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 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期刊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JST)

主管单位: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输血协会

主编: 许戈良

刊期:双月刊

中国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671-2587

CN 34-1239/R

本期目录

2018年, 第20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8-10-20
临床输血
上海市浦东新区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调查*
刘小倩, 周循, 朱娜娜, 周伟标, 夏荣, 郭建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49-45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1
摘要 ( 758 )   PDF(977KB) ( 861 )  
目的 了解围术期临床用血情况,为制定临床合理用血相关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调查浦东新区卫计委所属10家医疗机构2016年间的手术输血病例,分析其血液成分输血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同时调查围术期自体输血开展情况。结果 浦东新区成分血合理输注率:红细胞为63.83%、血浆为55.79%、冷沉淀为79.87%;输血治疗后,34.25%进行了有效性评价;全区围术期自体输血率平均为15.19%。结论 临床用血的规范性使用仍存在不足,对于输血后的效果评价执行不够,应进一步加强培训,规范临床输血,保证输血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未成熟血小板计数在机采血小板质量评价中的作用*
黄慧珊, 郑桂安, 张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53-45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2
摘要 ( 738 )   PDF(929KB) ( 1201 )  
目的 分析献血者和受血者的血小板相关指标,探讨能较好评价机采血小板质量的指标。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漳州市中心血站采集的104例机采血小板,应用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献血者和受血者输血前后的血小板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输注1 U和2 U机采血小板的受血者,其输血前的未成熟血小板计数(IPC)与输血后1 h(P1单位<0.001,P2单位<0.001)、输血后24 h(P1单位=0.015,P2单位<0.001)的IPC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献血者IPC与受血者输血前后1 h IPC的百分比变化、受血者输血前后24 h IPC的百分比变化均呈正相关(r1h=0.536,P1h<0.001;r24h=0.413,P24h<0.001)。结论 未成熟血小板计数能较好地评估机采血小板质量,可用于献血者筛选和受血者输血后的随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2015年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分析*
黎世杰, 冯凡凡, 陈锦艳, 梁燕梅, 邓学成, 吴蕾, 蓝琴, 戎霞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57-46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3
摘要 ( 729 )   PDF(1195KB) ( 948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广州地区2010~2015年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现状和特点,为制定充足、安全的血液招募和保障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SA和NAT法对1 553 378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IV筛查,二者均为阳性的标本送CDC确认,经确认试验为阳性者即为HIV阳性,对此部分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资料分析。结果 1 553 378份标本中,共检出460例阳性标本,总阳性率为29.6/10万。感染数及感染率呈逐年递增趋势。男性感染率(42.0/10万)远高于女性感染率(5.2/10万)。不同年龄组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26~35岁、18~25岁、36~45 岁、46~6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合并其他感染者共有103例,占比22.4%,其中以合并梅毒、丙肝、乙肝为主。初次献血人群阳性率32.9/10万高于再次献血阳性率24.6/10万;且再次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递增趋势。个体献血人群感染率49.0/10万高于团体献血人群感染率8.6/10万。全血献血人群感染率31.2/10万高于成分献血人群感染率3.4/10万。结论 广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HIV感染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低龄化趋势明显,以男性、个体、初次及全血献血者感染率较高。为降低经输血传播HIV的风险,应针对不同献血者群体制定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攀枝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调查分析
代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63-46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4
摘要 ( 646 )   PDF(941KB) ( 742 )  
目的 探讨攀枝花地区无偿献血人群结构和分布特征,为制定合理有效的献血者招募策略、壮大无偿献血队伍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2016年度在本站成功献血的自愿无偿献血者,共计98 797人次的人群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无偿献血人群中男性(54.15%)高于女性(45.85%);无论男女均以35~44岁年龄段献血比例最高(男性22.36%,女性18.74%),45~60岁年龄段献血人数比例逐年上升,18~24岁献血人数比例最低;其他职业献血人数比例最高(51.63%),其次分别为工人(18.34%)、农民(11.96%)、学生(5.99%)、职员(4.40%)、医务人员(3.53%)、公务员(2.07%)、教师(1.51%)、军人(0.58%);中学(初中、高中)学历献血者比例最高(47.59%),其次分别为大专(19.87%)、中专(14.09%)、本科(11.88%)、小学(4.71%)、 研究生(1.09%);无偿献血人群以汉族为主(94.58%),其他少数民族占5.42%,其中彝族献血比例最高(3.44%)。结论 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民族等人群结构特征对无偿献血有影响。就攀枝花地区而言,制定针对18~24岁、女性、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少数民族的招募策略,使这部分人群加入无偿献血队伍,对壮大无偿献血者队伍、推动无偿献血事业的深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3~2015年江门市全血献血者脂肪血发生情况分析
张艳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67-46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5
摘要 ( 527 )   PDF(988KB) ( 674 )  
目的 了解全血献血者脂肪血的分布特点,为有针对性地改进献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3~2015年全血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地点和献血时间等,比较不同年份、性别、献血地点和献血时间段全血献血者脂肪血发生率。结果 近3年来,脂肪血发生率从2013年的3.70%下降到2015年的2.39%。脂肪血的发生率以男性高于女性献血者;随着年龄增长,脂肪血的发生率均有增加趋势;团体单位献血点献血者脂肪血的发生率最低,街头献血点献血者脂肪血的发生率最高;午、晚餐后献血的献血者,其脂肪血的发生率高于餐前献血者。结论 加强采血环节质量控制是减少脂肪血的关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研究的meta分析
卢信彤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70-47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6
摘要 ( 621 )   PDF(2232KB) ( 967 )  
目的 系统评价我国血小板输注阈值的研究结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建库至2016年11 月,国内公开发表的纳入不同的血小板输注阈值下的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血小板输注阈值10×109/L为A组、20×109/L为B组,采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研究纳入9个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1 520例病例。血小板输注有效率的RR=1.08(95%CI 1.00~1.18),P=0.06。所有出血发生率的RR=1.18(95%CI 0.95~1.47),P=0.14。血小板输注剂量的SMD=-0.79(95%CI -1.59~0.02),P=0.06。血小板输注次数的SMD=-1.21(95%CI -2.12~-0.31),P=0.009。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的RR=0.55(95%CI 0.38~0.79),P=0.001。结论 对病情稳定、且无明显危险因素的血液病患者,采用 10 × 109/ L 作为血小板输注阈值是安全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东省58 395例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的检测
张文静, 刘金玲, 陈元锋, 杨忠思, 孙宗祥, 蒋健民, 朱卫清, 王璐楠, 庄云龙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76-47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7
摘要 ( 719 )   PDF(919KB) ( 1809 )  
目的 了解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HTLV)在山东省献血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蛋白印记(western blot,WB)法和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ing,NAT)技术,对山东省献血者58 395份标本进行HTLV感染调查。结果 在58 395例献血者中用ELISA法检出31例呈抗体阳性,用WB法进行抗体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NAT确证病毒阳性为2例,HTLV阳性率为0.003 4%。结论 山东省献血人群中存在HTLV感染,输血安全存在隐患,核酸检测为WB检测的有效辅助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温育时间对献血者ALT测定结果的影响
赵建鹏, 刘晓彬, 张效云, 杨秀萍, 王侠, 孙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79-48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8
摘要 ( 635 )   PDF(946KB) ( 1005 )  
目的 通过延长ALT检测试剂的温育时间,分析温育时间对街头采血车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向不同温育时间的ALT检测试剂中加入定量已知靶值的标准质控品,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温育3 min后,采用半速率法立即检测结果,以首次测量3 min温育样本结果为真值,分别计算不同温育时间段测定结果的偏离度,得出结果可靠的试剂温育时间上限。结果 温育时间在2.5 h(包括2.5 h)以内时,ALT检测结果偏离度小于10%,且呈随机性;当温育时间等于3.0 h,ALT检测结果偏离度为10.33%,且随着温育时间的延长,偏离度也随之增加,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根据美国CLIA'88文件,ALT试验允许误差为正负20%,偏离度要小于允许误差的二分之一,即10%。当检测结果偏离度大于10%,结果不可信,失去检测意义,所以得出2.5 h为试剂温育时间上限。结论 ALT检测试剂温育时间对检测结果有较明显的影响,2.5 h为街头采血车ALT检测试剂温育时间上限,此研究可为街头献血者ALT初筛试剂温育时间上限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HTLV-Ⅰ/Ⅱ检测情况分析
李莉华, 戚海, 陈莉, 马印图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82-48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09
摘要 ( 1106 )   PDF(917KB) ( 1752 )  
目的 分析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中人类嗜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检测结果,为本地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法(双抗原夹心)对河北省血液中心2016年9~12月采集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初筛反应性标本再进行双孔复试。复试阳性标本送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做相关附加试验。结果 石家庄地区41 000人份献血者标本中初筛阳性标本25例,经RT-PCR和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WB)确证阳性1例。该试剂假阳性率为0.06%。对献血者进行追溯,确认该献血者为无症状固定献血者,已有4次合格献血经历。结论 石家庄地区无偿献血者属于HTLV-Ⅰ/Ⅱ感染的非流行区或低发区。采用ELISA法进行HTLV-Ⅰ/Ⅱ抗体筛查,其结果假阳性率低,适用于大规模血液筛查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南京市无偿献血者HIV感染状况及防控策略分析
王静, 文赟筠, 周春, 朱绍汶, 蒋昵真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85-48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0
摘要 ( 708 )   PDF(966KB) ( 2280 )  
目的 了解南京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状况,防控HIV经血传播,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对2012~2016年南京市参加无偿献血的HIV确认阳性者的流行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样本398 807人份,其中HIV确认阳性93例,阳性率为0.23‰;经过χ2检验、趋势χ2检验分析,不同年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的变化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认真做好献血前的征询工作,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全面开展血液核酸检测,降低输入“窗口期”血液感染病毒的风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4~2016年大量输血病例回顾性分析
陈凤, 李丹, 王静, 苏芝军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89-49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1
摘要 ( 885 )   PDF(926KB) ( 1028 )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大量输血现状,进一步提高临床科学、合理和安全用血水平。方法 查阅2014~2016年大量输血患者的病历,按照相关标准对其临床用血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大量输血病例138例,其中138例输注红细胞悬液,总输注量1 853.0 U,平均13.4 U/例;132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总输注量156 940.0 ml,平均1 137.2 ml/例;82例输注冷沉淀,总输注量1 202.8 U,平均8.7 U/例;50例输注单采血小板,总输注量70.0个治疗量,平均0.5个治疗量/例。大量输血病例分布于12个科室,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心血管外科占42.04%、肝胆外科占13.05%、产科占12.33%。按疾病分类,排在前几位的分别是主动脉夹层、肝脾破裂、前置胎盘、冠心病、消化道出血、肿瘤等。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患者数占总数的65.9%,贫血者占总数的38.4%。发生死亡36例,死亡率为26.1%,死亡率较高的科室为消化内科、腹部肿瘤外科、神经外科、ICU、心血管外科等。结论 大部分科室在大量输血过程中存在问题,表现为各成分的合理搭配使用比例不当,冷沉淀和血小板使用不及时、使用量不够、“搭配血”中血浆和冷沉淀适应证合理性输注比率低;存在经验性、习惯性用血;围术期术前贫血及凝血功能异常未得到及时的纠正;用血浆补充血容量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92 169例拟受血患者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与分析
曹微微, 李宁, 梅城, 李碧娟, 肖超奇, 陈廷寅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93-496.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2
摘要 ( 728 )   PDF(970KB) ( 1978 )  
目的 评估化学发光微粒法(CMIA)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的特异性,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及性别之间梅毒螺旋体阳性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CMIA法对本院住院和门诊92 169例拟受血患者的血清标本进行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抗-TP)检测,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确认。结果 CMIA法检测发现阳性2 825例,TPPA法阳性确认2 680例,CMIA筛查结果与TPPA法确认结果比较,假阳性率0.16%,阳性预测值94.87%。CMIA法S/CO值越大,经TPPA法TP阳性确认率越高;S/CO值小于2的阳性标本确认率仅为72.8%,低于其他S/CO值组;S/CO值大于5的标本,TPPA法阳性确认率为100.0%;比较各S/CO值组TPPA法获得阳性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26,P<0.001)。拟受血患者中TP感染率为2.91%;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χ2=353.69,P<0.001),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率高于其他人群(χ2=206.97,P<0.001)。男性感染率为2.78%,女性为3.04%,不同性别患者病毒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P=0.027)。结论 CMIA在抗-TP检测中的灵敏度较好,适合大批量筛查。对于CMI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的标本,尤其是S/CO低值样本(S/CO为1~2),有必要进行TPPA复检,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避免临床医疗纠纷。住院和门诊拟受血患者中抗-TP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同时老年人的假阳性率也较高,因此对老年人的梅毒试验阳性结果应慎重对待。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M.TEC血细胞分离机在儿童外周血干细胞采集中的应用
王嘉怡, 黄儒霖, 梁志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96-499.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3
摘要 ( 630 )   PDF(927KB) ( 1371 )  
目的 观察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在儿童供者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采集过程前骨髓动员、采集中参数、不良反应及采集前后外周血液学指标等变化。方法 用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autoMNC程序采集53例儿童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年龄(5.0±3.87)岁,体重(20.1±8.36)kg,每次处理抗凝全血(4 045.70±1 167.30)ml,使用抗凝剂(436.1±127.81)ml,时间(213.21±59.88)min。结果 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8~10 μg/kg皮下注射进行动员,效果较5μg/kg者优秀,外周血白细胞数明显升高(P=0.01)。53例采集前及采集后白细胞(WBC)数无明显改变,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计数采集后明显降低(P<0.01)。所有采集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COM.TEC型血细胞分离机在儿童PBSC采集过程中,虽然采集后Hb、PLT有一定损失,但所有供者均能耐受,未出现不良反应,数天内均能恢复正常,其工作是安全有效的。儿童PBSC采集的成功完成,除机器参数调整、运行过程白膜的观察外,良好的骨髓动员、血管通路及镇静状态,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0~2015年成都市血液中心采供血情况分析
冯伟, 康建勋, 卢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499-50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4
摘要 ( 603 )   PDF(957KB) ( 1328 )  
目的 分析成都市血液中心采供血情况,指导成都市采供血工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都市血液中心2010~2015年献血人次、采血量、献血人群年龄分布、医疗机构用血情况。结果 成都市血液中心献血人次、采血量、医疗机构用血量逐年增长。全血献血人次和采血量由2010年的145 971人次、251 989单位增长到2015年的174 199人次、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在全血采集工作中的应用
邓丽娟, 谷小燕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02-50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5
摘要 ( 654 )   PDF(983KB) ( 1197 )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在全血采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86例静脉穿刺困难的献血者按入选编号的单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穿刺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术,观察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献血者疼痛情况及对静脉穿刺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穿刺次数(1.00±0.00)次、一次穿刺成功率100.0%(243/243)、静脉穿刺满意度100.0%(243/243)、疼痛数字评分(1.34±0.62)分,对照组静脉穿刺次数(2.12±1.05)次、一次穿刺成功率5.76%(14/243)、静脉穿刺满意度4.94%(12/243)、疼痛数字评分(6.73±2.07)分。两组静脉穿刺次数、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穿刺满意度、疼痛数字评分比较,分别为t=3.064、χ2=433.05、χ2=440.26、t=5.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静脉穿刺在全血采集工作中能提高静脉穿刺质量,减轻献血者的疼痛,提高静脉穿刺满意度,值得在无偿献血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置换在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陈扬, 崔颖, 蒙军平, 李颖, 穆士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05-50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6
摘要 ( 603 )   PDF(903KB) ( 970 )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肾内科收治的经肾活检确诊的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早期患者,入院后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抑制免疫炎症、抗凝、纠正贫血以及行血浆置换等治疗,行血浆置换治疗期间给予患者静推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抗过敏,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预防低钙血症等治疗,每次置换血浆2 000 ml,调整血液流速为60 ml/min,间隔2 d/次,共3次。结果 患者行3次血浆置换治疗后,复查抗GBM抗体(-),血常规:Hb 61g/L,肾功能:Cr 625 μmol/L,BUN 25.2 mmol/L,UA 476 μmol/L。结论 新月体型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早期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血浆置换治疗,可提高疾病治愈率,快速达到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策略
赵冬梅, 李梅, 杨莹, 付恒, 计静文, 付青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07-51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7
摘要 ( 581 )   PDF(926KB) ( 1311 )  
目的 对秦皇岛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原因和人群结构分析,为加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和保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011~2013年和2014~2016年在秦皇岛市中心血站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个人资料,并于2016年电话回访2011~2013年未再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统计分析流失原因;对2014~2016年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按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进行人群结构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曾捐献单采血小板5 232人,之后2年不再捐献的流失献血者2 893人,流失主要原因是采集时间长和献血者工作忙,分别占44.45%和23.16%;其次是心怀疑虑、不良反应、失联等。2014~2016年,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 171人次,男性占88.61%,女性占11.39%;男性年龄26~35周岁最多,占33.03%;初中为主,占35.22%;其他职业和工人分别占37.45%和26.75%,农民、职员和学生为辅。结论 血站应强化采集操作技能和宣传,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女性献血者、高学历人员和国家公务员、教师和医务人员宣传,根据不同的人群定制不同的招募策略和服务流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淮安市近五年无偿献血现状及趋势分析
袁和芹, 滕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11-51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8
摘要 ( 620 )   PDF(965KB) ( 1380 )  
目的 了解及分析淮安市近5年无偿献血现状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发展无偿献血事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江苏省血液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2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无偿献血相关数据,并进行分析、归纳及总结。结果 无偿献血总采集量及献血总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各单位采集量均呈正增长趋势,且400 ml献血量增长幅度最快;团体自愿、个人自愿献血均呈正增长趋势,但个人自愿献血增长幅度远小于团体自愿献血;非标量血采集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应提高400 ml献血比例;多样化、多地区、多渠道的招募个人自愿的无偿献血者;加强采血前评估,制定个性化方案,减少血液浪费。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
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与肺癌骨转移的相关性*
未万东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14-51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19
摘要 ( 876 )   PDF(964KB) ( 1410 )  
目的 观察肿瘤标志物Cyfra21-1、NSE、CEA、CA125与肺癌骨转移及转移程度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至本院进行肺癌骨转移诊治的患者73例为观察组,同期在院诊治的无转移病灶肺癌患者106例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来诊后均行ECT及Cyfra21-1、NSE、CEA、CA125等肿瘤标志物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肿瘤标记物阳性率,比较不同数量骨转移病灶和不同病理分型患者肿瘤标记物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CEA、CA125单项检测阳性率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80.82%,明显高于对照组38.6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转移病灶<3个的患者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明显低于转移灶≥3个的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溶骨型转移、成骨型转移及混合型转移患者的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标记物Cyfra21-1、NSE、CEA、CA125水平与肺癌骨转移具有相关性,骨转移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和总体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且各项肿瘤标记物水平随转移灶数目增加而增加,但与肺癌病理分型无关。因此可以成为肺癌骨转移患者病情变化和预后判断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分期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贫血及铁代谢指标的研究分析*
陈鹤, 张敏, 赵燕, 徐元宏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18-52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0
摘要 ( 464 )   PDF(954KB) ( 1159 )  
目的 探究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不同分期贫血和铁代谢指标的差异。方法 将2016年~2017年来本院进行治疗的CKD患者205例纳入研究,测定 CKD各期患者的RBC、Hb、HCT、SF、SI、STF、UIBC、TIBC指标,比较CKD2、3、4、5各期贫血及铁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 CKD不同分期的贫血率分别为:CKD2期14.8%,CKD3期44.8%,CKD4期79.1%,CKD5期9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9,P<0.05)。CKD不同分期铁代谢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经组间两两比较显示:RBC和Hb随着病情的进展不断降低。CKD5期与其他期相比,SF明显增高,STF低于其他期,而CKD2、3、4期组间SF则无统计学意义。在CKD4、5期SI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不同分期的慢性肾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贫血与铁代谢密切相关;且贫血及铁代谢指标有差异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有助于肾病患者病情监测和临床的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联合检测PCT、FDP、CRP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价值
余艳丽, 汪建军, 王军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21-52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1
摘要 ( 633 )   PDF(922KB) ( 1159 )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ibrin and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联合检测在儿童脓毒血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6年6月在本院儿科、ICU住院的33例脓毒血症患者,一般感染者35例为观察组,另随机抽取健康体检儿童35例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PCT、FDP、CRP水平。结果 脓毒血症组PCT、FDP、CRP明显高于一般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感染组CRP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FDP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随着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mortality in emergency department sepsis,MEDS)评分的增加,PCT、FDP、CRP水平增高(P<0.05)。结论 血清PCT、FDP、CRP是感染的重要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更加准确的预测儿童脓毒血症的病情进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NGAL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其活动度判定的临床价值浅析
付玉华, 高婷, 杜春晖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24-52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2
摘要 ( 721 )   PDF(1037KB) ( 920 )  
目的 对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液与滑液中的表达规律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其在RA诊断与活动性判定时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病例资料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采集60例RA患者与60例正常对照人群血液样本,RA患者按疾病活动度进行分组,另采集RA患者的滑液标本,检测其血液与滑液NGAL含量,血液与滑液NGAL水平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结果 RA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液NGAL(µg/L)分别为375.3±166.4和 70.9±10.1,活动期和缓解期患者NGAL(µg/L)分别为512.1±128.7和239.2±43.5,以RA患者高于正常人群,且活动期高于缓解期RA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A患者NGAL水平与炎症指标TNF-α、IL-6和CRP均呈正相关;RA患者血液与滑液NGAL水平具有相关性,不同活动度RA患者之间也具有相关性。结论 NGAL在RA患者与正常人群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良好的疾病相关性,在诊断与指导RA治疗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浆PCT、CRP水平检测指导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使用的临床价值
罗平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28-531.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3
摘要 ( 523 )   PDF(953KB) ( 888 )  
目的 分析血浆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在指导呼吸道感染患儿合理使用抗生素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4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24例,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标准检查+CRP水平检测指导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CT水平检测指导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同时比较两组患儿抗生素使用率、二重感染率及病情加重率。结果 ①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干湿性啰音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观察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标准检查及CRP水平检测联合PCT水平检测指导呼吸道感染患儿抗生素用药,能明显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时间、使用率及治疗后二重感染发生率,同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合理抗生素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RDW、Cys-C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关系的研究
孙莹, 刘长春, 郝丽梅, 王佳, 王春玲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31-533.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4
摘要 ( 542 )   PDF(1029KB) ( 944 )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ys-C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继发肺动脉高压及其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本院于2012年4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08例,分为肺动脉压正常组(84例)与肺动脉压增高组(24例),分析RDW以及Cys-C等指标。结果 肺动脉压增高组RDW值[(15.19±1.69)%]明显较正常组[(14.38±1.42)%]高;肺动脉压增高组Cys-C值[(1.32±0.41)]明显较正常组[(0.95±0.46)]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DW、Cys-C与肺动脉高压均呈正相关,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DW和Cys-C值在慢阻肺继发肺动脉高压患者体内有明显的增高,均与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者对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动脉高压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两种方法检测孕妇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分析
汪六庆, 周银娣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34-53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5
摘要 ( 1207 )   PDF(917KB) ( 1774 )  
目的 分析酶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孕妇乙肝表面抗原的结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酶免疫法测定本院孕妇乙肝5项,收集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与阴性血清共260例,其中阳性160例,阴性100例,采用胶体金法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酶免疫法与胶体金检测共有150例阳性结果相吻合,100例阴性结果完全相同,10例结果不符合,金标法阳性预测率为98.3%,特异性为100.0%,灵敏度为98.1%,准确度为98.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金标法与酶免疫法检测相比,具有快速、简便等优点,能满足临产孕妇急诊检测的需要,可以用来筛查,但不能完全取代酶免疫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检验危急值的报告分析及探讨
扈会整, 刘婧, 王翠, 陈霏, 王碧, 侯亚文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36-538.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6
摘要 ( 691 )   PDF(1009KB) ( 2359 )  
目的 分析检验科危急值上报数据及报告流程,使危急值能及时、准确地报告给临床。方法 LIS系统收集2016年1~12月危急值报告数据并进行分析,评估危急值范围及报告流程的合理性。结果 2016年危急值发生率为0.76%。其中白细胞、肌钙蛋白占危急值比例较高(分别占危急值总数的13%、9.5%),血气分析中氧分压所占比例最少(占0.14%),上报及时率99.82%,临床确认率99.92%,报告流程需进一步优化。结论 定期评估分析医院危急值统计数据,有利于危急值制度的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清GDF-15和sCD163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
农贤刚, 程卫萍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39-542.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7
摘要 ( 591 )   PDF(921KB) ( 768 )  
目的 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和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按照Mogensen分期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2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5例)、大量白蛋白尿组(39例),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合格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GDF-15及sCD163水平,并与常见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DN)各组患者GDF-15和sCD16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DN的进展逐渐升高。相关分析显示,GDF-15、sCD163均分别与病程、FPG、HbAlc、LDL-C、TC、TG、UAER、BUN、Cr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 GDF-15和sCD163在2型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输血与护理
血液病患者输血前护理干预与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研究
夏琳, 陈明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42-54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8
摘要 ( 571 )   PDF(930KB) ( 1013 )  
目的 对临床上需要输血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分析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血护理提供安全保障。方法 选取本院血液科2015年1~12月2 112例需要输注血液制剂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 056例和研究组1 056例,对研究组患者输血前进行心理咨询、心理护理和心理分析等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输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输注各种血液成分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结果 两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5.82%(123/2 112),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的风险为7.39%(78/1 056),明显高于研究组的4.26%(45/1 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两组患者间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略低于对照组;输注血小板、红细胞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红细胞中洗涤红细胞输血风险明显低于悬浮红细胞(P<; 0.05);不同病种中,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输血不良事件风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风险较高(11.24%)。结论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在成分输血(特别是血小板和红细胞)治疗时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很有必要,同时输血治疗也应考虑患者的病种等进行输血前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质量控制
2016年盐城市献血者ELISA试验室内质控结果分析
徐志华, 周军兵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45-54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29
摘要 ( 381 )   PDF(903KB) ( 1034 )  
目的 通过对2016年盐城市中心血站献血者ELISA试验室内质控数据回顾性分析以确定误差来源、监控常规工作的精密度,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质量。方法 根据2016年献血者HBsAg、抗-HIV、抗-HCV、TP 四项ELISA试验室内质控数据并结合L-J质控图予以分析。结果 2016年本站献血者ELISA试验共有8 622次质控结果,发现质控结果异常176次(2.04%),其中2S告警125次(1.45%),失控51次(0.59%),失控中随机误差14次(0.16%),37次(0.43%)属于系统误差。结论 将Westgard多规则选择性地应用到L-J质控图中,较好的提高了室内质控效率,有效的保障了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液管理
血站消毒卫生标准的建立*
周静宇, 孙俊, 蔡莉, 傅强, 杨永林, 赵洪祥, 何亚琴, 张兵, 杨莹, 陈新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47-550.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30
摘要 ( 460 )   PDF(920KB) ( 1115 )  
血站消毒卫生管理是影响献血者、受血者、血液制剂和血站工作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在第8条款特别提到了卫生要求,但目前国家没有制定专门针对血站的消毒卫生标准及规范,血站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完全参照医疗机构的消毒卫生标准及规范也不合适。因此江苏省血液中心联合4个采供血机构和卫生监督部门,从消毒基本要求、消毒隔离要求、消毒卫生要求、消毒灭菌原则、清洗与清洁方法、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高中低危险性原辅材料的灭菌、医疗废物处理、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清洁用品的消毒12个方面,撰写并向省技术监督局申请立项了《血站消毒卫生标准》,以规范血站消毒卫生过程,为全国血站同行提供参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血站业务系统虚拟化桌面测试研究
梁喆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51-554.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31
摘要 ( 266 )   PDF(948KB) ( 8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例报告
类C3d物质引起的疑难交叉配血1例
张军, 陈凤, 陈云, 王康康,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54-555.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32
摘要 ( 423 )   PDF(936KB) ( 110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例类孟买血型的血清学特征及家系分析
常洪劲, 张乃红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56-557.  DOI: 10.3969/j.issn.1671-2587.2018.05.033
摘要 ( 457 )   PDF(882KB) ( 28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交流
血库到床边:可靠而高效的气动传输系统运输血液的应用
Manish Raturi, Shamee Shastry, Aaditya Shivhare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58-559. 
摘要 ( 379 )   PDF(1441KB) ( 874 )  
【编者按】 2017年11月,在上海市血液中心与WHO输血合作中心的共同倡议下,本刊自1999年创刊以来首次开展国际合作,与《Global Journal of Transfusion Med》杂志(世界输血医学)签署协议,实现了走出国门的重要一步。合作期间,每本杂志每年将向对方杂志推荐4~6篇文章,介绍本地区输血医学领域中的最新进展和重要发现。本刊与发行于亚洲十几个国家的《世界输血医学杂志》合作,秉承了“一带一路”精神,为地区间输血医学服务机构的科研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有力推动东亚、南亚地区输血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促进本地区输血安全事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印度南古吉拉特邦血库的献血员反应性结果的通知和咨询:更好地预防具反应性结果献血员再次献血的进展
Snehal G Patel, Jitendra N Patel, Arpit C Patel, Kruti A Raja, Gopi H Dobariya, Amrish N Pandya
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8 (5):  560-560. 
摘要 ( 189 )   PDF(1472KB) ( 56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