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22年, 第2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2-04-20
红细胞血型专题
红细胞血型系统研究新进展*
杨东, 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37-14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1
摘要 ( 474 )   HTML ( 37)   PDF(1475KB) ( 1084 )  
血型研究在安全输血、胎儿和新生儿溶血性疾病、器官移植等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随着下一代基因组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仅2020年就有5个新的红细胞血型系统得到正式命名,本文主要围绕CTL2(ISBT 039)、PEL(ISBT 040)、MAM(ISBT 041)、EMM(ISBT 042)、ABCC1(ISBT 043)这5个血型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因分型技术在ABO放散型亚型鉴定中的应用*
张若洋, 杨东, 冯晨晨, 史丽莉, 李慧, 薛敏, 丁文艺, 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42-14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2
摘要 ( 416 )   HTML ( 179)   PDF(1153KB) ( 466 )  
目的 分析血清学表型为或疑似放散型亚型的10例样本ABO基因序列,探讨Ael/Bel型用血策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常规血型血清学方法对10例样本进行ABO表型鉴定,PCR技术扩增ABO基因第1~7外显子、上游CBF/NF-Y增强子区域、启动子及内含子1的+5.8 kb红细胞特异性调控元件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0例样本血清学表型均为或疑似放散型亚型,经ABO基因测序分析有5例AEL,ABO基因型分别为ABO*AEL.02/O.01.01(2例)、ABO*AEL.08/O.01.01(1例)和ABO*AEL.02/O.01.02(2例);5例BEL的ABO基因型为ABO*BEL.03/O.01.02。结论 放散型是血清学检测较难发现的ABO亚型,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能精准鉴定其基因型。通过对放散型亚型的基因型定型,能够指导临床采取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955C>G变异致ABO等位基因增强现象的研究及文献复习*
冯晨晨, 史丽莉, 李慧, 刘太香, 丁文艺, 陈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47-1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3
摘要 ( 334 )   HTML ( 173)   PDF(1090KB) ( 514 )  
目的 鉴定ABO疑难血型基因型,分析ABO亚型中等位基因增强现象的遗传规律。方法 采用血清学方法检测ABO血型,PCR扩增测序ABO基因编码区、上游CBF/NF-Y增强子区、启动子和内含子1中红细胞特异性调节元件的核苷酸序列,克隆测序ABO基因第6和7外显子分析鉴定其基因型。结果 血清学结果提示患者为AB型,基因测序结果发现其为A/B杂合子。克隆测序确定一个等位基因为ABO*A1.02 +c.955C>G,另一个等位基因为ABO*B.01。结论 A基因携带c.955C>G(p.Leu319Val)变异且与B基因同时遗传时,存在等位基因增强现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生儿血液检测专题
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牛佳萌, 李雪莲, 柳秋菊, 胡红兵, 屈柯暄, 杨江存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51-1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4
摘要 ( 463 )   HTML ( 175)   PDF(926KB) ( 887 )  
目的 通过收集分析住院输血新生儿凝血检查的结果,完善住院新生儿“凝血指标参考值”,为新生儿精准医治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全国46家医院,5 669例住院新生儿凝血指标数据,分析比较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指标变化。结果 (1)不同胎龄组新生儿凝血酶原时间(PT)值随着日龄的增大呈逐渐降低的趋势。相同日龄组间比较PT值随着胎龄的增大逐渐降低,足月儿PT值最低。日龄在0~4天、5~6天和≥16天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无差异。(2)不同胎龄组新生儿随着日龄增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均呈下降趋势。相同日龄组间比较,日龄在0~4天、5~6天、7~9天、11~13天和≥16天具有统计学意义。(3)随着三组新生儿日龄增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呈下降趋势。相同日龄组间比较,足月组新生儿APTT值最小,而胎龄<32周组APTT值最大。日龄在0~6天、10~12天和≥16天具有统计学意义。(4)随着三组新生儿日龄的增大凝血酶时间(TT)值有下降趋势,组内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日龄比较,在日龄为1~2天、3~4天及≥16天三组间T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各胎龄组新生儿随着日龄增大,纤维蛋白原(FIB)值呈波动性增大的趋势。相同日龄FIB随胎龄增大呈增高趋势,在日龄为1~4天、5~6天、11~12天、13~14天和≥16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显著,依据胎龄日龄制定新生儿凝血指标参考范围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新生儿凝血障碍疾病的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血常规检测指标分析*
邢莉莉, 李喜玲, 刘玲, 王文华, 张新华, 杨江存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57-16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5
摘要 ( 423 )   HTML ( 6)   PDF(963KB) ( 502 )  
目的 调查分析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血常规检测指标,为深入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血常规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收集全国5 669例住院输血新生儿基本信息,并按照出生胎龄分为<32 w组、32~36 w组、≥37 w组,采集输血前三组不同胎龄新生儿血常规指标数据,对检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不同胎龄组内新生儿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及血红蛋白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红细胞计数在出生第0天、1~2天、6~7天、9~10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红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在出生第0~1天、1~2天、3~4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组内新生儿白细胞计数随着日龄增加而降低,在出生第0~1天、1~2天、2~3天、3~4天、6~7天、8~9天、≥16天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胎龄组内新生儿血小板计数从出生后0~1天到≥16天均有明显的升高,在出生第0~1天、1~2天、7~9天、11~14天、≥16天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日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住院输血新生儿血常规指标变化明显,依据不同胎龄日龄制定新生儿血常规参考范围对新生儿精准诊疗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肝功能检测指标分析*
马婷, 苏舒, 王李秦, 宋奥微, 孙杨, 杨江存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63-16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6
摘要 ( 412 )   HTML ( 3)   PDF(961KB) ( 476 )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不同日龄住院输血新生儿输血前肝功能检测指标,为深入研究不同胎龄新生儿肝功能指标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调研方式,以全国46家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5 669例输血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统一的数据采集表,采集新生儿住院诊治数据,对采集数据按胎龄分为<32周组,32~36周组,≥37周组三组,分析不同日龄不同胎龄的新生儿输血前肝功能检测指标。结果 (1)ALT结果显示,早产儿两组ALT中位数0~28 d分别为5~8 U/L和8~11 U/L,足月儿ALT较高为11~22 U/L,不同胎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日龄组间比较,ALT随胎龄增大逐渐增高,足月儿ALT值最高。各组间比较时除日龄13~14 d无差异外,其余日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不同胎龄新生儿随日龄增大,TBIL及DBIL呈先升高后减低趋势,相同日龄组间比较时,随胎龄增大TBIL及DBIL值更高。(3)三组TP值比较显示,出生后1~2 d下降,随后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不同日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日龄组间比较时,随胎龄增大TP多呈现增高趋势。(4)相同日龄组间比较时,随胎龄增大ALB呈现增长趋势。结论 肝功能指标参考区间与新生儿胎龄和日龄有关,研究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肝功能指标范围,有助于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精准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血气检测指标分析*
王李秦, 孙杨, 刘凤华, 谢昕昕, 马婷, 杨江存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70-17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7
摘要 ( 398 )   HTML ( 3)   PDF(942KB) ( 510 )  
目的 调查全国住院输血新生儿血气检测指标,为深入研究不同阶段新生儿血气分析参考范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本研究采用多中心回顾性调研方式,以全国46家医院2017年1月1日~2018年6月30日收治的输血新生儿5 669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统一的数据采集表,采集新生儿住院诊治数据,对采集数据按胎龄分为<32 w组,32~36 w组,≥37 w组三组,统计分析新生儿住院期间输血干预前血气分析数据。结果 随着新生儿日龄及胎龄的增大,pH值呈小幅波动,但总体呈升高的趋势。PO2结果显示<32 w组随日龄增大呈降低趋势,≥37 w组自0~1 d(61.80 mmHg)升高至4~5 d(72.50 mmHg)后趋于平稳,相同日龄三组间PO2值比较,日龄0~3 d时早产儿PO2大于足月儿。PCO2结果显示相同日龄三组间比较,随着胎龄的增大PCO2逐渐降低。新生儿随着日龄和胎龄的增大,HCT值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SaO2结果显示≥37 w 组自0~1 d(93%)升高至2~3 d(96.40%)后趋于稳定。结论 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新生儿血气相关指标变化显著,依据胎龄日龄制定新生儿血气指标参考范围有助于指导临床对新生儿疾病的精准诊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础研究
miRNA作为血小板储存损伤标志物研究初探*
杨惠宽, 吴千羽, 张嘉仪, 陈小洁, 苑召虎, 魏亚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76-1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8
摘要 ( 338 )   HTML ( 8)   PDF(1635KB) ( 453 )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储存过程中microRNA(miRNA)的表达变化,PLT功能相关蛋白表达情况,以及与PLT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集机采PLT于(22±2)℃下震荡保存,使用miRNA表达谱芯片检测PLT内miRNA表达及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机采PLT储存过程中与聚集功能相关的miRNA表达变化。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LT凋亡率、PLT内VASP、P2Y12和GPⅡb/Ⅲa。结果 对比储存第2天与第5天PLT miRNA表达结果,47种miRNA表达上调,120种下调。储存第8天与第2天相比,28种表达上调,202种下调。变化的miRNA的靶基因主要与PLT脱粒、激活及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受体信号通路有关。其中储存第5天时PLT聚集相关的miR-155、miR-21-5p和miR-21-3p表达下调(P<0.05),而let-7b、miR-223和miR-3162表达上调(P<0.05)。在(22±2)℃条件下保存的PLT凋亡率随储存天数增加逐步升高。在储存过程中,P2Y12活化程度增高,导致VASP去磷酸化增加,而GPⅡb/Ⅲa含量则在储存的过程中相对稳定。结论 大量的miRNA存在于PLT中,且表达量随着PLT保存时间增加而发生变化。这些miRNA的表达变化能影响相应的蛋白水平并最终导致PLT的聚集功能和凋亡发生变化,特定miRNA表达变化具有作为PLT储存损伤的生物学标记可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储存红细胞体内外质量指标相关性分析研究*
强书毓, 董晏榕, 张玉龙, 詹林盛, 王小慧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82-18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09
摘要 ( 371 )   HTML ( 11)   PDF(2215KB) ( 453 )  
目的 建立生物素体外红细胞标记技术平台,探究不同储存时间4℃去白悬浮红细胞输血后24 h回收率(PTR24h)与红细胞凋亡、膜表面分子及能量代谢等体外质量指标之间相关性。方法 设置不同生物素浓度:0,1,2.5,5,7.5,10,12.5 μg/mL对小鼠红细胞(约1×109/mL)进行标记,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确定最佳标记条件。依据最佳条件对小鼠4℃不同储存时间(0,2,4,6,8,10,12,14 d)去白悬浮红细胞进行生物素化后输入小鼠体内,24 h后采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计算其PTR24h。同时测定和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膜表面CD47分子、磷脂酰丝氨酸(PS)、细胞内ATP含量变化。最终利用SPSS软件分析不同储存时间红细胞体外相关质量指标与其输注后体内PTR24h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综合分析后确定小鼠1×109/mL红细胞的生物素标记最佳浓度为:7.5 μg/mL,标记率>99%。以溶血率及红细胞凋亡率为质量控制指标,生物素标记未造成大量红细胞破裂(溶血率<1.5%)及明显细胞凋亡。CD47分子平均荧光强度从第10天开始降低(P<0.05); PS占比则从第8天开始随储存时间延长而增加(P<0.05);ATP含量从第2天起降低,与新鲜红细胞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储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输入小鼠体内后,其体内PTR24h呈下降趋势,储存10 d(65.8±2.9)%、12 d(70.3±5.3)%、14 d(52.9±7.9)%,红细胞PTR24h与新鲜红细胞(94.0 ± 0.6)%输注相比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低于75%。对体内外指标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47、ATP均与PTR24h具有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954(P<0.01)和0.938(P<0.01),而PS则与PTR24h呈负相关,r=-0.777(P<0.05)。结论 4℃不同储存时间去白悬浮红细胞的膜表面分子CD47表达量、PS外翻率及ATP含量与其PTR24h具有强相关性,而上述红细胞体外质量指标的测定可为临床评估红细胞能否有效输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hD抗原量子点荧光检测研究
杨倩, 陆华, 徐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88-19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0
摘要 ( 346 )   HTML ( 4)   PDF(1076KB) ( 477 )  
目的 建立一种新型的RhD抗原检测方法。方法 采用量子点-抗体复合物和C1q-磁珠分离RhD抗原,根据反应前后的荧光强度比值 (Ratio value,R值) 对RhD抗原进行检测;对160例临床标本的RhD血型分型,确定量子点荧光检测法的检测性能。结果 当红细胞浓度处于1×1010~1×1011/L,35 min内可完成RhD血型抗原的检测;检测体系的组内和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为3.86%和5.06%。通过量子点荧光检测法鉴定160例临床标本的RhD血型,与试管法相比符合率为100%;ROC曲线分析显示,当Cut-off值为1.610时,量子点荧光检测法在临床样本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 量子点荧光RhD血型检测可作为常规RhD抗原检测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血浆与大鼠同/异源性血浆诱导TRALI大鼠模型比对研究*
宓文静, 李丽玮, 李兴龙,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93-19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1
摘要 ( 260 )   HTML ( 3)   PDF(984KB) ( 410 )  
目的 比较研究人血浆和大鼠同/异源性血浆诱导建立TRALI大鼠模型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 SD大鼠腹腔内注射脂多糖后,分别静脉输注SD大鼠、BN大鼠及人血浆,采集临床症状、肺组织湿干重比、肺组织病理学数据。结果 输注人血浆组大鼠均出现明显的TRALI相关临床症状;输注BN血浆组大鼠中只有60%出现不同程度的TRALI相关临床症状;输注SD血浆组大鼠几乎均未出现TRALI相关临床症状(P<0.05)。另外,输注人血浆组大鼠肺组织湿/干重比及肺损伤病理评分与输注SD血浆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注BN血浆组与SD血浆组大鼠肺损伤病理评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人血浆能有效诱导建立TRALI SD大鼠模型,且具有重复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输血
41例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期间血液成分输注的回顾性分析*
全雪丽, 王洁, 王风, 成怡冰, 洪小杨, 赵喆, 陈应富, 刘成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197-20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2
摘要 ( 315 )   HTML ( 9)   PDF(949KB) ( 424 )  
目的 探讨新生儿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期间血液成分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八一儿童医院、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庆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3家三级儿童专科医院ECMO中心,自2015年1月~2020年3月ECMO呼吸支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记录ECMO运行期间各种血液成分(悬浮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和血小板)输注量,并分析其对患儿院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共41例纳入研究,根据出院转归,分为存活组(n=30)和死亡组(n=11),院内病死率为26.8%。41例新生儿日血细胞比容维持在(34.1±3.59)%,接近正常水平,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生儿ECMO期间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增多是影响院内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均为7.264(95%CI,1.266~41.674)。结论 死亡组新生儿ECMO期间血液成分的使用量显著增加,其中悬浮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增多与患儿更高的院内病死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极低出生体重儿贫血相关因素及评估模型建立*
赵兴丹, 符小玲, 翁艾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02-20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3
摘要 ( 316 )   HTML ( 2)   PDF(1188KB) ( 360 )  
目的 探究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贫血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6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新生儿科及NICU收治的VLBWI为研究对象,记录其一般资料、产前资料、产后资料及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是否贫血,将研究对象分为贫血组(73例)和非贫血组(81例)。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VLBWI贫血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ROC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对VLBWI贫血的预测能力。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出生时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出生时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出生时网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Reticulocyte hemoglobin content,RET-He)是VLBWI贫血的独立保护因素;剖宫产、孕期贫血是VLBWI贫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拟合情况良好,预测VLBWI贫血的AUC值为0.921(0.907~0.935)。结论 出生体重、出生胎龄、出生时Hb、出生时Hct、出生时RET-He、剖宫产、孕期贫血与VLBWI贫血密切相关,临床医师及孕产妇需关注孕期保健,控制高危因素,提高生产预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对于不同血小板水平的主动脉夹层患者成分血输注量的影响研究
李正业, 王浩, 史玮, 高海燕, 马现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07-21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4
摘要 ( 349 )   HTML ( 4)   PDF(1749KB) ( 500 )  
目的 探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对于术前血小板数量在不同水平的患者,其血液保护作用是否一致,寻找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的适用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以主动脉夹层收入我院,并行象鼻式主动脉弓置换术的患者300例。将术中行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的患者设为实验组,未行该技术的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术前血小板数量将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为四个阶梯组:(100~150)×109/L,(150~200)×109/L,(200~250)×109/L,(250~300)×109/L。统计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血小板、红细胞、血浆以及冷沉淀的输注量。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300例,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身高,术前血小板计数),各阶梯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个阶梯组内,实验组患者围手术期异体血小板以及冷沉淀的输注量均比对照组下降(P<0.05)。术前血小板数量相对较低的患者,围手术期红细胞(PLT<200×109/L)和血浆(PLT<250×109/L)的输注量较对照组下降(P<0.05)。术前血小板数量相对较高的患者,其围手术期红细胞(PLT≥200×109/L)和血浆(PLT≥250×109/L)的输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小板分离回输技术,对于术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内的患者均可适用。而对于血小板数量在(100~200)×109/L区间内的患者更有意义,该技术可以减少其多种成分血的输注量,合理节约用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放性输血策略与限制性输血策略对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和神经认知结局的影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张永生, 郑维威, 刘常青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11-2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5
摘要 ( 268 )   HTML ( 6)   PDF(1919KB) ( 489 )  
目的 比较开放性输血策略和限制性输血策略对超低出生体重(ELBW)儿的死亡和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 纳入比较两种输血策略对ELBW婴儿预后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进行了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在18~26个月(校正年龄)测量的主要结局指标是死亡或神经发育障碍(后者包括认知延迟、脑瘫、严重听力或视力受损);英文数据库搜索:Pub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Clinicaltrials,检索截止日期是2021年2月1日。中文数据库检索了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截止日期是2021年8月11日。对于二分类变量,计算风险比(RR)。结果 共分析了来自3项随机对照试验的3 288名婴儿,其中1 657人被随机分配到限制性输血组,1 631人被分配到开放性输血组。两组之间的主要结局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RR=1.01,95%CI=0.93~1.09,I2=7%,P>0.05); 仅认知延迟的合成结果有统计学异质性(I2=60%,P=0.08)。结论 对于ELBW婴儿,在校正年龄18~26个月时,限制性红细胞输注策略不会增加发生死亡或神经发育障碍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注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在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临床观察*
刘琴, 徐春芬, 宋婕, 谢松丽, 陈涵薇, 胡红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18-22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6
摘要 ( 407 )   HTML ( 8)   PDF(945KB) ( 364 )  
目的 评价输注不同治疗剂量血小板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483例次血小板输注的情况。根据单位体表面积实际血小板输注剂量,分为低剂量组:<2.2×1011/m2;中剂量组:2.2~4.4×1011/m2;高剂量组:>4.4×1011/m2。计算24小时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并记录输血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事件,分析比较不同输注剂量血小板之间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各组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有效输注例次中,各组之间C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血小板增加值(PPI)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血小板输注剂量不是输注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高剂量血小板输注并不能提高血小板CCI,0.5个治疗剂量血小板在儿科应用中具有可行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SENEX基因对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王佳, 陶千山, 沈元元, 董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22-22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7
摘要 ( 307 )   HTML ( 1)   PDF(1281KB) ( 358 )  
目的 探讨SENEX基因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例成人初诊AML患者,5例复发AML,17例完全缓解AML以及7例对照的骨髓标本,qPCR检测SENEX基因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CCK8检测细胞增殖。结果 (1)SENEX基因在初诊及复发AML中表达水平升高,且和疾病状态相关;(2)干扰SENEX基因后,NB4细胞的细胞增殖效率下降,凋亡比例上升;(3)IL-35可减弱阿糖胞苷诱导的NB4细胞凋亡比例及SENEX基因上升趋势。结论 SENEX基因可通过直接促进AML细胞增殖和抑制AML细胞的凋亡来参与AML的发生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GCK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SD的关联分析*
陈昕彦, 于萌, 李湘, 许静宜, 林奕辰, 刘小丹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26-22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8
摘要 ( 299 )   HTML ( 1)   PDF(890KB) ( 394 )  
目的 调查分析GCK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类固醇性糖尿病(steroid diabetes,SD)的关系。方法 在2015年1月~2019年12月,连续招募148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从受试者的血液样本中提取DNA,分析GCK基因区域的rs13306388、rs2971672和rs1799884位点与SD发生的关联性。结果 所有受试者的SD总发生率为35.1%(52/148)。SD组受试者的年龄大于非SD组(P<0.001),并且使用糖皮质激素浓度/剂量更高(P<0.05)。所有SNP的基因型分布均为Hardy-Weinberg平衡(P>0.05)。在GCK多态性的等位基因频率中,仅rs2971672*C等位基因与SD的发生显著相关(OR=0.37;95%CI=0.16~0.80;P=0.012)。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中调整年龄后,GCK基因型的SNP rs1799884(共显性2模型:OR= 3.63,95%CI=1.19~12.06,P=0.027;隐性模型:OR=3.78,95%CI=1.22~11.94,P=0.035)和SNP rs2971672(共显性1模型:OR=0.32,95%CI=0.13~0.75,P=0.009;显性模型:OR=0.29,95%CI= 0.12~0.68,P=0.002)与SD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GCK基因区域的rs2971672和rs1799884位点突变可能影响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SD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预后营养指数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短期生存率的影响分析
刘燕燕, 张明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30-23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19
摘要 ( 452 )   HTML ( 1)   PDF(1829KB) ( 463 )  
目的 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对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及3年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9月收治的10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数和白蛋白数值计算患者的PNI值,应用ROC曲线计算Younden指数,进一步计算出PNI的最佳临界值。计算出全部患者PNI的均值,根据PNI均值将患者分为高PNI组和低PNI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总体生存率(OS)的差异。分别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PNI和术后并发症、远期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NI的最佳临界值为46。PNI均值为45.6,高PNI组患者为69例,低PNI组患者为37例。两组患者在年龄(χ2=4.049,P=0.044)、BMI(χ2=4.381,P=0.036)、淋巴结转移(χ2=5.110,P=0.024)、浆膜浸润(χ2=20.856,P<0.001)以及术后并发症(χ2=5.384,P=0.020)方面有显著差异。两组患者OS有显著差异(χ2=15.232,P<0.001)。非条件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NI<46(OR=2.256,P<0.001)和浆膜侵犯(OR=2.038,P<0.001)是术后并发症出现的独立危险因素。在多变量分析中,显示年龄≥60岁(HR=2.963,P=0.012)、PNI<46(HR=10.430,P<0.001)、出现淋巴结转移(HR=3.600,P=0.025)、发生术后并发症(HR=4.056,P=0.039)是总体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影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和生存率的因素较多,PNI不仅可以用来评估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增加风险,还可预测术后的短期生存率,应纳入胃癌患者的常规评估并加强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管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血清ProGRP阴性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李明, 张倩, 吕磊, 戴春阳, 王保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35-2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0
摘要 ( 481 )   HTML ( 2)   PDF(1870KB) ( 539 )  
目的 研究血清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阴性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5月住院治疗的SCLC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其中ProGRP阴性患者25例,ProGRP阳性患者75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病理特点和生存期差异,观察ProGRP阴性SCLC患者疗效监测过程中ProGRP水平动态变化。结果 ProGRP阴性的SCLC患者占比25%,ProGRP阴性和阳性SCLC患者在性别、年龄、吸烟史、临床分期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高水平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roGRP阴性SCLC患者中,92%患者为广泛期(ED),NSE阳性率为84%。ProGRP阴性SCL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显著低于ProGRP阳性组。然而,血清ProGRP阴性SCLC患者,在肿瘤疗效监测的不同时期,甚至疾病出现进展时,血清ProGRP均处于较低水平。结论 血清ProGRP阴性的SCLC患者预后较差,可能是一类特殊类型的SCLC。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浙江省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质量百分比参考值的确定及其对血红蛋白病诊断的意义分析
吴飞, 沈九龙, 邓刚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39-24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1
摘要 ( 512 )   HTML ( 8)   PDF(958KB) ( 644 )  
目的 通过大规模检测浙江省足月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质量百分比(HbA%、HbF%、HbA2%),确定血常规相关指标和各型血红蛋白的参考值范围,为新生儿血红蛋白病及其他疾病的筛查提供参考。方法 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红蛋白毛细管电泳检测合法采集的足月健康新生儿捐献脐血1 788份。应用百分位数法界定WBC、RBC、Hb浓度、MCV、MCH、MCHC、HbA%、HbF%、HbA2%的双侧95%可信区间的正常参考值范围,用t检验或者方差分析判断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2%的影响。结果 浙江省足月健康新生儿脐带血WBC、RBC、Hb浓度、MCV、MCH,MCHC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9.7~23.4)×109/L、(3.5~5.0)×1012/L、124~178 g/L、111~131 fl、33~39 pg、280~315 g/L;血红蛋白HbA%的参考值范围为11.1%~32.1%、HbF%的参考值范围为67.5%~88.9%;HbA2%的参考值范围为0~0.4%;孕周和Hb浓度对HbA%、HbF%、HbA2%有影响,新生儿MCV、MCH、产妇年龄、新生儿性别与体重对HbA%、HbF%、HbA2%无明显影响。结论 浙江省新生儿脐带血血常规相关指标及各型血红蛋白质量百分比的参考值范围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孕周的长短和Hb浓度会影响新生儿HbA、HbF、HbA2的质量百分比。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血小板无力症的诊治新进展*
黎海燕, 李保才, 李丽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44-24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2
摘要 ( 348 )   HTML ( 3)   PDF(1967KB) ( 747 )  
血小板无力症(Glanzmann thrombasthenia,GT)是由于血小板膜表面整合素αⅡbβ3障碍导致的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由于该病的罕见性,很少临床医生对GT有丰富的经验,治疗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就这几年来GT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分子基础和治疗措施的新进展做一综述,期望能帮助临床医生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藏血小板输注后的清除机制*
王璐, 姚春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49-25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3
摘要 ( 343 )   HTML ( 4)   PDF(1020KB) ( 417 )  
血小板输注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小板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出血,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22±2)℃振摇对血小板进行保存。研究发现4℃冷藏后的血小板用于治疗急性出血患者效果良好,但冷藏血小板输注后易被机体快速清除,在体内的循环时间明显缩短。为延长血小板输注后的循环时间,对冷藏血小板输注后的清除机制进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综述就目前冷藏血小板输注后的清除机制进行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制性输血刍议
郑旭, 王凤华, 王田田, 程聪, 刘丰海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53-25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4
摘要 ( 337 )   HTML ( 7)   PDF(937KB) ( 612 )  
限制性输血策略作为患者血液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已写入国内外红细胞输注指南,现有证据表明其或许并非适合所有病种及所有年龄段人群。本文通过简述限制性输血策略的研究进展及我国目前限制性输血策略的现状,从限制性输血策略研究的方法学、普适性和研究的观察指标等方面来阐述目前限制性输血策略临床研究和实践的局限性,以期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应给予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小板类产品细菌污染的预防、控制相关研究进展
董玉芳, 李萌, 陈雪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58-26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5
摘要 ( 291 )   HTML ( 7)   PDF(909KB) ( 571 )  
血小板类产品细菌污染可能会导致输血相关的败血症,引发严重不良输血反应,甚至导致受血者死亡。本文旨在对预防、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相关研究调查进行探讨综述,寻求提高血小板类产品输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伤中的治疗作用
刘奇, 张彬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64-26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6
摘要 ( 392 )   HTML ( 6)   PDF(1725KB) ( 671 )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引起患者免疫功能紊乱,常常累及肾脏,目前针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特效药物。近年来随着血浆置换技术的发展及成熟,血浆置换联合其他综合治疗可迅速清除自身抗体,改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得到认可。本文结合美国血浆置换学会最新发布的临床实践治疗性单采术应用指南,综合国内外研究报道,在众多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选取了最容易造成肾脏损伤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血管炎和抗肾小球基底膜病,探讨血浆置换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肾脏损伤中的修复作用,为今后血浆置换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肾脏损伤的治疗提供更多的临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器官衰竭中的临床研究进展
黄柏勇, 李翠, 曹桂花, 金凤钟, 宁晓暄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22 (2):  268-27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22.02.027
摘要 ( 352 )   HTML ( 6)   PDF(949KB) ( 950 )  
目的 近年来,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的临床应用已由单纯鉴别贫血类型拓展至评估全身多种疾病的发生、严重程度及预后。RDW也与器官衰竭的发生和预后有关,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微循环紊乱、营养不良、年龄增长、红细胞输注等有关,但还需更深入的研究加以证实。鉴于RDW简单易测,临床医师应更加关注,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