献血车屋机采血小板采集量比站内机采室增加了2 855 U,增长378.1%;机采捐献人次增加了1 354人次,增长209.0%。街头机采室环境监测和机采血小板质量检测均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在街头固定车屋开展机采血小板工作直观、方便、安全,且便于招募和采集,更有利于建立和壮大机采献血者队伍,满足临床血小板需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ELISA法不同S/CO值与金标法检测无偿献血者HBsAg相关性研究
张毓,孙国栋,徐晓艳,张丽,王学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59-56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6
摘要
(
733 )
PDF (743KB)
(
1339
)
可视化
 
目的分析ELISA法不同S/CO值与金标法HBsA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以科学方式指导血液采集,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方法选择2014年11月~2015年4月邯郸地区无偿献血者37 966例。经采血车初筛合格后,对前3个月无偿献血者ELISA法检测阳性标本在实验室内再使用金标法进行复测,对ELISA和金标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014年11月~2015年1月共检出无偿献血者HBsAg阳性标本102例,阳性率为0.52%,其中科华和万泰检出率分别为90.19%和86.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76,P>0.05);而金标法检出率较低为51.96%,分别与科华、万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33.33,P<0.01;χ2 =25.47,P<0.01);两种酶免试剂检测S/CO值20以下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均为100.00%,科华和万泰S/CO值20以上的标本再用金标法检测,漏检率分别为12.69%和11.29%;2014年11月~2015年4月各月HBsAg阳性报废率呈逐渐降低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 =14.58,P<0.05)。结论改善金标法检测环境、使用血清加样,以及提高血液初筛人员的操作能力和工作责任心,是降低血液HBsAg阳性报废率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二八法则在医生用血评价管理中的应用
刘红伟,钟国权,林金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65-56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8
目的探讨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欠发达的情况下,运用二八法则进行医生用血评价管理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9月86份输血病历及输血申请单等资料,找出导致80%不合格项次的项目,并通过改善这些项目,对比因素改善前后住院手术平均红细胞用量、平均血浆用量和住院用血总量的变化和评估二八法则在医生用血管理中的有效性。结果输血申请单审核率从27.9%上升到88.0%,输血适应证合格率从79.1%上升到93.3%,病程记录合格率从83.7%上升到88.5%。住院手术平均红细胞用量从0.16 U下降到0.13 U,平均血浆用量从0.07 U下降到0.06 U。在出院人数增长11.8%和住院手术例数增长9.3%情况下,住院用血总量下降14.9%。结论利用二八法则,重点解决医生用血评价管理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医生用血评价管理、节约用血、促进科学合理用血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西安地区女性献血者HLA抗体筛查分析
安宁,张秋会,夏爱军,胡兴斌,尹文,安群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68-5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19
目的对西安地区部分女性献血者的HLA抗体进行检测并分析,为提高输血的安全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随机收集女性无偿献血者标本202 份,采用ELISA技术对HLA-Ⅰ类、-Ⅱ类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有无妊娠史的献血者HLA抗体产生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例女性献血者中,37例HLA 抗体阳性(18.3%) 。有妊娠史女性献血者HLA抗体阳性率(30.9 %)明显高于无妊娠史女性献血者(3.3%),且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HLA抗体产生的机率升高。但是有无妊娠史与HLA抗体产生类型没有关联。结论女性无偿献血者HLA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开展女性献血者HLA抗体筛查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血浆D二聚体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刘程,周桂香,倪丹,许波,刘雨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74-57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1
摘要
(
672 )
PDF (704KB)
(
1223
)
可视化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在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患者治疗中的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生殖医学中心75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后因OHSS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的差异。结果75例中重度OHSS患者经积极纠正血液浓缩、纠正低蛋白血症、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后,在入院日D二聚体、出院日D二聚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检测OHSS患者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对评估其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应用ROC曲线评价4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胃癌的诊断价值
陈兆武,邓芳,张扬,李明,薛冰,郝磊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76-58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2
摘要
(
944 )
PDF (1075KB)
(
1512
)
可视化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 (Cytokeratins199,CA199)、糖类抗原724(Cytokeratins 724,CA724)和铁蛋白(Fre)在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胃癌组216例、健康人群组104例的血清CEA、CA199、CA724、Fer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检测及统计学分析。结果CEA、CA199、CA724、Fer在胃癌组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结论CEA、CA199、CA724和Fer对胃癌的诊断均有一定临床价值,不同分期各有特点,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显微镜检查胃液对上消化道出血诊断的临床价值
汪建军,余艳丽,王一丹,刘婧,任超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80-58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3
目的采用胃液隐血检测血红蛋白法及转铁蛋白法并与胃液标本显微镜检法进行比较,探讨胃液标本显微镜检查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用两种免疫胶体金法即血红蛋白及转铁蛋白法对临床收集的胃液标本进行检测,同时进行显微镜检查,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两种免疫胶体金法及显微镜检法检测的113例胃液标本中,其中经临床确诊消化道出血82例,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胃液潜血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法、显微镜检法对消化道出血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63.4%、64.6%、87.8%,特异度分别为80.6%、71.0%、87.1%,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6%、85.5%、94.7%,阴性预测值分别为45.5%、43.1%、73.0%,诊断效率分别为68.1%、66.4%、87.6%。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显微镜检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法、转铁蛋白法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显微镜检法检测胃液对上消化道出血有很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对指导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与红细胞参数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吴文强,江远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83-5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4
目的研究α-地中海贫血(以下简称α地贫)患者的基因型及其相应红细胞(RBC)的参数变化,为临床α地贫基因类型的初筛奠定基础。方法将已确定的α地贫基因类型的120例(男女比例为1∶1)患者随机分为3组,其中α地贫静止型患者42例、α地贫标准型患者38例、α地贫HbH型患者40例,同时选择4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对应的红细胞参数指标,即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GB)、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的差异。结果①不同基因型的α-地贫患者均表现出程度不同的小红细胞低色素症状;②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HGB、MCV、MCH值均明显降低,且与贫血程度呈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3种基因型的RDW值明显升高,与贫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随α地贫患者由静止型向HbH型变化,其相应的RBC参数指标也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RBC相关参数作为α-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预测的一种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及普及。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周远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86-59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5
目的检测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探讨RDW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的预测价值,找出预测界点。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的NSTE-ACS 14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8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脂。结果①NSTE-ACS组的TC、LDL-C、cTnI、RDW以及有高血压史、糖尿病史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NSTE-ACS组中3支病变组的RDW高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DW与cTnI呈正相关,r=0.298,P<0.05。④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RDW预测NSTE-ACS的最佳界点为11.93%,ROC曲线下面积为0.845(95%CI:0.792~0.898,P<0.05),特异性为82.90%,敏感度为72.62%。⑤RDW大于11.93%的病例组在30 d内发生任何原因的死亡或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比例较RDW小于11.93%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DW与NSTE-ACS病变程度有关,可作为预测NSTE-ACS以及预后辅助诊断的指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IgG抗体流行状况
刘晓鸽,刘爱胜,文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90-59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6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不同类型慢性肝炎人群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肝,HE) 的流行现状,为戊肝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本院体检及就诊的无肝炎人群1 746例为对照组,同时选择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1 32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肝)患者615例,分别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戊肝抗体-IgG(抗HEV-IgG),分析和比较不同类型肝炎人群戊肝流行情况。结果1 746例对照组血清抗HEV-IgG阳性率为3.49%(61/1 746),其中男性4.22%(39/925),女性2.68%(22/821);1 320例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为10.9%(144/1 320),其中男性12.29%(93/700),女性8.23%(51/620);615例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为10.2%(63/615),其中男性12.35%(42/340),女性7.64%(21/275)。乙肝组和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9.163~9.405,P<0.05),乙肝组与丙肝组抗HEV-IgG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614,P>0.05),戊肝以男性流行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873~4.025,P<0.05)。结论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人群抗HEV-IgG阳性率高于无肝炎人群,戊肝流行率以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开展对慢性肝炎人群的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对降低戊肝流行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ABO疑难血型患者紧急抢救的输血分析
桂霞, 赵星, 郭琪,穆朝东,刘景汉,兰炯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593-59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27
摘要
(
582 )
PDF (715KB)
(
1843
)
可视化
 
目的 观察评价《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简称《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按照《推荐方案》要求,对本院2015年判定为ABO疑难血型9例抢救用血患者启动紧急用血方案,在输血前后对血红蛋白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监测,跟据实验室结果及患者体征对用血方案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 对5 758例输血患者中9例ABO疑难血型急危重患者(占总输血人数0.15%),进行紧急输血治疗,平均输入红细胞3 U,输血后血红蛋白值均高于输注前,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结论 《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在ABO疑难血型患者抢救的实际操作中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安全应用于临床紧急用血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Select
XN-9000血液分析仪“低值血小板”检测通道的临床应用评价
赵秀丽,黄晓燕,万振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6 (6 ):
603-60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6.06.030
摘要
(
491 )
PDF (771KB)
(
1449
)
可视化
 
目的探讨Sysmex XN-9000(简称XN9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计数低值血小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选用3份病人低值血小板(PLT:50-80x109 /L)标本,分别用仪器的PLT-F、PLT-I通道与手工相差显微镜连续检测10次,计算其变异系数;2、选取200例低血小板标本,根据血小板报警信息分为无血小板报警组(130例)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70例)二组,用PLT-F、PLT-I和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三种方法同时检测,分别计算PLT-F法、PLT-I法与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相关系数及偏差。结果1、三份样本的变异系数PLT-F法最小(均小于1.47%),其次为PLT-I法(均小于3.12%),手工相差显微镜镜检法最大,但变异系数均小于4.07%;2、无血小板报警组和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报警组PLT-F法、PLT-I法与手工显微镜镜检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PLT-F法:0.9761、0.8051;PLT-I法:0.9567、0.6672;相对偏差分别为:PLT-F法:1.74%、6.97%;PLT-I法:2.68%、8.43%。结论当无血小板报警时,XN-9000低值血小板通道(PLT-F)计数低值血小板比PLT-I法更准确,能替代手工显微镜计数;当有血小板直方图报警时应进行手工显微镜计数确认。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