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21年, 第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1-06-20
专家论坛
红细胞冷冻保存的历史、机理与研究进展
沈凌霄, 赵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273-29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1
摘要 ( 995 )   HTML ( 35)   PDF(1275KB) ( 3426 )  
现代输血医学中红细胞冷冻保存是低温生物学中典型的临床应用之一,本文详细回顾了红细胞低温冷冻保存的发展历史以及临床应用方法的演变,并从低温生物学角度阐明红细胞在低温冷冻过程中遭受低温损伤的机理以及影响红细胞冷冻效果的常见因素,汇总了目前国际上使用新型低温保护剂的案例、胞内递送海藻糖技术的发展、冰重结晶抑制剂的应用等,为从事输血医学的医务人员和关注红细胞冷冻保存的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MiR-149通过PHGDH对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葡萄糖代谢的影响*
尹石红, 徐修才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294-30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2
摘要 ( 681 )   HTML ( 181)   PDF(1301KB) ( 823 )  
目的 探讨miR-149-5p,3-磷酸甘油酸脱氢酶(3-Phosphoglycerate dehydrogenase,PHGDH)与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伊马替尼(Imatinib,IM)耐药和糖酵解活性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CML细胞K562、伊马替尼耐药的CML细胞株K562G中miR-149-5p、PHGDH的表达情况及葡萄糖摄取量。运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在K562G细胞中获得过表达miR-149-5p的149G和对照组149N细胞。检测149G、149N细胞中miR-149-5p、PHGDH的表达情况及葡萄糖摄取量。基于液相-串联质谱联用(LC-MS/MS)技术进行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IM耐药的CML细胞株K562G中miR-149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M敏感的CML细胞株K562(*P<0.05),而PHGDH的表达在K562G细胞中明显升高(*P<0.05)。与149N细胞相比,149G细胞中miR-149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PHGDH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同时,K562G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较K562细胞明显升高(*P<0.05)。与149N细胞相比,149G细胞中葡萄糖摄取量明显降低(*P<0.05)。代谢组学分析,K562与K562G相比有9种代谢物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miR-149-5p表达与CML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相关,过表达miR-149-5p可抑制下游靶基因PHGDH的表达。miR-149-5p靶向PHGDH通路可以抑制CML细胞的糖酵解活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在体外预测大量胎母输血综合征的研究*
张源秦, 王美茹, 徐璐, 马怡然, 杨融辉, 郝一文, 程大也, 丛桂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01-30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3
摘要 ( 549 )   HTML ( 167)   PDF(1203KB) ( 1227 )  
目的 探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预测大量胎母输血综合征的临床运用,为ABO血型不一致的大量胎母输血提供一种更简便、快速的筛查方法。方法 体外模拟胎母输血综合征的血液标本特点,按胎母输血综合征的出血量将O型育龄期非妊娠健康女性体检者EDTA抗凝血分别与A或B型新鲜脐带血按比例混合后室温下孵育1 h,用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分离出远心端胎儿细胞,并进行ABO血型抗原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胎儿细胞百分比。结果 胎母输血综合征出血量达到60 mL和100 mL时,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敏感度、约登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8、0.75,0.75、0.7,0.941、0.937 5,0.826、0.791。结论 毛细管超速离心技术能简单、快速的识别ABO血型不一致的大量胎母输血综合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关系研究*
徐文莹, 任新雯, 井忠翠, 刘爱萍, 刘耿君, 王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06-30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4
摘要 ( 689 )   HTML ( 173)   PDF(975KB) ( 914 )  
目的 探讨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溶血三项试验和就诊日龄与血清总胆红素(total serum bilirubin,TSB)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2020年4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11例ABO新生儿溶血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新生儿溶血三项试验、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同时回顾分析其就诊日龄等临床资料。结果 411例患儿中,除新生儿胎龄和出生体重外,新生儿就诊日龄、直抗试验(DAT)阳性与否和溶血三项结果皆为阳性与否在TSB水平上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新生儿DAT阳性率分别为50%,46.6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胎龄小于35周和出生体重小于2 500 g的病例后,患儿TSB水平与日龄相关系数为0.42(P<0.001)。日龄≤1 d组、2~4 d组、≥5 d组的中位TSB水平分别为176.37 μmol/L、220.20 μmol/L和271.10 μmol/L,经Bonferroni校正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即就诊时日龄越大,新生儿TSB水平越高,DAT阳性率越低。结论 对疑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及时进行溶血三项检测,早日诊断,及时干预,以减少不良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西安地区供受血者红细胞Rh表型匹配输注及追踪分析
权军辉, 张明刚, 邵香, 左旭盈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10-31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5
摘要 ( 590 )   HTML ( 10)   PDF(1008KB) ( 834 )  
目的 研究受血者Rh表型分布特征,并探索其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配合规律。方法 Aigel 300检测并传输1 117例受血者ABO血型、Rh表型、抗筛及3 174例供血者Rh表型,TMIS9.5接收并实现供受双方Rh表型Ⅰ、Ⅱ、Ⅲ级匹配。输注RBC后15日开始对受血者做为期6个月抗筛追踪,并运用SPSS 25.0做风险评估。结果 西安地区供受血者RBC匹配输注结局:受血者Ⅲ级输注概率17.82%,供血者Ⅲ级匹配概率8.99%;918例Ⅰ+Ⅱ级(匹配输注)受血者,输注前有8例抗筛阳性;199例Ⅲ级受血者,输注前有1例抗筛阳性。半年后追踪到Ⅰ+Ⅱ级受血者448例,新增1例抗筛阳性(为非Rh系统抗体);Ⅲ级受血者91例,新增4例抗筛阳性(均为Rh系统抗体)。Rh表型Ⅲ级RBC输注风险显著[χ2=5.586,P<0.05;OR=9.103 ,95%CI=(1.003,82.633)];Ⅰ+Ⅱ级不显著[χ+2=0.191,P+>0.05;OR+=1.284,95%CI+=(0.418,3.947)]。结论 西安地区供受血者Rh表型分布符合人群基本特征;建议有生育需求(女性)、免疫功能正常患者避免输血,必须输注时应遵循Ⅰ+Ⅱ级Rh表型匹配或依次避开E、c、C、e、D中风险最大抗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输血在妇科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覃予思, 李元波, 薛颖泓, 姜衡春, 郑泽斌, 陈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14-31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6
摘要 ( 583 )   HTML ( 10)   PDF(938KB) ( 1025 )  
目的 探讨自体输血在妇科肿瘤患者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对432例手术的妇科肿瘤患者输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分别选取宫颈癌和卵巢肿瘤患者,并分为观察组(输注自体血)和对照组(输注异体血),对比两组免疫和血液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①432例手术患者术后诊断中,宫颈癌占40%,卵巢肿瘤占30%,其它妇科肿瘤占30%,用血量1 325.5 U。其中199例术前采集自体血295U,自体输血率22.26%。②宫颈癌患者免疫方面观察组术后IgG明显降低(P<0. 05);组间对比,对照组CD4+/CD8+降低更显著(P<0. 05)。血液学方面观察组术后TT明显延长(P<0. 05)。③卵巢肿瘤患者观察组IgM、IgG、IgA明显降低(P<0. 05)。结论 两种输血方法在短期内对妇科肿瘤患者免疫和血液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异,且回输自体血的患者不会因采血后循环血容量减少而导致指标异常。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栓弹力图指导外科手术输血: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杨功勋, 高然, 羊政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19-32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7
摘要 ( 553 )   HTML ( 12)   PDF(1480KB) ( 1014 )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对血栓弹力图指导的外科手术输血策略进行系统的评价。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1960年1月~2020年7月在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等数据库所有公开发表的,国外有关TEG指导外科手术输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通过手工检索相关论文。最终由2位评价员按照Cochrane手册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应用RevMan 5.3软件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共有8篇文献,包括863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66例,对照组497例。结果 TEG指导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输血与常规输血对红细胞输注率、术后死亡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常规输血相比,TEG指导的输血策略可有效降低血小板输注率(P=0.02)、降低新鲜冷冻血浆的输注率(P<0.00001)、有效降低术后再次出血发生率(P=0.006)。结论 外科手术过程中应用TEG指导输血能减少血小板和新鲜冷冻血浆的输注率,降低术后出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输血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抗原格局抗筛细胞联合应用的意义探讨*
闫烨, 张勤, 王丽娜, 荆浩, 吕毅, 兰炯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24-3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8
摘要 ( 500 )   HTML ( 12)   PDF(958KB) ( 794 )  
目的 探讨不同抗原格局抗筛细胞联合应用的意义,避免不规则抗体漏检。方法 选取1 200例拟输血患者血浆标本,先用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进行不抗规则体筛查,实验结果阳性标本用谱细胞鉴定抗体特异性;实验结果阴性标本分别再用不同实验方法和不同筛选细胞进行检测。结果 不规则抗体筛查总阳性率为0.75%(9/1 200),其中使用单一试剂检出阳性率为0.58%(7/1 200),对其余抗筛结果阴性标本选用两种不同抗原格局筛选细胞检出抗体阳性2例,漏检率为0.17%(2/1 193)。结论 应用木瓜酶法可以提高抗体检出率,不同抗原格局抗筛细胞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不规则抗体漏检,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药物包被红细胞法和药物添加法检测358例贫血患者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结果分析*
陈凤, 郑洋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27-33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09
摘要 ( 485 )   HTML ( 15)   PDF(1018KB) ( 848 )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使用抗生素后出现贫血的患者药物性抗体发生频率,并结合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保障输血安全。方法 选取某医院临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3天后出现贫血的住院患者血标本358例,应用药物包被的红细胞法和药物添加法两种方法进行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的检测,并查阅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在358例贫血患者血标本中,应用药物包被的红细胞法共检测出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阳性12例,358例贫血患者的阳性率为3.35%。其中头孢类药物性抗体共检测284例,阳性6例,阳性率为2.11%,非头孢类药物性抗体共检测74例,阳性6例,阳性率为8.11%,头孢类药物性抗体与非头孢类药物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阳性患者,分别按性别、年龄、是否手术统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药物添加法所有患者血标本均未检测到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结论 两种方法对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检出率有所不同,其中药物包被红细胞法阳性率明显高于药物添加法。输血科医师及临床医师应对抗生素类药物性抗体的不良影响应给予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调查研究
多次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常规等指标的影响*
陈兰兰, 张燕华, 车进, 张嘉洪, 麻静敏, 李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32-33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0
摘要 ( 990 )   HTML ( 17)   PDF(1015KB) ( 1212 )  
目的 探讨12个月内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部分血常规指标及血小板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个月内捐献单采血小板≥20次的献血者60例作为研究组,以初次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2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献血者献血前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 累计献血次数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研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献血者献血前血浆中血小板生成素(TPO)、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β-血小板球蛋白(β-TG)、血小板第4因子(PF4)的血小板生成及活化相关因子的水平,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献血者平均年龄高于对照组(P<0.05),但其初次献血年龄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协方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的献血者一年捐献20次以上的单采血小板,其外周血HGB、HCT、PLT等血常规指标变化无显著差异。不同累计献血次数的献血者一年捐献20次以上的单采血小板,其外周血PLT无显著差异(P=0.142),累计献血次数51~100次的献血组HCT、PLT高于另外两组(P=0.033,P=0.023)。不同年龄和不同累计献血次数对献血者血浆TPO、PAF、vWF、β-TG、PF4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多次捐献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外周血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影响,年龄及献血次数对血小板相关因子无明显影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汉地区献血者TPPA确证阳性人群特征分析*
陈邦锐, 赵磊, 许婷婷, 刘涛, 张红, 乐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36-33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1
摘要 ( 706 )   HTML ( 11)   PDF(943KB) ( 1206 )  
目的 分析武汉地区无偿献血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阳性人群结构特征。方法 收集武汉地区2018年1月~ 6月无偿献血者梅毒初筛ELISA阳性样本,进行TPPA确证,结合献血者信息进行人群结构特征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者78 997人中,男性献血者51 738人,女性献血者27 259人;梅毒ELISA初筛阳性331例,经TPPA确证实验有212例呈阳性,其中男性献血者119例,阳性率0.23%(119/51 738),女性献血者93例,阳性率0.34%(93/27 259),梅毒确证阳性率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4,P<0.05);已婚139例,未婚73例,不同婚姻状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3,P<0.05);按年龄段划分以18~25岁最低,阳性率为0.08%,36~45岁最高,阳性率为0.66%,不同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80,P<0.05);按文化程度分析,以中专学历献血者最高,确证阳性率为0.76%,本科阳性率最低为0.10%,不同的文化程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4,P<0.05);按职业划分以农民和工人最高,阳性率均为0.66%,学生阳性率最低为0.05%,在不同的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7.10,P<0.05)。结论 献血者招募时要重点关注低学历已婚女性献血者,属于梅毒高危人群,在血液采集前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降低血液风险,提高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23株血液分离产KPC-2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及同源性研究*
彭成, 王璐, 朱正荣, 赵文紧, 徐元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40-34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2
摘要 ( 574 )   HTML ( 12)   PDF(1103KB) ( 928 )  
目的 了解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毒力、分子分型及同源性。方法 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分离自血培养的非重复CRKP菌株共23株,拉丝试验筛查高毒力菌株;Wzi分型检测荚膜血清型别;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荚膜多糖合成调节基因(rmpA)、毒力基因及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23株菌均携带KPC-2基因,18株拉丝试验阳性且携带rmpA的高毒力菌株。Wzi分型22株为K14.64型,1株为K19型。多位点序列分型为ST11型18株、ST307型4株和ST15型1株,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一步将18株ST11型菌株分为3个型别。结论 本研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机制主要是携带KPC-2基因,主要荚膜血清型为K14.64,优势序列型为ST11型,可能存在院内暴发流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凝血因子、抗凝血酶、PLG、vWF及凝血象检测结果与TEG常用参数间的相关性研究
陈静, 童新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45-34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3
摘要 ( 930 )   HTML ( 16)   PDF(953KB) ( 1136 )  
目的 研究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的常用参数r-value、K-time、α-angle角、MA、CI、G-value与凝血因子、血管内皮因子、抗凝血酶、纤溶酶原及凝血象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本院近1年血栓弹力图r-value、k-time、α-angle角、MA、CI、G-value的检测结果,以这6个参数中存在任意1项异常结果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80℃冻存其血浆,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样本的9个凝血因子活性(Ⅰ:a、Ⅱ:a、Ⅴ:a、Ⅶ:a、Ⅷ:a、Ⅸ:a、Ⅹ:a、Ⅺ:a、Ⅻ:a)、血管内皮因子抗原(vWF:Ag)、抗凝血酶活性(AT:a)、纤溶酶原(PLG)及凝血象PT、APTT、TT进行检测。结果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PLG和Fig与TEG常用参数间有回归关系。结论 就直观性和整体性而言,血栓弹力图优于实验室传统凝血常规检测项目,但是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一一对应性,不能以血栓弹力图的结果替代其他出凝血常规检测的结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扬, 戴春阳, 华艳, 陈少华, 陈兆武, 李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50-35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4
摘要 ( 542 )   HTML ( 13)   PDF(1214KB) ( 1196 )  
目的 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V-DNA)载量的差异,探讨其在监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0年9月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就诊的42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EBV-DNA在不同年龄、性别、病理类型、临床分期、淋巴瘤B症状、预后指数IPI、临床常见检测指标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连续定期随访的97例NHL患者治疗前后的EB病毒载量变化,讨论EBV-DNA在患者预后中的意义。结果 421例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阳性率为41.8%,阳性率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不断增高,其中T和NK细胞来源的以及有淋巴瘤B症状的NHL患者更易受感染,且不同组织来源的NHL患者感染率也有明显差异。97例随访NHL患者按照IPI分为四组,低危组、低中危组和高中危组治疗后EBV-DNA载量明显下降,而高危组治疗后载量无明显变化。EB病毒感染后的NHL患者前白蛋白、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低于未感染者,且风险较高,生存时间较短。临床指标中病理类型、EBV感染、淋巴瘤B症状、有无骨髓浸润、PA和CysC与预后显著相关,其中病理类型、EBV感染、有无骨髓浸润和CysC是NHL的独立预后因素,成熟T和NK细胞来源NHL患者预后更差。结论 不同类型NH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V-DNA载量具有差异,治疗前后定期检测患者EB病毒载量变化对预后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croRNA-633和microRNA-601的表达及临床价值分析
黄婷婷, 彭鑫, 符鑫, 廖雪霞, 羊明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59-3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5
摘要 ( 597 )   HTML ( 10)   PDF(1149KB) ( 793 )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633和miR-601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儋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16例作为胃癌组,根据胃癌病情进展分为早期胃癌组(n=48)和进展期胃癌组(n=68),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血清miR-633及miR-601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糖类抗原72-4(CA72-4)及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分析其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633、miR-601水平与CA72-4及CA19-9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组血清miR-633表达水平(1.93±0.86 vs. 0.62±0.14)、miR-601表达水平(9.16±2.50 vs. 3.80±1.27)、血清CA72-4水平(30.74±7.35 vs. 3.28±0.85,U/mL)及CA19-9水平(51.38±12.95 vs. 15.60±5.83,U/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1)。进展期胃癌组血清miR-633表达水平(2.58±1.16 vs. 1.24±0.57)、miR-601水平(10.92±3.48 vs. 7.15±1.96)、血清CA72-4水平(40.52±10.35 vs. 16.65±4.70,U/mL)及CA19-9水平(64.15±17.42 vs. 36.20±10.18,U/mL)均明显高于早期胃癌组(均P<0.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633、miR-601、CA72-4及CA19-9四项联合诊断早期胃癌的曲线下面积(0.917,95%CI:0.857~0.97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5.7%和82.6%。相关分析显示,胃癌患者血清miR-633、miR-601水平与CA72-4及CA19-9均呈正相关(r=0.760、0.712、0.828、0.725,P<0.001)。结论 早期胃癌患者血清miR-633、miR-601、CA72-4及CA19-9水平明显升高,四项联合检测对早期胃癌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血液肿瘤所致凝血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许倩文, 薛磊, 汪敏, 强萍, 王丽, 徐慧, 张旭晗, 许汉英, 刘欣, 朱薇波, 蔡晓燕, 刘会兰, 孙自敏, 杨林, 王兴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64-37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6
摘要 ( 562 )   HTML ( 20)   PDF(1103KB) ( 924 )  
目的 研究复发难治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靶向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治疗后出现的凝血功能变化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评估2016年10月~2020年1月46例复发难治B细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接受靶向CD19 CAR-T治疗后凝血功能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为37例(80.4%),包括D-二聚体>5 mg/L(31/46, 67.4%)、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值>3 s(7/46, 15.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值>10 s(25/46, 54.3%)、凝血酶时间延长(19/46, 41.3%)、纤维蛋白原<1.5 g/L(22/46, 47.8%)以及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0 mg/L(12/18, 66.7%)。相关因素分析提示凝血指标的变化与回输方式、输注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及输注后出现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严重程度相关。结论 CAR-T治疗可影响患者凝血功能,逐步递增分次回输可以减轻输注后的凝血功能异常,CRS的严重程度与凝血功能异常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miR-222-3p、HE4及CA1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苏红娥, 钟庆吉, 符春丽, 薛万兴, 林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71-37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7
摘要 ( 562 )   HTML ( 10)   PDF(1092KB) ( 947 )  
目的 探讨上皮性卵巢癌(EOC)患者血清miR-222-3p、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及糖类抗原125(CA125)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118例EOC患者,105例上皮性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和60例健康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miR-222-3p表达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E4及CA125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2-3p、HE4及CA125水平对EOC的诊断价值。Pearson相关分析EOC患者血清miR-222-3p表达水平与HE4及CA125的相关性。结果 EOC组血清miR-222-3p(1.62±0.74 vs 0.84±0.35, 0.73±0.24)、HE4(346.20±58.72 pmol/L vs 53.46±11.63 pmol/L, 48.60±9.75 pmol/L)及CA125(307.60±94.25 U/mL vs 26.83±11.56 U/mL , 20.72±9.40 U/mL)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均P<0.001)。EOC患者血清miR-222-3p、HE4及CA125表达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ROC曲线显示,血清miR-222-3p、HE4及CA125水平诊断EOC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16、187.50 pmol/L、162.80 U/mL,三项联合诊断EOC的曲线下面积(0.948,95%CI:0.887~0.995)最大,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为96.8%和89.5%。相关分析显示,EOC患者血清miR-222-3p表达水平与HE4及CA125均呈正相关(r=0.847,P<0.001,r=0.793,P<0.001)。结论 EOC患者血清miR-222-3p、HE4及CA125水平明显升高,三项联合检测对EO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儿童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沈建强, 陈玉梅, 蒋蕾, 吴建刚, 沈燕, 李晓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76-37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8
摘要 ( 572 )   HTML ( 13)   PDF(999KB) ( 1071 )  
目的 探讨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53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检测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比较不同程度肾损伤患儿的三种指标水平,分析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 急性肾损伤组患儿(49/157,32.03%) 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均高于无急性肾损伤组(108/157,67.97%)(P<0.05)。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患儿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期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尿肾损伤分子-1、尿IL-18、血清胱抑素C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患儿合并急性肾损伤诊断截断值分别为3.87μg/mL、271.04 pg/mL、1.23 mg/L ,联合诊断的AUC为0.884,其诊断效能高于单独检查(P<0.05)。结论 尿肾损伤分子-1、IL-18及血清胱抑素C均可作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并发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指标,联合诊断可提高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与教育
以职业胜任为导向的临床输血学教育方式的研究*
刘爱萍, 王莉存, 邵长峰, 井忠翠, 管洪在, 王海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80-3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19
摘要 ( 534 )   HTML ( 9)   PDF(1074KB) ( 879 )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迅速发展,人们对于健康服务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临床输血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存在明显短板,为了提高输血专业毕业生的工作能力,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某医学院校以胜任力模型为工具,总结临床输血工作中表现优秀者所需具备的外显性特征、内隐性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对个人工作能力的影响。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通过壮大教学师资队伍以及应用新型教育方式等,培养同时具备这些外显性特征和内隐性特征的高素质临床输血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社会技能和职业素质,确保临床工作中的输血质量和安全,提供更加可靠、优质的输血服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R-T治疗急性白血病患者严重并发症CRS与CRES救治的规范化护理*
张佳思, 谭方方, 袁嘉, 符刚, 阮潜瑛, 姜盛, 黎诗琦, 钱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84-3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0
摘要 ( 722 )   HTML ( 9)   PDF(1023KB) ( 1540 )  
目的 总结10例难治、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CAR-T治疗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规范化护理经验。方法 对10例难治、复发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实施CAR-T治疗后出现的严重细胞因子风暴及脑风暴并发症,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严密监测患者体温、血压、意识、瞳孔、语言表达,有无抽搐的发生及抽搐发生的前兆表现;尽早实施血浆置换;使用托珠单抗注射液、呼吸机等抢救药物及器材;意识丧失、抽搐发作时及时保持呼吸道畅通;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结果 10例患者中除2例因家属中途放弃治疗外,其余均救治护理成功并顺利出院,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均为100%,均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士对CAR-T治疗严重并发症能做到:早识别、早救治、早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救治的成功率,保障更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1例核酸检测混检无反应性的HIV感染献血者的检出*
王颖颖, 郭笑寒, 臧亮, 邓雪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89-3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1
摘要 ( 735 )   HTML ( 15)   PDF(948KB) ( 188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O型患者非同型肝移植引发免疫性过客淋巴细胞综合征1例
王晓宁, 孙长杰, 王宇飞, 卢伟伟, 刘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91-39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2
摘要 ( 413 )   HTML ( 3)   PDF(974KB) ( 91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胎母输血综合征辅助诊断与治疗进展*
张源秦, 马怡然, 郝一文, 程大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395-3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3
摘要 ( 763 )   HTML ( 11)   PDF(959KB) ( 1999 )  
胎母输血综合征(fetomaternal hemorrhage,FMH)是一种十分罕见疾病,发病非常隐匿,由于早期缺乏特异性,不易做出临床诊断,一旦发生大量胎母输血容易导致胎儿宫内窘迫,胎儿贫血进而导致胎儿死亡,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目前对于该病认识尚不充分,可能造成漏诊和治疗不及时。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并基于国内外最新共识,积极探讨胎母输血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FMH的认识,并最大限度减少漏诊率,改善围产期母婴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在临床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
邵从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400-40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4
摘要 ( 901 )   HTML ( 11)   PDF(1063KB) ( 2554 )  
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是一个较容易获取的参数,它可以反映红细胞体积的异质性(通常被认为是红细胞大小不均),多被用于探究贫血的病因。然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许多非血液学疾病中,如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RDW可作为反映疾病活动程度的有效指标。异常的RDW反映了红细胞内在平衡的紊乱,包括红细胞生成障碍和红细胞生存周期异常,且该过程多与氧化应激、炎症、营养不良、血脂异常、高血压、红细胞破裂以及促红细胞生成素功能改变有关。因此,本文就RDW在多种临床疾病诊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移植患者血液管理研究进展*
王文静, 赵儒, 王琪, 陈利达, 陈文慧, 芦宏凯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1 (3):  404-40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1.03.025
摘要 ( 510 )   HTML ( 15)   PDF(961KB) ( 1081 )  
肺移植患者常由于贫血、手术复杂程度高、手术创面大失血多等原因需要输注血液制品。输血在改善患者携氧功能和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的同时,也增加了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失功(PGD)、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LI)和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ACO)等风险。本文从术前输血评估、贫血干预、术中出凝血监测及输血治疗、术后相关并发症监测等方面,总结了肺移植患者血液管理的相关措施,提出多学科联合实施患者血液管理,为临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