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2-06-20
专家共识
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判定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 中国输血协会免疫血液学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273-27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1
摘要 ( 508 )   HTML ( 7)   PDF(1290KB) ( 423 )  
免疫性因素是导致临床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常见原因之一,如何进行科学判定及输注性治疗尚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中国输血协会人类组织抗原专业委员会和免疫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依据国内外指南和文献,制定了此专家共识,对免疫性血小板输注无效(IPTR) 的定义、判断、实验室检测方法及IPTR的预防和输注治疗策略等要点进行系统梳理并确定相应方案,为规范开展IPTR实验室检测和诊疗提供参考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治疗宫腔粘连专家共识
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和生育力促进分会, 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专业委员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279-28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2
摘要 ( 616 )   HTML ( 4)   PDF(1209KB) ( 677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 ,PRF)作为一种外科生物添加剂,通过抽取患者自体非抗凝全血制备。近二十年以来,PRF以其制备过程简单,高效修复受损组织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各种医学领域。随着PRF在组织修复领域的广泛应用,研究者开始探索将PRF应用于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IUA)的治疗中。本专家共识由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妇科内分泌和生育力促进分会和中国女医师协会输血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由来自全国的在宫腔粘连治疗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妇产科专家和具有PRF 制备经验的输血医学专家共同编写,本共识基于专家经验和现有医学证据,为医护人员在治疗IUA的临床实践中规范化地应用PRF提供指导意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和供应专题
我国38家采供血机构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集制备供应实践经验
易星, 袁晓华, 白林, 丛培芳, 王媛, 李丽, 蔡红军, 张小霞, 张洁烨, 鲍琳, 甄晓峰, 张剑, 成宁, 陈阳, 郭晓婕, 王慧, 付竹筠, 杨培, 王振兴, 冼志莲, 王林,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285-29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3
摘要 ( 481 )   HTML ( 4)   PDF(2510KB) ( 700 )  
目的 总结用于新冠肺炎临床预防治疗的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简称新冠血浆,COVID-19 convalescent plasma,CCP)采集生产制备的经验。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72家省市采供血机构新冠血浆采集工作的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采集、检测、制备、供应与质量控制等环节。结果 有61家采供血机构开展了新冠血浆采集相关工作,38家采供血机构自愿回答全部或部分问题。新冠血浆的采集主要以已有献血屋或临时设置设施地点为主;其中30家采供血机构共采集新冠血浆1 359.8单位;采集的新冠血浆ABO血型A∶B∶O∶AB比为2.2∶2.2∶1.8∶1;37家机构分享了采集到的新冠血浆加工制备情况;各地新冠血浆质控标准,血浆储存和不合格新冠血浆的处置以及临床供应方式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且存在差异。结论 各地在利用现有资源完成新冠血浆采集制备和质量控制基础上,有必要建立新冠血浆采集和制备等的统一标准和指导原则,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评价和临床研究提供统一的新冠血浆制品种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部分省市地区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采供工作的组织管理
胡秋月, 许守广, 周源, 米振兴, 贾红志, 马立仙, 王振兴, 华敏玉, 李丽, 甄庆亮, 赵会霞, 代华友, 黄会青, 吴南, 林永桔, 汪鹏, 李玲, 沈有华, 朱丽莉, 田志彬, 张荣江, 易星, 徐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291-29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4
摘要 ( 396 )   HTML ( 2)   PDF(1279KB) ( 611 )  
目的 了解全国采供血机构的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CCP)组织采集、应急管理等工作做法,探索和进一步完善血站对恢复期血浆采集相关等工作机制。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对自愿参加大陆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知识交流(knowledge exchange,KE)的72家全国省市级采供血机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组织采集、应急管理及临床输注三方面。结果 开展CCP采集工作的机构61家,实际反馈调查问卷42家(17家血液中心,25家中心血站),有效反馈率69%(42/61)。90.5%(38/42)机构的牵头主管单位是省级或当地卫生行政部门。70%以上的机构开展了新冠病毒防疫知识、血浆采集工作和生物安全方面的培训。开展“特殊检测”和“CCP临床输注前免疫学血液检查”的血液中心及中心血站的比例分别为47.1%(8/17)、29.4%(5/17)和16%(4/25)、4%(1/25)。仅35.7%(14/42)的机构收集到CCP临床输注疗效数据。结论 卫生行政部门作为CCP工作牵头主管部门的模式已基本形成,但采供血机构在CCP工作中承担的职责未统一明确,规范的CCP输注治疗及应用效果全流程监测信息互通机制尚未建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捐献者招募方式和捐献人群分析*
张立波, 黄会青, 赵国庆, 张丹, 王林, 林毅胜, 付竹筠, 李浩, 连云, 王鹏坤, 李宁, 冼志莲, 姚建, 燕锋, 蔡红军, 钟建玲, 许守广, 庞霄, 马伟, 孟慧灵, 张旸, 王媛, 张荣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297-30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5
摘要 ( 397 )   HTML ( 2)   PDF(1206KB) ( 493 )  
目的 分析新冠康复者恢复期血浆(简称新冠血浆)捐献者招募方式和捐献人群特点。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国内截止到2021年3月1日的新冠血浆捐献者(简称捐浆者)招募工作、医学伦理原则遵从情况、捐浆者康复标准、捐献血浆前健康征询标准和捐浆者人口学基本情况6个方面内容开展问卷的调研进行分析。结果 新冠患者收治定点医院招募捐浆者、采供血机构招募及两个机构同时招募这三种招募方式占到75.55%;对病程信息及其他一般病史关注的采供血机构占到70%;招募单位和采集单位均负责知情同意告知占68.30%;以同时满足两次核酸阴性、体温恢复正常、出院居家隔离14天以上及影像学恢复正常作为招募标准的采集单位占41.46%;75.60%的单位制定专门的新冠康复者健康检查要求或在已有基础上增加额外要求;全体捐浆者中男性占56.31% ,在全体捐浆者中,成功捐献占比74.90%。结论 新冠康复者招募成功率偏低,新冠患者收治定点医院和采供血机构协同招募效果较好,充分开展知情同意,康复时间长是保障新冠血浆捐献安全的基础,康复者中男性对于捐献新冠血浆的意愿高于女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基于过冷液体凝固放热的无源输血加温器对血液质量的影响评估
李玉璇, 张玉龙, 马兴焕, 强书毓, 王小慧, 詹林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02-30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6
摘要 ( 368 )   HTML ( 3)   PDF(1813KB) ( 484 )  
目的 对自制的一款基于过冷液体凝固放热的无源输血加温器进行应用评估,考察使用该加温器后血液质量的变化,为其后续转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使用无源输血加温器加温冷藏保存的全血和悬浮红细胞,检测加温前后溶血率、血常规、生化指标、形态学参数、膜损伤程度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全血经无源输血加温器加温后,白细胞计数轻度降低,K+浓度及血栓弹力图的MA值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改变。悬浮红细胞经加温后乳酸脱氢酶浓度轻度升高,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及溶血率轻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 使用无源输血加温器加温血液后,其质量相关指标虽有轻度的改变,但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加温后的血液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12”。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的研制及其在病理血管条件下血小板黏附功能检测中的应用*
牛思颖, 徐嘉婕, 徐梦瑶, 张议丹, 夏利军, 江淼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08-31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7
摘要 ( 397 )   HTML ( 5)   PDF(1471KB) ( 733 )  
目的 研制一种合适的体外模型,用以观察病理血管条件(包括狭窄、血流紊乱、静脉瓣膜受损等)下血小板在血管壁的黏附功能。方法 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改良的平板流动小室装置,以不同剪切力、不同血管管腔直径对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血小板的黏附进行了观测,同时对流经小室但未黏附的血小板进行聚集功能检测。结果 带有荧光标记血小板的外周血以正常静脉流速流过胶原包被的流动小室,约5~8 min可观察到血小板呈片状黏附于管壁,最大血小板覆盖面积约60%;使用针对血小板黏附功能的抑制剂SZ-2能显著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同样的血小板在局部狭窄管腔和存在血管分支的管腔中黏附面积增大;流经局部狭窄管腔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流经正常管腔的血小板。结论 改良型平板流动小室能较好地模拟生理和血管病理条件下的血流状态,对于检测血小板功能、监测抗血栓药物疗效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盐酸精胺抑制血小板活化的初步研究*
王静, 胡艳, 朱曼, 胡芮维, 张洪为, 黄远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15-31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8
摘要 ( 347 )   HTML ( 2)   PDF(1276KB) ( 313 )  
目的 初步探究不同浓度的多胺类一氧化氮供体四盐酸精胺对血小板保存期内不同存储时间节点的血小板活化的影响,讨论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将储存1 d、3 d、5 d的单采血小板分别分为实验组(A、B、C、D、E组)和对照组(F组),向实验组分别加入10 mmol/L、20 mmol/L、30 mmol/L、40 mmol/L、50 mmol/L的四盐酸精胺40 μL,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PBS溶液。采用荧光酶标法检测血小板的一氧化氮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膜表面CD62p的表达。结果 不同储存时间节点的单采血小板添加四盐酸精胺后,单采血小板的一氧化氮含量均有升高,CD62p表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添加的四盐酸精胺浓度越高,血小板一氧化氮浓度越高,CD62p表达越少,四盐酸精胺浓度为40 mmol/L左右后趋于稳定。结论 多胺类一氧化氮供体四盐酸精胺可以向血小板提供一氧化氮,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这与四盐酸精胺浓度有一定关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林放, 周谋, 李文丹, 孙宇, 骆美良,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20-32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09
摘要 ( 329 )   HTML ( 2)   PDF(1544KB) ( 688 )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研究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的抑菌效果。方法 采用牛津杯打孔法进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体外抑菌实验,设置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和氨苄西林为阳性对照,灭菌纯水为阴性对照,最后测定抑菌圈的直径。结果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形成的混合菌有较强的敏感性,在牛津杯打孔法实验中的抑菌圈直径为(19.00±0.61)mm,与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和氨苄西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混合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输血治疗儿童遗传性难治性溶血性贫血的回顾性分析
李津杞, 臧艳, 李津婴, 查占山, 钱宝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25-3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0
摘要 ( 375 )   HTML ( 2)   PDF(1226KB) ( 458 )  
目的 分析儿童遗传性难治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效果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2021年5月,在本院输注红细胞的儿童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共65例。根据红细胞输注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可能影响输注效果的因素(性别、年龄、血型、输注前血红蛋白、血液成分、输注次数、溶贫类型、脾大)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输注80例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脾大对于输注效果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脾大为输注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59,95%CI:3.527~61.752,P<0.001)。结论 脾大是儿童遗传性难治性溶血性贫血的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影响因素,对临床输血及该疾病的治疗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
葛艳芬, 刘均如, 黄革, 李广华, 周茂华, 林婷, 冼璐桦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28-33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1
摘要 ( 438 )   HTML ( 1)   PDF(1417KB) ( 429 )  
目的 报道新生儿异常Hb Q的家系分析结果,进而加强医务人员对Hb Q患者及其他异常Hb携带者的重视。方法 采集患者家系成员的外周血标本,行血常规检测、血红蛋白(Hb)电泳、变性珠蛋白小体(Heinz小体)试验及α、β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 5例先证者及其父或母MCV、MCH均降低,4例先证者及其父或母α基因型均为-α4.2/αα;1例先证者α基因型为--SEA /-α4.2,其父及母α基因型分别为--SEA/αα、-α4.2/αα。4例先证者的Hb电泳在S区含有(19.2-24.0)%的区带,Hb Bart's:(0.3-1.4)%,Hb A:(8.1-21.0)%,Hb F:(59.3-67.4)%。其父或母为异常Hb Q1含量:(27.9-29.1)%,Hb A:(68.2-69.7)%,Hb A2:(1.7-1.9),Hb Q2:(0.7-0.8)%。1例先证者Hb电泳在S区含有46.3%的区带,Hb Bart's:26.9%,Hb F:25.7%,未见Hb A,且Heinz小体试验阳性,阳性率为0.5%。其父Heinz小体试验阳性。其母为异常Hb Q1含量:28.5%,Hb A:69.1%,Hb A2:1.7%,Hb Q2:0.7%。结论 根据家系遗传和地贫基因分析,推断上述5例先证者及其父或母的异常血红蛋白均为α链变异的Hb Q连锁静止型α4.2地贫。此5例家系的报道提升了医务人员对异常血红蛋白复合α地中海贫血的认知,对优生优育与遗传咨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科择期手术备血策略的建立及术中用血分析
张慧, 容可, 王思贤, 闻才李, 程晓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33-33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2
摘要 ( 467 )   HTML ( 7)   PDF(1273KB) ( 765 )  
目的 探讨骨科择期手术备血策略(SBOS)制定及术中用血量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骨科择期手术患者2 930例,采集红细胞申请量和实际使用量,按手术类型统计患者的输血率、人均红细胞用量、有无大出血风险等指标,制定我院骨科择期手术SBOS;对围术期输血患者的用血信息采用卡方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手术用血量的因素。结果 (1)骨科择期手术患者2 930例,临床申请用血量5 256 U,手术共分15类;其中围术期输血患者142例,共输注红细胞538 U,总输血率4.85%(142/2 930),手术输血患者红细胞输注量(3.93±2.63)U。建立我院骨科择期手术SBOS,根据手术备血情况,将手术分为不需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仅需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需要做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及备血3类。(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多发伤对围术期红细胞输注量有影响(OR=0.145、3.058、5.683,P均<0.05)。结论 建立骨科择期手术SBOS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备血提供了依据,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是否多发伤、年龄等因素,合理备血和输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分型与输血疗效关系探讨*
康晓珍, 彭炜童, 魏寿忠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38-34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3
摘要 ( 658 )   HTML ( 10)   PDF(1236KB) ( 666 )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分型与输注红细胞后疗效的关系。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83例DAT试验阳性输血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患者的疾病类型、血常规、DAT阳性分型及凝集强度、红细胞输注后疗效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与DAT阴性组进行比较。结果 DAT阳性输血患者常见疾病类型是血液病、感染性疾病、肾脏疾病和其他不明原因情况,分别有36例(43.37%)、22例(26.51%)、7例(8.43%)、7例(8.43%)。Hb、RBC、Hct上升值/U DAT阳性组分别为5.75±3.71(g/L)、0.19±0.14(1012/L)、1.65±1.28(%),阴性组分别为8.09±3.57(g/L)、0.24±0.15(1012/L)、2.43±1.28(%),阳性组均低于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阳性组输血有效率(61.48%,83/135)明显低于DAT阴性组(80.74%,109/135)(P<0.01)。DAT阳性分型后,IgG+C3d组、IgG组、C3d组输血后的Hb上升值/U分别是8.20±4.65、5.73±3.53、2.01±2.55,其中C3d组Hb上升值/U低于阴性组(Hb上升值/U:8.09±3.57)、IgG+C3d组、Ig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组Hb上升值/U低于阴性组、IgG+C3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有效率IgG+C3d组(90.00%)>IgG组(61.34%)>C3d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T阳性分型后不同凝集强度对输注红细胞疗效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T阳性常见于血液病及感染性疾病,DAT阳性患者输注红细胞后有效率降低,可能与DAT阳性分型有关。DAT阳性患者输血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确保患者安全、有效输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血清miRNAs作为潜在肝癌诊断标志物的临床价值研究*
鲁大鹏, 王保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43-34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4
摘要 ( 411 )   HTML ( 2)   PDF(1747KB) ( 685 )  
目的 探讨7种miRNA,简称miRNA7(包括miR-21,miR-26a,miR-27a,miR-122,miR-192,miR-223和miR-801)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比较其与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早期肝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数据库ENCORI包含了50例肝正常组织和370例肝癌组织的相关数据信息,检索miRNA7在不同肝组织间表达水平的差异;随后收集我院诊治的70例非癌性患者作为肝良性组,75例肝癌患者作为肝恶性组,3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iRNA7、AFP和CEA表达水平、阳性率,分析以上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结果 ENCORI数据库显示,相比肝正常组织,肝癌组织中miR-21,miR-26a,miR-27a,miR-122,miR-192和miR-223均显著异常表达。在177例受试者中,相比于对照组和肝良性组,肝恶性组血清miRNA7的总相对定量值Logit、AFP和CEA表达水平及检测阳性率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肝恶性组和对照组的血清miRNA7、AFP和CEA联合检测的AUC值(0.97)明显高于三者单独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早期肝癌的诊断效能。同时,肝恶性组和良性组间血清miRNA7、AFP和CEA联合检测的AUC值(0.92)也均高于其单独检测,三者联合检测的AUC值与单独检测AFP、C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miRNA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miRNA7是肝癌早期诊断的有效肿瘤标志物,与AFP、CEA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肝癌的临床诊断效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婴因素对脐带血质量参数的影响
邢义高, 张秀涛, 吕玲, 王忠, 高峰, 雒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49-35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5
摘要 ( 355 )   HTML ( 3)   PDF(1228KB) ( 482 )  
目的 探讨母婴因素对脐带血有核细胞总数(total nucleated cell,TNC)和CD34+细胞数量的预测意义。方法 对山东省脐带血造血干细胞库8 267份公共库脐带血的产妇年龄、孕周、脐血体积、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血型等信息进行统计,以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为基础,结合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研究了不同母婴因素对TNC、CD34+细胞数量的影响。结果 产妇年龄、新生儿血型与TNC和CD34+细胞数量均无显著相关性;孕周、脐血体积、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与TNC和CD34+细胞数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分娩方式对TNC的影响最大,顺产的TNC高于剖宫产;新生儿性别对CD34+细胞数量的影响最大,男孩脐血中的CD34+细胞数量要高于女孩。结论 通过分析母婴因素对脐血质量参数的影响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可有效预测脐带血中TNC和CD34+细胞的数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7~2020年度全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能力验证结果分析
张立群, 肖尧, 周晓阳, 许晓东, 蔡剑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53-3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6
摘要 ( 699 )   HTML ( 8)   PDF(1239KB) ( 1270 )  
目的 分析2017年~2020年度全国主要医院及第三方检测机构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HLA-A/B/DRB1)的能力验证(PT)结果,评估实验室检测能力,为提升实验室HLA分型检测水平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PT数据库中HLA分型评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检测方法、检测试剂、人员因素等多角度分析各实验室结果的产生错误的可能原因。结果 2017年~2020年回报等位基因数据共计12 096例,出现错误等位基因共计127例,错误类型主要分为分型技术错误(13例)和人为错误(114例);PT活动参与实验室从78家增加至96家,总体错误率为1.05%(127/12 096),近四年实验室出现错误的比例分别为2.56%(2/78)、4.88%(4/82)、8.75%(7/80)、3.13%(3/96)。结论 近4年我国HLA低分辨基因分型检测实验室仍有一定比例的错误率,错误类型以人为错误为主,需引起实验室检测人员尤其是出具报告人员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IgA肾病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与血清Gd-IgA1相关性研究*
肖勇, 贺海东, 胡屏, 孙蔚倩, 徐旭东, 唐余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57-36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7
摘要 ( 368 )   HTML ( 2)   PDF(1536KB) ( 648 )  
目的 探讨肠黏膜屏障功能与血清Gd-IgA1表达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住院病人,以首次经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患者45例作为IgA肾病组,以正常健康人群25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血清样本中炎症因子水平(IL-6及TNF-α)、肠黏膜屏障损伤指标(D-LAC 、DAO、sICAM-1及 LPS)及Gd-IgA1 水平,同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及IgA水平),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及Gd-IgA1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血清Gd-IgA1水平与肠道屏障损伤指标呈正相关(P<0.05)。结论 IgA肾病患者血清Gd-IgA1水平升高,肠黏膜屏障功能可能参与了Gd-IgA1的表达,这为IgA肾病的治疗监测及判断预后开拓新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对宫腔粘连创面修复的影响研究*
杨慕坤, 王子君, 崔广霞, 陈麟凤, 白文佩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63-36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8
摘要 ( 511 )   HTML ( 6)   PDF(1471KB) ( 633 )  
目的 评价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 fibrin,PRF)对宫腔粘连创面修复的形态学影响。方法 将经宫腔镜证实为宫腔粘连的患者68例按1∶1随机分为PRF组与对照组,均行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并留取子宫内膜组织,PRF组在TCRA后即刻、4周后宫腔置入PRF,对照组宫腔内未置入药物。8周后两组均行宫腔镜二探术评估粘连情况并再次留取子宫内膜组织。评估治疗前与治疗后8周子宫内膜形态学变化。结果 形态学研究显示PRF组治疗后腺体数量、Ki67、细胞角蛋白18(Cytokeratin 18,CK-18)、波形蛋白(Vimentin)平均荧光强度均增加,纤维化面积比例减小。PRF组子宫内膜腺体数量、Ki67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纤维化面积比例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PRF治疗宫腔粘连,可以显著促进创面修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化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风险的Nomogram模型建立*
李琚, 祝文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69-37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19
摘要 ( 385 )   HTML ( 1)   PDF(1476KB) ( 333 )  
目的 构建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R3.5.3)软件建立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结果 所选取的13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中有46例患者发生贫血,贫血的发生率为34.85%(46/132)。LASSO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性别、放疗、血清白蛋白<35 g/L、抽烟及饮酒是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六项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合并贫血的风险列线图模型,模型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62(95%CI:0.829~0.895),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基本一致,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5(95%CI:0.819~0.871),决策曲线显示阈值概率在3%~100%范围内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 列线图有助于预测恶性淋巴瘤患者发生贫血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09例B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融合基因和免疫表型分析*
朱丽娟, 苏晓霁, 卓佳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74-37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0
摘要 ( 353 )   HTML ( 3)   PDF(1767KB) ( 602 )  
目的 回顾性分析109例B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检测结果,探讨其融合基因和免疫表型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融合基因检测,采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表型分析。结果 109例B淋巴系统恶性肿瘤患儿集中在1~10岁;融合基因阳性者42例,检出率为38.5%,其中TEL/AML1比例最高,占64.3%;免疫表型以表达CD34和CD10的Ⅱ型(common-B-ALL)为主,共81例,占74.3%,TEL/AML1和BCR/ABL阳性患者均属Ⅱ型;伴髓系抗原表达与疾病的预后无关,但不同类型融合基因的表达与疗效相关。结论 儿童急性B-ALL的发病年龄、融合基因以及免疫表型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定免疫标志物的改变可用于发病初期融合基因表达的预测,特征性融合基因的鉴定也有利于更精准的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37℃下具有反应活性的罕见抗-Lea+抗-Leb抗体1例及文献回顾
谭金哲, 鄢玲利, 李贵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79-3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1
摘要 ( 325 )   HTML ( 12)   PDF(1697KB) ( 4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血小板的免疫学特性研究进展*
邵意涵, 朱培元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82-39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2
摘要 ( 374 )   HTML ( 7)   PDF(1424KB) ( 1048 )  
血小板在人体内不仅参与止血,也是重要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血管完整性、炎症、调节免疫过程和肿瘤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总结了血小板发挥免疫调节作用的途径、血小板与白细胞的相互作用、血小板在抗病原体感染中的作用以及血小板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从输血医学领域的角度看,不仅要关注输注血小板对于止血的必要性,也应重视血小板免疫调节作用对疾病结局的潜在影响,因此全面了解血小板的免疫学特性对于临床血小板精准输注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促进肝再生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苏贤, 李艳宏, 阎少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92-39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3
摘要 ( 355 )   HTML ( 4)   PDF(1333KB) ( 372 )  
肝脏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切除术或肝移植术的成功,主要取决于术后肝脏能否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体积。研究表明,血小板在促进肝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文就血小板促进肝再生的作用机制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肝切除或肝移植相关术后肝再生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肺移植围手术期输血管理的研究进展*
惠姣洁, 梁锋鸣, 陈静瑜, 许红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399-40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4
摘要 ( 276 )   HTML ( 4)   PDF(1173KB) ( 540 )  
异体血液制剂输注是肺移植围手术期常见的输血方式。围手术期大容量异体血液制剂输注与肺移植受者的术后移植物功能障碍和死亡率相关。本文回顾现有文献初步探讨肺移植围手术期异体血液制剂输注的近期和远期影响、输血增加的危险因素、止血剂包括抗纤溶药物和凝血因子的应用及目标导向的输血策略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代谢组学的红细胞贮存损伤相关研究新进展*
王欢, 徐方,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3):  403-40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3.025
摘要 ( 311 )   HTML ( 5)   PDF(1249KB) ( 661 )  
组学技术是通过超高通量定量跟踪标记底物的实验研究方法,从整体角度出发分析人类组织器官功能和代谢的状态。代谢组学定量研究了在外界不同刺激情况下红细胞代谢物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同代谢物的代谢调节通路。本文深入探究红细胞在体外贮存期间氨基酸、铁、一氧化氮、糖和脂质代谢等能量代谢和氧化损伤的变化,扩大了对于代谢贮存损伤机制的理解,明确红细胞代谢物与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潜在关系,为个性化体外红细胞贮存如定制添加剂、研发不同的红细胞贮存液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